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见,书信
张不凡点了下头,耐心等在帐外。
不一会,一道声音传来,清冷动听,“让他进来。”
拉开帐篷,入眼便是一个容颜绝美的女将军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
美丽与狂野诡异的融合在一起。
张不凡愣了一下,竟是个女将军,且身周有灵气环绕,看来也有修为在身。
不过具体修为竟看不出。
奇了怪哉,从小张不凡就对灵气十分敏感,任其有最高端的遮掩效果修为几何也会被他看出,像这样看不出修为的情况张不凡还是第一次。
沈缨看着愣愣站在门口的张不凡,有些纳闷,这人是摔坏了脑子不成,内伤?
开口提醒道:“这位公子请坐。”
“哦哦。”
张不凡回过神来,脸颊微红,这样失态的盯着一位女子还是第一次,她不会误会了吧。
想到这,张不凡脚下一慌踉跄着朝座椅趴了上去,满脸的尴尬。
沈缨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眼角微微抽搐,更加坐实了心中的猜想。
脑残归脑残,还有的礼遇也是不能缺的,虽然她沈家世代习武,却也不鄙视文科生就是了。
沈缨拱手向张不凡行了个例礼,正色道。
“多谢公子出手相助,不知公子是何处师承。”
“师承吗?”
张不凡喃喃自语,语气中有说不出的落寞,就像冬天到来之前的最后一缕秋风,悲伤的心情写满了脸。
沈缨顿了顿,眉目也不由得锁紧。
语气在喉咙里酝酿着,可终究还是吞了下去。
张不凡回过神来,一只手抚摸着岳长老留给他的储物戒指。
“我名张不凡,本山上清修之人,未曾想仇家上门,如今整个门派只余我一人了。”
说到最后,张不凡不受控制带上了一丝颤音。
沈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想了许久的措词,最后也只是干巴巴道了声歉。
沈缨望着坐在椅子上的张不凡,把腿放了下来,沉吟了许久。
“这位公子,可随我们一同进京,公子既然误打误撞帮了我们一把,在我们北齐也不会亏待您。”
顿了顿,又道:“我相信以公子的本事,自是会受到圣上赏识。”
张不凡懂得其中的道理,知道这位将军在帮自己想办法,连忙道谢。
并说明自己会认真考虑的。
沈缨一拍脑袋,差点忘了正题,向旁边待命的侍卫挥了挥手。
侍卫连忙将摆在桌案上的书信呈给张不凡。
“公子,这是您当时衣怀里的书信。”
张不凡接了过来,用手摩挲着封面上的火漆与字迹。
然后小心翼翼的将里面的信件拿出来,其小心程度像是对待稀世的珍宝一般。
“不凡:见字如面。
你既己到新世界,便该了却往日因果。
新旧更替本是天道,剑门称霸两千年终有尽时,只是未料由我亲手终结,心中实痛。
此去再无归途,前尘往事皆可放下。
你自幼被宗门寄予厚望,十八年幽居后山苦修,几位长老轮流授艺,出山次数屈指可算。
这些年背负着剑门中兴的重担,如今都该卸下了。
莫自责未与宗门同死,莫怨我将你送离——你半生为剑门而活,往后该为自己活着。
当年我们困你于樊笼,今日还你自由天地,且去纵情翱翔。
新世界有位许巍师兄,遇事可寻他相助。
但二十年光阴易改人心,切记保留三分余地。
你自幼少经世事,需谨记防人之心。
天冷记得添衣,遇事当先讲理,若逢恶人欺辱,不必隐忍,利剑出鞘方是侠者本心。
愿你在此间做个快意恩仇的逍遥客。
此别永隔,万望珍重。
师 岳麓”眼泪在眼眶盈着,张不凡将头上抬。
信中的字起初间隔恰当,到了后边愈发密密麻麻,堆在一块。
悲伤的气息仿佛氤氲了整个屋子。
沈缨看着浑身轻微抖动的张不凡,眼神中满是同情,在心中悲叹。
想了想,挥退侍卫,自己也无声的走出帐外。
待沈缨喘了口气,不免想起了战争。
“这一场场战争,每一场都会有人留下来,而那人又会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又或是谁的丈夫呢。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何时能够天下太平,太平的路上又会掩埋多少具枯骨呢。”
“将军,有京城来的信。”
一亲卫跑来汇报,打断了沈缨的沉思。
“现在为何来信?”
沈缨心里疑惑,招了招手,示意去看看。
临走时沈缨让先前的侍卫看好张不凡。
沈缨倒不担心张不凡会跑,因为她看出来了这个道士修为平平,能逃出生天大概是受了宗门的庇佑。
在这军营之中是不会逃出去的。
沈缨将手中的书信放到烛火上,烛火跳动,火舌顺着纸张向上攀登。
等着书信了无痕迹,沈缨伸了伸懒腰,嘴里念叨着麻烦,嘴角却不由得勾起了一抹笑容。
……………………翌日,日头正好,适合长途跋涉。
今天是大军回拨的日子,此仗打完了,该是回京了。
先前国师仆挂,南苍国密谋大凉国想要突袭北崇,为了早早做好准备,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女帝便派遣京城的禁军来平定此次灾祸,所以身为禁军统领的沈缨便率领一万禁军南下御敌。
沈缨虽然对国师的为人表示怀疑,但对其本领倒是认可,所以便欣然应允前往南方平定灾祸。
而北方自是不用担心,北方有他爹守着,当是不会出一点差池。
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懒洋洋的打在人的身上,让人也倦怠了下来。
此刻沈缨正骑在自己的马上,眼睛微眯,像是极为享受日光浴。
张不凡此刻正步行跟在沈缨的后边,没有骑马。
这倒不是沈缨给不起,而是张不凡根本就不会骑马。
对此沈缨倒是不诧异,表示让护卫带着他就好。
张不凡则是连连摆手,忙表示自己便能跟上。
昨天晚上,张不凡拜访过一次沈缨,表明自己跟着军队到下一座城池附近就进城的事情,表明自己不想跟随进京。
对此沈缨表示诧异,但仍旧大度理解,大手一挥表示没问题。
沈缨向跟在后边的张不凡挥挥手,示意其上前来。
张不凡立刻噔噔噔上前。
“公子,从这向右行约莫十里路就到了。”
张不凡立刻会意,点头行礼道。
“多谢将军收留,在下告辞了。”
沈缨看着眼前一板一眼的人,没来由拽了一句文章。
“山海有归期,有缘即会相逢。”
说完发现自己真有学问,端的上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军。
目送着张不凡走远,沈缨挥了挥手。
身旁的亲卫立刻会意。
沈缨收回视线,目视前方,蓦然抬眉笑道。
“十一跟着我去晴川,让十八和十七带禁卫回去。”
十一虽不解,但也隐约猜到了大概,恭敬应下,便和沈缨一同策马由另一条路赶往晴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