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当年情
婚礼现场,新婚之夜,蜜月之旅,各个场景不停切换,一时不知今夕是何夕,此地是何地。
婚前她对他的认知仅仅是位大有所为的青年才俊,原本是她那位高傲娇矜的继姐的联姻对象,就连她那位一向阅人无数眼高于顶的继父都对这位准女婿大加赞赏。
可是后来阴差阳错,继姐出了那档事退了婚,反而是她嫁进了周家。
她也曾经想反抗这种盲婚哑嫁,可是看到她那柔弱不能自理的母上大人哀求的眼神,想到她们母女在叶家的境遇,也许她嫁进了周家,叶家就会善待她母亲。
虽然她从小在叶家长大,不是叶家的真千金,只是她妈嫁入叶家顺带过去的“拖油瓶”。
但平心而论,她继父在物质方面待她是没有亏待的。
除却叶家真千金和某些长辈素日的偏见刁难,她也算从小养尊处优,享受了叶家提供的优渥的物质条件,如今叶家利用她的婚姻为家族牟取点利益也算等价交换。
婚前周灼南还是在百忙之中,空出日程和她单独见了一面,以示对她的尊重。
“你为什么同意和我结婚?”
叶蓁望着坐在对面的周灼南到底还是问出了口。
到底是出身于豪门世家,教养是刻在骨子里的。
即使只是那么随性的坐着,也难掩他的优雅和矜贵的气质。
他端坐在桌前,上身挺首,轻握茶杯沿的手指修长,指节分明。
望向她的目光深沉似海,情绪莫辨:“我们这样的家庭,选择伴侣自然是有诸多考量,其中门当户对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叶家和周家门第还算相当。”
他说的没错,很多出身豪门的女生,婚姻是没得选的,用自己的婚姻为家族做贡献就是她们的宿命。
只是她至今不明白为何周灼南那么骄傲的人,会答应退而求其次娶她。
也许像他这样的人,无论何事何时何地,家族利益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至于爱情,那不过是无聊人生的调剂,可有可无。
亦或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有爱情也不一定是非得是和自己的妻子才行。
婚姻献给家族事业,爱情留给婚外的“红颜知己”。
“我的意思是说,除了叶家,你应该还有其他更多的门第相当的选择。
你应该知道我和叶家的关系,我并不是叶家亲生的......”叶蓁还是希望跟他婚前说清楚,她并不希望他婚后知道真相后悔。
“因为我觉得的你合适我。
也请你相信,我还算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
我家世尚算清白,能力也尚可,也无不良嗜好。”
周灼南年轻有为,英俊多金,又是出身钟鸣鼎食世家,比起嫁给其他默默无闻的男人,嫁给周灼南对她来说确实算是良配。
应该说对大多数女孩子来说,周灼南都算是白马王子,理想的顶配结婚对象。
“今天和你见面其实也是希望你在订婚之前对我有个初步的了解。”
周灼南接着道,“你有什么要求也可以提出来。
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也可以提出。”
见他如此坦诚,她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在当时当下,周灼南无疑就是她最好的选择了。
况且,他对她的印象其实不错。
那时她也不过刚满二十二岁,正当稚嫩还没有见识过更广阔世界的年纪,就遇到一个很早俗世定义里的成熟稳重,睿智魅力的优质男性对她说”嫁给我吧”,实在对她也是一种恭维。
叶蓁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我没有什么不愿意的。
你说的对,你是个条件很不错的结婚对象。
你都没拒绝,我又什么好反对的。”
“但是,我有个条件。”
叶蓁斟酌再三还是说出了她的但书。
周灼南并没有表现的很惊讶,只是保持一贯从容姿态:“但说无妨。”
“我希望婚后我还是可以选择继续读书或是工作,你不可以干涉我的选择,当然我也不会干涉你的事业。”
叶蓁说完抬头望了他一眼,接着道:“还有,如果你以后喜欢上了别的女人,当然男人也行,也请你坦诚知会我。
我有权提出分手。
当然,反之亦然。
如果我喜欢上了别人,你也可以提出分手。
至于财产分配,我不介意签署婚前协议。”
最后一句其实是多此一举,即使她不说两家也必然会签的。
毕竟家大业大,两家都不愿意在这上面吃亏。
“可以。”
周灼南觉得是合情合理的要求,于是爽快答应。
……在这次会面没多久,他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彼时他们刚结婚不久,叶蓁对这个老公还不算很熟悉,仅在婚前有几面之缘。
她对他是生疏的,就连新婚之夜她都显得十分拘谨,洗完澡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生怕他会有进一步越界之举。
好在他还算体贴,并未有霸王硬上弓。
两人在同一张床上裹着同一床被子,纯睡觉度过了新婚夜。
他们是在婚后的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才慢慢熟悉起来。
她在日常的相处中发现,周灼南和她印象中的高岭之花,傲娇腹黑霸总的形象有天壤之别,他也可以温柔体贴,耐心体贴。
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把女人哄得服服帖帖。
新婚期,周灼南特意抽出时间带她去了欧洲度蜜月。
他带她去瑞士教她滑雪,去爬了乞力马扎罗雪山,去芬兰看了极光。
他们两人追极光追了三天,叶蓁不禁震撼于这大自然的杰作,发出由衷的感叹:“真美”。
周灼南望向她,眼中柔情似水:“是很美。
你和它一样美。
不,你比它动人多了。”
叶蓁抬头怔怔地望着他,不知为何竟被他的眼神所蛊惑,那眸中似有星辰大海,浩瀚深沉。
在漫天璀璨波烟浩渺的极光之下,他们第一次动情地接了吻。
不知道是谁先亲的谁,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
他们在欧洲待了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感情在一日日的相处中逐渐升温。
没有工作的干扰,没有其他人,就他们两个人,有大把的时间独处了解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