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山间的雾气还未散尽,晨露顺着叶片缓缓滑落。陶夭夭站在溪边,

望着水中倒映出的自己——一张略显稚嫩的脸,约莫十五六岁的模样,乌黑的长发垂至腰间,

发间还别着一朵未谢的桃花。这是她化形的第十天。千年修行,一朝得道,

她终于从一棵桃树化作了人形。溪水潺潺,她蹲下身,指尖轻轻触碰水面,一圈圈涟漪荡开,

惊散了游过的小鱼。"该往哪里去呢?"她喃喃自语。山外的世界对她来说太过陌生,

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走出去。化形之时,她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召唤,仿佛有什么在等着她。

沿着山路走了三天,她终于看到了人烟。那是一个小镇,街道两旁种着梧桐树,树影婆娑。

她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街边的店铺、来往的行人、飘着香气的包子铺,

都让她感到新奇。但她很快发现,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她没有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流,

甚至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自己的来历。饿了就摘些野果充饥,困了就找个僻静处休息。

她的衣服还是化形时那身淡粉色的襦裙,已经有些脏了。第十三天,她在一家面包店外驻足。

玻璃橱窗里摆着各式各样的面包,香甜的气息让她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店里的老板娘注意到了这个奇怪的女孩,她已经在附近徘徊了好几天。"小姑娘,

你是哪里人?怎么一个人在这里?"老板娘走出来问道。陶夭夭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她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老板娘见她神色慌张,衣服也脏兮兮的,

顿时起了疑心:"你不会是被人拐卖的吧?"这句话引来了路人的注意。很快,有人报了警。

当警车闪着红蓝相间的灯光停在路边时,陶夭夭吓得浑身发抖。她从未见过这样的阵仗。

第二章警笛声由远及近,陶夭夭蜷缩在后座上,双手紧紧攥着裙角。

她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要带她走,但那个女警察温柔的声音让她稍稍安心。"别怕,

我们只是带你去一个安全的地方。"林悦坐在她身边,轻声安抚道。警局里灯火通明,

陶夭夭被带到一间明亮的询问室。墙上挂着的时钟滴答作响,她数着秒针的转动,一下,

两下...直到门被推开。"我叫张明,是这里的警官。"一个中年男子在她对面坐下,

"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陶...陶夭夭。"她小声回答。"家住哪里?

父母叫什么名字?"她低下头,手指绞在一起。要怎么说呢?说她是一棵桃树变的?

这些人会相信吗?询问持续了两个小时,张明的笔记本上只记下了寥寥几行字。

这个女孩似乎对现代社会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先安排她住下吧。

"张明对林悦说,"明天联系户籍科,看看能不能查到她的信息。

"陶夭夭被安排在警局的临时宿舍里。房间很小,但很干净。林悦教她使用淋浴和马桶,

她好奇地摆弄着水龙头,看着水流哗哗地流出来。"这是洗发水,

这是沐浴露..."林悦一样样教她,"毛巾在这里,换洗的衣服我放在床上了。

"夜深人静,陶夭夭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传来的汽车声。她想起山中的夜晚,

只有虫鸣和风声。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却又让她感到新奇。第二天一早,

林悦带她去食堂吃早餐。陶夭夭学着别人的样子拿起餐盘,却不知道该选什么。"这是豆浆,

这是油条..."林悦耐心地解释着每种食物。陶夭夭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油条,

酥脆的口感让她眼睛一亮。接下来的日子里,警方尝试了各种方法确认她的身份。

DNA比对没有结果,失踪人口数据库里也找不到匹配的信息。她就像凭空出现的一样。

但陶夭夭在警局的生活却渐渐步入正轨。她学会了使用手机,

虽然还不太熟练;知道了红绿灯的作用,明白了钱的概念。每天早晨,

她都会帮保洁阿姨给警局的绿植浇水。"这盆绿萝昨天说它有点渴。

"她一边浇水一边对林悦说。林悦已经习惯了她的"特殊能力"。

起初她以为这只是小女孩的想象,但很快发现,经陶夭夭照顾的植物都长得格外茂盛。

那盆半死不活的发财树,在她的照料下竟然抽出了新芽。"夭夭,来试试这件衣服。

"林悦拿着新买的连衣裙走进来。这一个月来,她几乎成了陶夭夭的监护人。

陶夭夭换上淡蓝色的连衣裙,转了个圈。裙摆飞扬,她笑得像个普通的花季少女。

但林悦知道,这个女孩身上藏着太多谜团。一天下午,陶夭夭在警局后院发现了一棵小桃树。

她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树干。"你也想家了吗?"她轻声问。桃树的枝叶轻轻摇曳,

仿佛在回应她。林悦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夕阳的余晖洒在陶夭夭身上,

给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那一刻,林悦突然觉得,这个女孩或许真的不属于这个世界。

晚上,陶夭夭坐在宿舍的窗前。城市的夜空看不到星星,但她能感觉到月亮的存在。

她轻轻哼起一首古老的歌谣,那是山中的风教给她的。第三章"这是你的临时身份证。

"林悦将一张卡片递给陶夭夭,"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有身份的人了。

"陶夭夭小心翼翼地接过身份证,上面印着她的照片和基本信息。这张小小的卡片,

意味着她正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员。"还是没有找到你的家人。"张明警官叹了口气,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把你留在警局。大家凑了点钱,希望能帮到你。

"一个信封被推到陶夭夭面前,里面装着五千块钱。这是警局上下凑的,有张明的,

有林悦的,还有食堂阿姨、门卫大叔...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我们联系了一所成人技校。"林悦说,"那里可以学习实用技能,还有宿舍可以住。

你愿意去吗?"陶夭夭点点头。她知道,自己必须学会在这个世界生存。离开警局的那天,

大家都来送她。食堂阿姨塞给她一包自己做的点心,门卫大叔送了她一个保温杯。

林悦开车送她去技校,一路上不停地叮嘱着注意事项。技校位于城郊,

校园里种满了各种植物。陶夭夭一下车就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那是泥土和绿叶的味道。

"这是你的班主任,李老师。"林悦介绍道。李老师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

她带着陶夭夭参观了校园。"我们这里有很多专业,你看对哪个感兴趣?

"陶夭夭的目光被一片温室吸引。透过玻璃,她看到里面种满了各种花草。

"那是园艺专业的实训基地。"李老师说,"如果你想学的话...""我想学这个!

"陶夭夭迫不及待地说。就这样,陶夭夭开始了在技校的生活。她住进了四人间的宿舍,

室友们都很友好。虽然一开始不太适应集体生活,但她很快就融入了。园艺课上,

老师讲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陶夭夭听得入神,这些知识对她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当其他同学还在辨认植物种类时,她已经能准确地说出每种植物的特性。

"这株月季需要更多的阳光。"她指着角落里的一盆花说,"它说它的叶子有点发黄。

"老师惊讶地看着她:"你说得对,这盆月季确实缺光。你是怎么知道的?

"陶夭夭这才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赶紧找了个借口:"我...我看它的叶子颜色不太对。

"课余时间,她最喜欢待在植物园里。那里有一棵老槐树,她常常坐在树下,

听它讲述校园里的故事。槐树告诉她,有个男生每天都会来给一盆兰花浇水,

那是他暗恋的女生种的。渐渐地,陶夭夭在技校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帮同学们照顾植物,

教他们如何与植物相处。虽然她还是会想念山中的生活,

但她也开始喜欢上这个充满生机的地方。第四章夕阳西下,这天陶夭夭抱着课本,

轻车熟路地来到老槐树下。这棵槐树已经有一百多岁了,树干粗得要三个人才能合抱。

她喜欢这里,不仅因为树荫清凉,更因为这里能听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过得怎么样?

"槐树沙沙作响,枝叶轻轻摆动。陶夭夭靠在树干上,感受着树皮粗糙的触感。

"今天学了嫁接技术,"她说,"但是我觉得那些植物有点疼。"槐树笑了,

树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人类总是这样,为了自己的需求改变我们。不过没关系,

我们比他们想象的要坚强得多。"一阵微风拂过,带来槐花淡淡的清香。陶夭夭闭上眼睛,

突然感觉到一股陌生的记忆涌入脑海。那是五十多年前的景象。眼前的校园还是一片荒地,

只有这棵槐树孤零零地立在这里。远处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推土机、挖掘机正在作业。

"那是1953年,"槐树的声音在脑海中响起,"国家要在这里建一所技工学校,

培养技术人才。"陶夭夭看到一群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在忙碌。他们挥汗如雨,

但脸上洋溢着笑容。有人用石灰粉在地上画线,有人在搬运建筑材料。"那时候条件很艰苦,

"槐树说,"但他们干劲十足。白天干活,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

有时候半夜还能听到他们在唱歌,唱《歌唱祖国》。"画面一转,

陶夭夭看到第一栋教学楼拔地而起。工人们站在脚手架上,一块砖一块砖地砌墙。

有个年轻工人不小心被砖头砸到了脚,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回到了岗位上。

"那个小伙子叫王建国,"槐树说,"后来成了学校的第一个劳动模范。他说,

能为国家建设出力,再苦再累也值得。"陶夭夭感受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她看到学生们陆续来到学校,穿着统一的工装,胸前别着校徽。他们在槐树下读书、讨论,

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时候国家刚成立不久,"槐树继续说,"百废待兴。

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去了钢厂,有的去了机械厂,都成了建设祖国的骨干力量。

"夕阳的余晖中,陶夭夭仿佛看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她听到工地上此起彼伏的口号声,

看到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满腔的热情。"现在不一样了,

"槐树的声音带着几分感慨,"条件好了,但那种干劲好像少了些。不过,

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我又觉得希望还在。"陶夭夭睁开眼睛,发现天已经黑了。

校园里的路灯亮了起来,槐树的影子在地上拉得很长。她轻轻抚摸着树干,

感受着岁月的痕迹。"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她说,"让我知道了这么多故事。

"槐树的枝叶轻轻摆动:"你是个特别的孩子。我能感觉到,

你和我们植物之间有种特殊的联系。记住,无论时代怎么变,有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陶夭夭点点头。她站起身,拍了拍裙子上的灰尘。远处传来晚自习的***,她该回去了。

走在回宿舍的路上,陶夭夭回头看了眼老槐树。在月光下,它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她知道,

这棵树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历史,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成长。从今以后,

她要多来听听槐树的故事。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记忆,那些为建设祖国奋斗的身影,

都值得被记住,被传承。第五章林悦这天来到技校时,

发现陶夭夭正在给一片新栽的月季浇水。看到熟悉的身影,她惊喜地跑过去,

却在靠近时猛地停住了脚步。"林姐姐,你的手怎么了?"她盯着林悦右臂上的石膏,

声音里带着担忧。林悦下意识地摸了摸石膏,露出一个安抚的笑容:"没事,

就是执行任务时受了点小伤。"陶夭夭拉着她在老槐树下坐下。

五月的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槐花的香气若有若无地飘散。"到底怎么回事?

"陶夭夭追问。林悦叹了口气:"上周有个持刀歹徒在幼儿园门口闹事。我去制止的时候,

被他划伤了手臂。"她轻描淡写地说,但陶夭夭能想象当时的惊险。"那...那后来呢?

""后来啊,"林悦笑了,"周围的群众都来帮忙。

有个卖煎饼的大爷直接用平底锅把歹徒的刀打掉了,还有个接孩子的妈妈用书包砸他。

最后我们一起把他制服了。"陶夭夭听得入神。她注意到林悦说起这些时,眼里闪着光。

"你知道吗,"林悦望着远处的教学楼,"当时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知道,

不管发生什么,身后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这就是我们的国家,

每个人都愿意为了他人挺身而出。"陶夭夭想起老槐树讲过的故事。五十多年前,

那些为建设学校挥汗如雨的工人们;现在,为了保护孩子而奋不顾身的警察和群众。

时代在变,但这种精神一直都在。"林姐姐,你后悔当警察吗?""怎么会后悔呢?

"林悦用没受伤的左手揉了揉陶夭夭的头发,"保护人民是我的职责,也是我的信仰。

就像那些建设学校的前辈一样,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个国家。"陶夭夭低下头,

看着自己的手。这双手能听懂植物的语言,能培育出美丽的花朵。她突然明白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贡献力量。"对了,"林悦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局里的同事们又凑的一些钱。大家都很关心你。"陶夭夭接过信封,感觉沉甸甸的。

这不仅仅是钱,更是一份份真挚的关怀。"林姐姐,我想学更多东西。"她突然说,

"不只是园艺,还有...还有能帮助别人的技能。"林悦欣慰地笑了:"好啊,

等你学成了,说不定能当个植物医生呢。现在不是有很多地方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吗?

"夕阳西下,两人并肩走在校园里。路过一片新栽的树苗时,陶夭夭停下脚步。

"这些是槐树苗,"她说,"等它们长大了,也能像老槐树一样,见证很多故事。

"林悦看着那些嫩绿的小树苗,又看看身边的女孩。她突然觉得,

这个曾经连自来水都不会用的女孩,已经长大了。"夭夭,"她轻声说,"你要记住,

不管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这些树一样,扎根土地,向阳生长。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你身后有整个国家的人民。"陶夭夭重重地点头。她明白了,

这就是老槐树说的那种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在这个国家,每个人都是一棵树,

共同撑起一片天空。第六章陶夭夭这天站在养老院门口,手里捧着一束刚摘的野花。

这是她第一次来做义工,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你是新来的志愿者吧?

"一个瘦的撑不起衣服的老人朝她招手,"来,陪老头子说说话。"老人姓张,

今年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他右眼失明,左臂残缺,走路一瘸一拐,但精神矍铄。

陶夭夭注意到,他的床头摆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群年轻的战士,

在一间土屋前的合照。"张爷爷,这张照片..."她好奇地问。

老人的独眼亮了起来:"那是1942年,在太行山拍的。"他颤抖着手拿起照片,"你看,

这个就是我。"照片上的年轻人英姿飒爽,与眼前佝偻的老人判若两人。陶夭夭凑近细看,

发现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誓死保卫祖国"。"那时候啊,"张爷爷的声音突然哽咽了,

"我们一个连队,被鬼子围在山里整整七天七夜..."陶夭夭屏住呼吸。

她仿佛看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粮食早就吃完了,连树皮都啃光了。

"老人摸着残缺的左臂,"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就吃...吃皮带。

"陶夭夭感觉喉咙发紧。她想起自己刚来人间时,也曾挨过饿,

但那种饥饿与张爷爷经历的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最难受的是没水喝。

"老人的独眼里泛着泪光,"山里的溪水都被鬼子控制了。有个小战士,才十六岁,

为了给大家找水,偷偷摸下山..."老人的声音突然停住了。

陶夭夭看到他的手指在照片上轻轻摩挲,停在一个笑容灿烂的少年脸上。"他再也没回来。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