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好不容易从层层叠叠的书籍中抽出那本《水文地理考》时,一个略带调侃与质疑的声音冷不丁地在我耳边响起。
“这种没有公式的学科,怎么建立知识体系?”
不用回头,我就知道是鹤衔弦。
这家伙,真是阴魂不散,每次都能在我专注的时候跳出来,用他那理科生特有的思维来挑战我的文科认知。
我眉头微微一皱,心中涌起一股想要好好“教训”他一下的冲动。
于是,我顺手从旁边的桌上抽出一张空白纸,拿起一支铅笔,迅速在纸上画下了等高线与季风带,线条流畅而坚定,仿佛要借此证明文科知识同样有着严谨的逻辑。
“地理是空间的函数,历史是时间的积分。”
我一边说,一边用铅笔尖点了点纸上刚画好的线条,目光首首地看向鹤衔弦,眼神里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他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我会用这样看似理科的表达方式来回应他。
紧接着,他的目光就被我画的季风玫瑰图所吸引,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与思索。
然而,他似乎并不打算轻易认输,手中的钢笔下意识地在草稿纸上轻点,墨点洇开,像是他内心思绪的一种具象化表达。
“你这只是一种比喻,地理中的这些现象虽然可以用空间概念来描述,但和真正的函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函数讲究精确的数量关系和规律,地理现象可没那么精确。”
鹤衔弦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试图从他擅长的理科角度来反驳我。
我轻轻一笑,心中早有准备。
“鹤衔弦,你太执着于精确的公式和数量关系了。
地理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它的精确性不在于用数字去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而是对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准确把握。
就像这季风玫瑰图,它首观地展示了风向和风速的频率分布,这对于理解区域气候、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难道这还不算一种有效的知识体系构建吗?”
鹤衔弦低头看着那张画满线条的纸,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我的话。
“可这些现象背后难道没有更底层的物理原理吗?
用物理原理来解释地理现象,不是更能揭示本质吗?”
他再次抛出自己的观点,试图将话题引回到他熟悉的物理领域。
“物理原理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地理现象,但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范畴和方法。
比如,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层面,是物理公式无法完全涵盖的。
而且,地理研究注重实地考察、区域对比等方法,这些都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据理力争,不想让他轻易用物理思维来“一统天下”。
周围的同学原本都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中,被我们这一来一往的争论吸引,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但图书馆毕竟是需要安静的地方,一些同学皱了皱眉头,似乎对我们的争论有些不满。
察觉到周围的目光,鹤衔弦压低了声音,继续说道:“那历史呢?
你说历史是时间的积分,可历史充满了各种偶然事件,怎么能用积分这种相对规律的数学概念来类比?”
“历史虽然有偶然事件,但从宏观角度看,是有其发展脉络和趋势的。
就像积分是对无数微小变化的累积,历史也是由无数个体的行为和事件在时间长河中积累而成。
这些偶然事件看似随机,但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其实也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我耐心地解释道,希望他能理解文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性。
鹤衔弦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文科知识也并非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缺乏逻辑。
但要让我完全信服,还得拿出更具体的例子。”
“好啊,那我们就找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来分析。
比如丝绸之路的兴衰,它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的变化,背后涉及到地理环境的变迁、不同民族和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冲突等多个方面。
从地理角度看,沿途的地形、气候影响了商路的走向;从历史角度看,各个朝代的政策、国际关系的变化决定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衰落。
这就是地理与历史相互交织,用各自的知识体系来解释复杂现象的典型例子。”
我说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鹤衔弦陷入了沉思,许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