第 3章 :(1)、狩猎启蒙,敬畏自然
七岁那年,燕苍开始带着燕云进山,进行最基础的狩猎启蒙。
“记住,进山打猎,第一要敬畏山神,第二要观察仔细,第三要出手果断。”
燕苍低沉的声音在燕云耳边响起。
他教燕云辨认动物的脚印、粪便,如何根据风向判断气味的传播,如何在茂密的林中悄无声息地移动。
燕云学得非常认真,像只小豹子一样,安静地跟在父亲身后,模仿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他知道了哪些动物是青石峪的保护神(如罕见的雪豹、白唇鹿),绝对不能碰;哪些是可以适度捕猎的(如野兔、山鸡、黄羊)。
父亲告诉他,狩猎不是赶尽杀绝,而是为了生存,要与山林和谐共处。
兰心有时会远远地看着燕云和燕伯父进山的背影,眼神里充满了羡慕。
燕云回来后,会把一天的见闻讲给兰心听:“今天我看到一只很大的青羊,站在悬崖边上,可威风了!
爸爸说它太机警,我们没惊动它。”
兰心则会认真地听着,仿佛自己也跟着经历了一场小小的冒险。
她会提醒燕云:“燕云哥,进山一定要小心,别被毒蛇咬到,也别去太危险的地方。”
那份关心,让燕云心里暖洋洋的。
(2)草药初习,辨识百草与燕云不同,兰心的启蒙来自于奶奶和兰伯。
兰家世代行医,在青石峪,兰伯的草药医术是远近闻名的。
兰心从小就在药香弥漫的环境中长大,认识的第一种草药是“蒲公英”,奶奶告诉她,这不起眼的小黄花,全株都能入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奶奶会带着兰心去后山采药。
她教兰心辨认各种草药的形态、气味、生长环境。
“你看,这个‘当归’的叶子是羽状复叶,根是黄棕色的,有浓郁的香气,是补血的良药。”
“那个匍匐在地上,开紫色小花的是‘筋骨草’,专治跌打损伤。”
兰心学得用心,她会把奶奶教的知识记在心里,还会用小石子在地上画出草药的样子。
有时,燕云从山里回来,如果看到兰心在辨认草药,也会凑过去,指着一种植物问:“兰心妹妹,这个是不是你说的‘薄荷’?
闻起来凉凉的。”
兰心便会惊喜地点点头:“是啊是啊!
燕云哥你也认识啦?
这个叶子泡水喝,夏天喝特别解暑。”
燕云会把自己在山里看到的奇怪植物描述给兰心听,兰心则会告诉他哪些可能有毒,哪些或许有药用价值。
山林间的嬉游,渐渐从单纯的玩乐,融入了父辈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传承。
3)村落习俗,共度佳节**青石峪虽小,但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节日。
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山神祭”和“丰收节”。
每年秋季,庄稼收割完毕,猎获也日渐丰厚,村里便会举行盛大的“山神祭”。
全村人聚集在村头的山神树下,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仪式,宰杀牲畜,供奉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狩猎平安。
孩子们则穿着新衣,在人群中穿梭嬉闹。
燕云和兰心会挤在最前面,看着大人们焚香祷告,听着古老的歌谣。
仪式过后,还有热闹的篝火晚会,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分享食物。
燕云会拉着兰心的手,在火光中奔跑,感受着那份原始而热烈的喜悦。
“丰收节”则更像是一场大联欢。
村民们会拿出自家最好的粮食、果蔬、猎物和手工制品,在晒谷场上进行交换和分享。
兰伯会摆个小小的药摊,为乡亲们免费诊病,兰心则在一旁帮忙递药、碾药。
燕云家则会带来新鲜的兽肉和皮毛。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各家主妇准备的美食,烤红薯、煮玉米、油炸糕……燕云总会第一时间把自己分到的好吃的,塞一半到兰心手里。
这些共同的节日记忆,如同一条条纽带,将燕云与兰心,将两个孩子与整个青石峪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