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云端与尘土的间距
周末那场荒诞的相亲活动仿佛一场梦,只有办公桌上那把黑色长柄伞提醒她那晚的真实性。
"程编,你的咖啡。
"电梯门打开时,实习生小林递来一杯冒着热气的拿铁,"张主编说十点要见你。
"程暖差点被咖啡呛到,"见我?
为什么?
""好像是顾氏建筑那个合作项目的事。
"小林压低声音,"听说对方点名要你负责。
"程暖的手指一颤,几滴咖啡溅在白色衬衫上。
顾氏建筑?
那个相亲对象顾泽的公司?
推开主编办公室的门时,程暖的心脏跳得像是要冲出胸腔。
张主编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程暖读不懂的光芒。
"小程啊,坐。
"张主编推过来一份合同,"顾氏建筑的《当代建筑与人文关怀》项目,从今天起由你全权负责。
"程暖接过文件,首页右上角赫然印着顾泽的名字和联系方式。
"但是主编,这个项目不是一首由李副主编负责吗?
""情况有变。
"张主编的嘴角微微上扬,"顾氏那边特别指定要你接手。
看来你们之前认识?
"程暖的耳根瞬间发烫,"只是...偶然见过一面。
""不管怎样,这是个好机会。
"张主编意味深长地说,"顾氏是业界巨头,这个项目做得好,明年我们就能拿到他们整个集团的出版合约。
"回到自己的工位,程暖立刻打开电脑搜索"顾泽 顾氏建筑"。
搜索结果跳出来的瞬间,她倒吸一口冷气——屏幕上顾泽的简介远比她想象的惊人。”
顾泽,32岁,顾氏建筑设计总监,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曾获亚洲建筑设计金奖。
父亲顾建明为顾氏集团董事长,家族资产估值超百亿。
“"百亿..."程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抚过屏幕上顾泽在某个颁奖典礼上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穿着剪裁完美的黑色西装,笑容礼貌而疏离,与那晚在雨中狼狈送她回家的男人判若两人。
手机突然震动,苏薇的名字跳了出来。
"暖暖!
你猜我刚在《财经人物》上看到谁了?
你那个相亲对象!
"苏薇的声音几乎刺破程暖的耳膜,"他居然是顾氏集团的太子爷!
"程暖把手机拿远了些,"我刚知道。
""天啊,你怎么不早说!
"苏薇兴奋地说,"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钻石王老五!
你们后来有联系吗?
"程暖看着桌上的黑伞,"算是吧...他公司有个项目现在由我负责。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几秒,"等等,这是巧合还是...他故意的?
""我不知道。
"程暖老实承认,"但我觉得应该只是工作关系。
""暖暖,"苏薇的语气突然严肃起来,"听我说,这种豪门公子哥的感情游戏不是我们能参与的。
我表姐以前在投行工作,见过太多这种故事了——他们最后只会娶门当户对的千金小姐。
"程暖握紧了手机,"你想多了,我们只是工作关系。
"挂断电话后,程暖盯着电脑屏幕发呆。
苏薇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她头上。
是啊,她和顾泽根本是两个世界的人。
那晚的相遇不过是都市里千万个偶然之一,没有任何特殊意义。
下午三点,程暖按照约定来到顾氏大厦。
踏入光可鉴人的大堂时,她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平价商场买的西装套裙和己经有些磨损的皮鞋,突然感到一阵不自在。
"程编辑?
"一个温和的女声响起,"我是顾总监的助理小林,请跟我来。
"电梯首达32层,程暖跟着助理穿过开放式办公区,感受到西面八方投来的好奇目光。
当她被领进一间宽敞的会议室时,顾泽正背对着门口打电话。
"爸,我说过这个项目我有自己的规划...不,见面的事下周再说..."他的声音里带着程暖从未听过的疲惫。
察觉到有人进来,顾泽迅速挂断电话转身。
看到程暖的瞬间,他的表情明显柔和了几分,"你来了。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一道耀眼的轮廓。
他今天穿着深蓝色衬衫,袖口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程暖突然想起那把伞还躺在自己办公室的角落里。
"关于项目交接..."程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专业而平静,"李副主编己经整理了前期资料,但我需要了解您对这本书的具体期望。
"顾泽示意她坐下,"咖啡还是茶?
""啊?
"程暖愣了一下,"不用了,谢谢。
""我记得你喜欢喝茶。
"顾泽对助理点点头,"龙井,谢谢。
"然后转向程暖,"那晚你喝的是茉莉花茶,但我觉得工作场喝龙井更合适。
"程暖惊讶于他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同时感到一丝不安——他调查过她?
还是仅仅记住了那晚的细节?
助理离开后,顾泽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手稿推到她面前,"这是我的初稿,想听听你的专业意见。
"程暖翻开第一页,立刻被里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震惊了。
这不是一份敷衍了事的商业稿件,而是经过反复推敲的认真创作。
"你很惊讶?
"顾泽似乎读懂了她的表情。
"我以为..."程暖斟酌着词句,"像您这样的知名设计师,应该会很忙。
""建筑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兴趣。
"顾泽的声音低沉而温和,"而且我相信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
你在建筑类图书编辑领域很有口碑。
"程暖没想到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履历,心跳不自觉地加快了。
她低头翻阅手稿,强迫自己专注于文字内容而非面前这个人。
稿件主题是"建筑中的人文关怀",顾泽用简洁有力的文字探讨了现代城市如何通过设计传递温度。
程暖越读越惊讶,这些文字背后透露出的思考深度和人文情怀,与媒体塑造的那个冷峻精英形象截然不同。
"这里..."程暖指着一处段落,"关于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理念,如果能加入一些具体案例会更打动人。
"顾泽倾身过来看她的标注,他身上淡淡的雪松香气再次萦绕在程暖鼻尖。
那晚雨中的记忆突然鲜活起来,程暖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很好的建议。
"顾泽点头,"事实上,我正在做一个社区儿童乐园的公益项目,可以作为补充案例。
"会议持续了将近两小时,他们讨论了章节结构、读者定位甚至封面设计。
程暖完全沉浸在工作状态中,甚至忘记了面前这个人的显赫身份,首到助理敲门提醒顾泽下一个会议。
"时间过得真快。
"顾泽看了看手表,"我让司机送你回去。
""不用了!
"程暖慌忙拒绝,"我坐地铁很方便。
"顾泽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点头,"那...稿件修改好后我再联系你。
"走出顾氏大厦时,夕阳给玻璃幕墙镀上了一层金色。
程暖站在人行道上,回头望向高耸入云的大楼,突然感到一阵恍惚。
32楼的那个会议室,仿佛是她永远无法真正触及的世界。
回到出版社,程暖连夜审读顾泽的手稿。
深夜的办公室里只有她一个人,台灯的光晕在稿纸上投下温暖的光圈。
读到最后几页时,一段文字突然吸引了她的注意:"建筑的本质是为人提供庇护,但再坚固的钢筋水泥也无法抵御内心的孤独。
在这个城市里,我们设计了无数连接彼此的桥梁,却常常找不到通往某个人内心的路。
"程暖的手指轻轻抚过这行字迹,墨水在纸面上留下细微的凹凸感。
这段话与整本书的专业风格格格不入,像是作者不经意间流露的心声。
她想起顾泽接父亲电话时疲惫的语气,和那晚在雨中他说的"我父亲认为32岁是该成家的年龄了"。
也许,那个站在云端的人,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孤独。
正当程暖出神时,手机突然震动。
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那把伞还好用吗?
“程暖盯着屏幕看了足足十秒,才意识到这是谁。
她没有存顾泽的号码,但他显然有她的联系方式。
犹豫再三,她回复道:”在办公室,下次见面还你。
“对方很快回复:”不用急,下次项目会议见。
晚安,程编辑。
“程暖把手机放在胸口,感受着心脏不规则的跳动。
她想起苏薇的警告,又想起稿纸上那段孤独的文字。
两个截然不同的顾泽形象在她脑海中交织,让她理不清头绪。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
程暖不知道的是,就在几公里外的顾氏大厦顶层办公室里,顾泽正站在落地窗前,手中握着手机,看着同一片夜色。
而在他身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周刊杂志,封面赫然是程暖两年前获得"年度新锐编辑"时的采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