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木系显威 初尝温饱
她麻利地把剩下的那颗煮土豆用破布包好,揣进怀里当干粮。
又从墙角翻出原主爹妈留下的赶海工具:一把锈迹斑斑但还算结实的小铁铲,一个破了好几个洞的旧篾篓子。
推开吱呀作响的破木门,夹杂着雪粒子的寒风扑面而来,冻得她一哆嗦。
外头的雪虽然不大,但风刮在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她紧了紧身上那件硬邦邦的破棉袄,把篓子挎在胳膊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海边走去。
红旗生产队就在海边,从她家破石屋到沙滩,也就十来分钟的路。
路上静悄悄的,这鬼天气,连狗都缩在窝里不肯出来。
偶尔看到一两个裹得严严实实、缩着脖子匆匆走过的村民,也都是面黄肌瘦,神情麻木。
到了海边,风更大,浪头拍在礁石上,发出轰隆的响声。
浑浊的海水卷着泡沫和零星的海草冲上沙滩,留下一些破碎的贝壳和小石子。
林晚舟看了看空旷的沙滩,这地方,早就被早起赶海的人翻过八百遍了,还能剩下啥?
她没在沙滩上多停留,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一片布满黑色礁石的海岬走去。
那里地形复杂,坑坑洼洼多,涨潮时淹没,退潮时能留下点好东西,但也危险。
礁石区湿滑冰冷,林晚舟小心翼翼地攀爬着。
她集中精神,尝试着调动那微弱却异常敏感的木系异能,像无形的触角一样,朝着周围潮湿的岩石缝隙、水洼里探去。
大部分地方都空空如也,或者只有些生命力微弱的小贝壳、小螃蟹。
她耐着性子,一点一点搜寻。
突然,在一块巨大的、被海浪冲刷得光滑的礁石背面,一个被海水半淹没的狭小石缝里,一丝比周围都浓郁许多的生命气息被她捕捉到了!
她心中一喜,赶紧凑过去。
石缝里光线很暗,海水浑浊,看不清里面是啥。
她把手伸进去摸索,冰冷的海水冻得她一激灵。
指尖触碰到一个滑腻腻、还在微微动弹的东西!
个头不小!
林晚舟屏住呼吸,手指用力,猛地往外一拽!
一条肥硕的、还在拼命扭动的黄褐色海鱼被她抓了出来!
鱼鳞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着微光,鱼嘴一张一合,尾巴有力地拍打着。
“大黄鱼?!”
林晚舟眼睛瞬间亮了!
这玩意儿在后世可是金贵货!
虽然个头不算特别大,但在这年月,绝对是难得的好东西!
纯野生的!
开门红啊!
她赶紧把鱼扔进破篓子里。
篓子底下垫了点海草,防止它蹦跶出来。
异能果然好用!
林晚舟信心大增,继续搜寻。
很快,在一个积满海水的礁石坑里,她“看”到了一片依附在石头上的、生命力旺盛的墨绿色植物——海带!
而且是好几片连在一起,叶片又厚又宽!
她用小铲子贴着礁石,小心地把它们铲下来,卷成一团塞进篓子。
沉甸甸的,分量十足。
接着,她又在一处背风的浅水洼里,发现了一只动作迟缓、个头不小的青蟹!
正缩在石头缝里。
她眼疾手快,避开蟹钳,用铲子从后面一拨,再迅速抓住蟹壳两侧,扔进篓子。
篓子渐渐沉了起来。
除了大黄鱼、海带和青蟹,她还捡了不少个头不小的蛤蜊、牡蛎,甚至还摸到几个海螺。
收获远超预期!
林晚舟累得够呛,海风刮得脸生疼,手指冻得通红僵硬,但心里却热乎乎的,充满了成就感。
这木系异能赶海,简首就是作弊器!
别人是碰运气,她是精准定位!
看看天色不早,潮水有上涨的趋势,她不敢久留,背着沉甸甸的篓子往回走。
刚走到村口,迎面碰上几个裹着头巾、挎着空篓子的妇女,看样子也是刚从海边回来,收获寥寥。
“哟,这不是晚舟丫头吗?”
其中一个圆脸大婶(王婶)眼尖,一眼就看到了林晚舟篓子里冒尖的海带和隐约露出的鱼尾巴,声音一下子拔高了,“这大冷天的,收获不错啊?
捡着啥好东西了?”
另外几个妇女也围了过来,伸着脖子看。
林晚舟不动声色地把篓子往身后挪了挪,挡住那条大黄鱼和青蟹,脸上挤出点怯生生的笑容:“王婶,没啥,就捡了点海带和蛤蜊,运气好。”
“哎呦,这海带可真厚实!”
另一个妇女伸手扒拉了一下篓子边的海带,啧啧两声,“这丫头,爹妈走了,运气倒变好了?
前两天还听老赵头说你饿晕在自留地里了?”
王婶那双小眼睛在林晚舟脸上和篓子里来回扫,带着探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是挺厚实的。
晚舟啊,你一个小姑娘家家的,这大风天跑礁石那边多危险,下次可别去了。”
“谢谢王婶关心,我省得。”
林晚舟含糊地应着,不想跟她们多纠缠,“我先回去了,冻死了。”
说完,她低着头,加快脚步从几个妇女身边走过。
“哼,神气什么……”身后传来王婶压低的嘀咕声,“捡点破烂海带,真当自己发财了……”林晚舟只当没听见,背着篓子快步往家走。
她不怕人看,但也不想太招摇。
那条大黄鱼和青蟹,得藏好了。
回到家,关上门,她才松了口气。
把篓子里的东西一股脑倒在地上。
肥美的大黄鱼,张牙舞爪的青蟹,厚实墨绿的海带,还有一堆蛤蜊牡蛎海螺。
收获满满!
“哈哈,晚饭有着落了!”
林晚舟舔了舔嘴唇,肚子里的土豆早就消化完了。
她先把那条还在蹦跶的大黄鱼拎起来,掂量了一下,起码有两斤多!
青蟹个头也不小,估计有七八两。
她没舍得立刻吃好的。
先把海带拿到院子里,抖落掉上面的泥沙和小贝壳,找了根破绳子挂起来晾着。
这玩意儿晒干了能放,是好东西。
蛤蜊牡蛎这些,用破盆装了点海水先养着吐沙。
然后,她盯上了那条大黄鱼。
清蒸?
没调料。
红烧?
没酱油。
最简单的办法,煮汤!
她把鱼拿到院子里处理干净,刮鳞去内脏。
鱼鳔鱼籽都小心地留着,这可都是好东西。
鱼头鱼骨剁下来,鱼肉片成厚片。
再次生起那堆小火,架起破瓦罐。
这回她奢侈了一把,首接用了空间里的灵泉水!
水烧开,先把鱼头鱼骨丢进去熬汤。
不一会儿,浓郁的、带着大海鲜味的鱼汤香气就弥漫了整个破屋子。
等汤熬得奶白,再把雪白厚实的鱼片放进去,烫熟就捞起。
没有姜葱去腥,但灵泉水似乎本身就带着点净化的作用,煮出来的鱼汤异常鲜美,鱼肉也滑嫩无比,一点腥味都没有。
林晚舟捧着破碗,吹着热气,小口小口地喝着滚烫的鱼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了!
再夹起一块嫩滑的鱼肉,蘸着点粗盐粒(从缸底刮下来的最后一点),那滋味,简首了!
“爽!”
她忍不住低呼一声。
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一条鱼下肚,连汤带肉吃得干干净净,浑身都暖和透了,额头上甚至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包围着她。
吃饱喝足,她看着墙角挂着的海带,还有那只被草绳捆得结结实实的青蟹,心里开始盘算。
大黄鱼吃一条就够了,剩下这些,还有空间里的土豆红薯,得想办法换成更急需的东西。
盐快没了,灯油(煤油)也快见底了,窗户纸破得不成样子……还有,她得弄点像样的种子,光明正大地种在屋后那块自留地里,给空间里产出的东西打个掩护。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子里成型。
她得去“老槐树底下”碰碰运气了!
那是村里人心照不宣的小型“以物易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