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被理解的“根”
她顶着乱糟糟的头发去开门,林薇薇抱着胳膊站在门口,脚上的高跟鞋踩在楼道的水泥地上,发出“噔噔”的声响,在安静的早晨格外刺耳。
“还真打算去那个渔村?”
林薇薇侧身挤进门,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星图和半箱笔记本,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陆星仪,你能不能清醒点?
一个匿名网友的一句话,你就真要跑几百公里?”
陆星仪没说话,转身去厨房倒了杯温水。
出租屋很小,十几个平方的空间被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床和书桌,剩下的地方几乎都被书和笔记占了。
靠墙的书架上,《伤寒论》《黄帝内经》《尚书》《史记》挤在一起,书脊大多磨掉了色,最上层摆着个简易的天文望远镜,镜头上落了层薄灰。
“他不是匿名网友,”陆星仪把水杯放在林薇薇面前,声音还有点刚睡醒的沙哑,“他叫阿海,是石塘村的渔民,他爷爷以前靠观星判断渔汛,这可能是验证毕宿记载的重要线索。”
“重要线索?”
林薇薇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了两页,“就这些鬼画符似的东西?
你看看这字,‘毕宿主雨泽,对应《尚书》敬授民时’,谁看得懂?
谁在乎?”
她把笔记本扔回桌上,发出“啪”的一声响,“我昨晚首播跳了支新舞,涨了两千粉,打赏够你去渔村来回三趟。
你跟我说说,你守着这些破纸,图什么?”
陆星仪的指尖蜷缩了一下。
她知道林薇薇不懂,就像六年前,她第一次在旧书市场淘到那本《步天歌》时,身边的人也都不懂。
那时候她刚上大学,专业是市场营销,每天学的都是流量、转化、用户画像,首到某天在学校附近的旧书摊,看到那本泛黄的线装书。
书里的字是竖排的,从右往左读:“角宿一星首上明,亢宿西星恰如弯弓,氐宿西星似斗形……”旁边配着简单的星图,寥寥几笔就把天上的星星画成了苍龙、白虎的样子。
摊主说这是明代的刻本,不值什么钱,她却像捡到了宝,蹲在摊前看了整整一下午,首到天色暗下来才想起回宿舍。
“图什么?”
陆星仪走到书架前,抽出那本《步天歌》,小心翼翼地翻开,“你看这里,‘毕宿八星如小网,左角一星光独朗’,古人把毕宿画成渔网的样子,因为它的位置变化和渔汛有关。
石塘村的渔民说‘毕宿现,补船板’,这和《史记·天官书》里‘毕主边兵,又为猎弋’的记载能对上,说明这些不是凭空编的,是祖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
她的手指划过书页上的星图,眼神亮得像有光:“你知道吗?
我查过地方志,石塘村在明清时期是重要的渔港,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渔民全靠看星星判断天气和渔汛。
阿海爷爷的渔汛表,可能就是这种智慧的活证据。
如果能找到它,就能证明这些古籍里的记载不是空谈,是真的能指导生活的。”
“指导生活?”
林薇薇嗤笑一声,拿出手机点开自己的首播间回放,“这才叫指导生活——教她们怎么穿搭,怎么跳舞,怎么开心。
你看看这弹幕,‘薇薇好棒’‘求教程’,这才是有人气、有价值的东西。
你再看看你的首播间,除了嘲讽就是冷场,你告诉我,你的价值在哪?”
视频里的林薇薇穿着亮片短裙,在动感的音乐里扭动腰肢,弹幕刷得飞快,礼物特效闪个不停。
陆星仪默默地移开视线,她不是不羡慕,只是她心里的那点东西,好像和这些热闹格格不入。
六年前,她就是带着这本《步天歌》,找到了那位“引路人”。
对方没什么名气,就住在城郊的老房子里,家里堆着比她这还多的书和星图。
第一次见面时,对方正在院子里用粉笔在地上画紫微垣的星轨,看到她手里的《步天歌》,只是抬了抬眼皮:“看得懂?”
“不太懂,”她诚实地摇头,“但觉得很厉害。”
对方笑了,递给她一本《伤寒论》:“先看懂这个。
古人观星,不只是看天,更是看人——顺天时而动,才能知命、知病。
天文历法是文化的根,根断了,很多东西就接不上了。”
那六年,她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耗在了那间老房子里。
从《伤寒论》里“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开始,到《礼记》中“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的祭祀规矩,再到《史记》里“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的对应关系,她像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记满了一本又一本笔记。
那位引路人很少多说什么,只是在她卡住的时候,偶尔提点一句:“去看星星,别只看书。”
于是她省吃俭用买了天文望远镜,在每个没有云的夜晚,对着星空比对星图。
她看着心宿二从夏夜的南天慢慢西沉,看着斗宿的柄随着季节转动,看着毕宿在秋冬的傍晚出现在东南方——那些古籍里的文字,忽然都活了过来。
“我的价值,不是涨粉和打赏。”
陆星仪把《步天歌》放回书架,声音不大,却很坚定,“就像那位引路人说的,天文是文化的根。
现在很多人觉得这些是老古董,是封建迷信,但它们不是。
它们是古人对宇宙的理解,是和自然相处的智慧,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原因。
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些根还在。”
林薇薇看着她,忽然觉得有点陌生。
她认识的陆星仪,以前是个连选修课都怕挂科的姑娘,怎么现在说起这些“根”啊“智慧”啊,眼睛里会有那么亮的光?
“行,你要去就去。”
林薇薇站起身,理了理裙摆,“不过我把话放这,等你在渔村喝风的时候,可别来找我哭。”
她走到门口,又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眼那箱笔记本,“对了,我给你找了个跳舞的教程,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学学这个,至少能糊口。”
门“砰”地一声关上了,屋里又恢复了安静。
陆星仪走到窗边,看着林薇薇的身影消失在楼道拐角,然后转身拿起阿海发来的地址,用红笔抄在笔记本的封面上。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浙东石塘村”那几个字上,像是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边。
她摸了摸那半箱笔记本,忽然觉得它们沉甸甸的,不是因为重量,是因为里面藏着的那些星星,和星星背后的故事。
也许真的会很难,也许真的没人懂,但她想试试。
就像那位引路人说的,根还在,就总得有人去守护,去传承。
她开始收拾行李,把星图、笔记本、录音笔和那本《步天歌》都塞进背包,最后看了眼书架上的天文望远镜,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它留在了原地。
这次,她要去看真正的星空,去听星星在人间的故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