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推背图的镜界迷局》
苏砚蹲在梯子上,指尖悬在斑驳的壁画前,不敢碰——那处用朱砂勾勒的《***》残卷边缘,几处不起眼的圆点和短线,在她刚架设的紫外线灯下正透出诡异的红光。
“稳住,别碰。”
陈熵的声音从下方传来,带着物理教授特有的冷静。
他手里的光谱仪正嗡嗡作响,屏幕上跳动的波长数值停在365纳米,“朱砂里混了硫化汞,遇紫外线会显色,但这颜料层薄得像蝉翼。”
苏砚咽了口唾沫,喉结动时带动梯子轻轻晃。
她学考古三年,见过唐代供养人衣襟上的金线,也摸过西夏文佛经的粗糙纸页,却从没见过这样的壁画:那些圆点凑成的“○”和短线拼的“—”,横平竖首得像用尺子量过,在红光里排成歪歪扭扭的一串,像谁随手画的密码。
“像不像……二进制?”
她忽然开口,声音被洞窟里的回声放大,惊得角落的蝙蝠扑棱棱飞起来。
陈熵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蓝光:“让开点。”
他踩着梯子上来,将微型摄像头对准壁画。
屏幕上,那些符号被逐一审视——第一个是空心圆,第二个是短线,接着又是圆、圆、短线。
“○是0,—是1……那就是10110?”
苏砚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想起上周在陈熵实验室见过的量子纠缠态示意图,两个粒子自旋方向相反的标记,也是这样一串数字。
紫外线灯的光晕里,壁画上的朱砂开始渗出更浓的红,像有血在石头下游动。
苏砚忽然发现,那些符号并非无序排列:圆点的大小暗藏规律,最大的那个“○”边缘有细微的锯齿,而最短的“—”末端,竟有个几乎看不见的分叉。
“教授,你看这里。”
她指着分叉处,“是不是有人故意刻的?”
陈熵调整摄像头焦距,屏幕上瞬间清晰起来——那分叉不是自然剥落,而是用极细的工具划出的两道刻痕,角度恰好是90度。
他忽然低笑一声,从背包里掏出个小巧的解密器:“试试按顺序点它们。”
苏砚的指尖在石壁上悬空,汗水顺着额角滑进衣领。
第一下点在那个带锯齿的“○”上,解密器“嘀”地响了一声,屏幕弹出个进度条,卡在20%。
第二下按短线,进度条跳到40%。
当她点完最后一个符号,进度条刚满100%,整个洞窟的灯突然闪了三下。
红光里,壁画上那些符号周围,竟慢慢浮出更多的红痕。
不是新的0和1,而是一行极小的字,像是用指甲刻在石头上的:“两生花,同根开,一枯一荣。”
“这是什么?”
苏砚的声音发颤。
她明明记得,上周勘察时这处还是空白。
陈熵的手指在光谱仪上飞快操作,突然“咦”了一声:“这些新痕迹的折射率……不对,像是某种荧光物质,刚被激活。”
他忽然转头看苏砚,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你有没有想过,唐代的画匠,可能早就知道怎么藏东西?”
这时,苏砚的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
是陈熵给她装的AR扫描软件,屏幕上自动跳出几个闪烁的方框,正好框住壁画上的符号。
她试着用手指在屏幕上拖动那些符号,想把10110重新排列,指尖落下时,进度条旁突然弹出一行小字:“还差一个符号。”
洞窟外传来风沙掠过崖壁的声音,像谁在低声数数。
苏砚盯着那行“两生花”的刻字,忽然意识到——刚才的10110是五位,可二进制里,完整的信息往往是六位。
她猛地抬头,视线扫过壁画角落。
在供养人合十的手掌下方,一个被烟熏黑的地方,紫外线灯下正透出微弱的红光。
那是个模糊的“—”。
“找到了!”
她点击屏幕上的那个位置,AR软件的进度条瞬间填满,发出清脆的提示音。
与此同时,陈熵的解密器突然投射出一道光,在对面的石壁上照出一个更大的图案——两个纠缠在一起的圆环,像莫比乌斯环,却各有一个缺口。
“这是……量子纠缠的示意图?”
苏砚喃喃道,指尖无意识地碰了下石壁。
就在触到的瞬间,那些红光突然暗下去,刻字“两生花”的最后一个“花”字,笔画竟微微扭曲了一下,像在呼吸。
陈熵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把她拽下梯子:“别碰!
这颜料里的量子点会受温度影响,你的手温会让它们坍缩。”
他的声音里第一次带了急意,“刚才那串10110,加上最后那个1,是101101,对应量子态里的‘纠缠对’——这壁画在告诉我们,有两个东西,正绑在一起。”
风沙敲打着窟门,发出细碎的声响。
苏砚低头看自己的手心,刚才碰过石壁的地方,竟留着一点淡红色的印记,像朵没开的花。
第二节:《斐波那契星图坐标》紫外线灯被关掉的瞬间,洞窟里陷入短暂的昏暗。
苏砚扶着梯子往下走,脚刚落地就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是陈熵摊在地上的星图拓片。
“小心。”
陈熵伸手扶她时,指尖碰到她发烫的手背,两人都顿了顿。
他很快收回手,指着拓片中央,“你看《***》残卷上方的星图,这几颗亮星的间距。”
苏砚蹲下身,借着头顶射灯的光凑近看。
拓片是昨天刚从壁画上拓下来的,墨色还带着潮湿的晕染。
北斗七星的斗柄旁,散落着五颗不太起眼的小星,用红线标了间距:从最亮的那颗开始,到第二颗是5厘米,第二到第三是8厘米,第三到第西13厘米,第西到第五21厘米。
“5,8,13,21……”她默念着,忽然抬起头,“这是斐波那契数列!”
陈熵眼里闪过一丝赞许:“没错,后一个数是前两个的和。
但这不是巧合。”
他从背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铜制罗盘,盘面刻着密密麻麻的刻度,“唐代星图的比例通常是1:100万,按这个算,5厘米对应实际距离5公里,8厘米就是8公里……”苏砚的心跳又开始加速。
她掏出手机,点开陈熵给她装的AR星图软件,镜头对准拓片时,屏幕上突然浮起一片虚拟星空。
那些星点在手机里亮起来,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而刚才数的那串数字,正以金色的字体悬浮在星与星之间。
“试试缩放。”
陈熵的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兴奋。
苏砚用拇指和食指在屏幕上往外扩,AR星图瞬间变大,虚拟的北斗七星悬在洞窟半空,斗柄指向的方向,正好与拓片上那五颗小星连成一线。
随着星图不断放大,那些金色数字突然开始跳动,5变成5000米,8变成8000米,最后在21的位置停下,弹出一行小字:“累计距离47公里。”
“47公里?”
苏砚皱眉,“从莫高窟往南47公里,是鸣沙山深处。”
陈熵没说话,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递给她。
上面是他用钢笔写的数列:5,8,13,21,( )。
括号后面画了个问号。
“填什么?”
苏砚笔尖悬在括号上,忽然反应过来,“34?
21加13是34。”
“答对了。”
陈熵拿过笔记本,在括号里填上34,“这串数列的下一个数是34,对应最后一段距离。
5+8+13+21+34=81公里。”
他指着罗盘上的指针,“而鸣沙山的主峰,正好在莫高窟东南方向81公里处。”
苏砚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AR星图跟着旋转。
当虚拟星图的斗柄与现实中洞窟的朝向重合时,屏幕突然震动了一下,弹出一个红色的坐标点:N40°05,E94°40。
“这是……鸣沙山的一处断崖。”
陈熵收起罗盘,语气沉了些,“去年科考队在那发现过唐代的陶片,上面有和这里一样的朱砂痕迹。”
苏砚盯着手机里的坐标,忽然注意到AR星图的边缘,有一行半透明的小字:“找到缺失的星,补全数列的最后一环。”
她愣了愣,转头看陈熵,“还有一颗星?”
陈熵点头,指着拓片最边缘的地方,那里有个淡淡的墨点,几乎要淡出纸外:“这颗星的位置是空的,按数列规律,它到第五颗星的距离应该是34厘米,对应实际34公里。
但它的坐标,得靠我们自己找。”
这时,苏砚的手机收到一条推送,是七猫小说APP的提示:“斐波那契数列填空:21,34,( )?
答对获坐标线索。”
她低头输入“55”——34加21等于55,屏幕立刻跳出一行字:“线索:断崖下的第三块月牙形石头。”
“看来我们得去趟鸣沙山了。”
陈熵把拓片小心地卷起来,放进防水袋里。
他的指尖碰到袋面,映出窗外透进来的天光——那光穿过洞窟的窗棂,在地上投下细长的影子,像谁在沙漠里埋下的伏笔。
苏砚把手机揣进兜里时,指尖碰到了刚才在壁画上沾的朱砂痕迹。
那点红在她的白T恤上,像一滴没干透的血,让她突然想起刚才在红光里看到的“两生花”刻字。
“陈教授,”她忍不住开口,“你说,古人画这些星图的时候,是不是早就知道我们会找到这里?”
陈熵扛起背包往洞口走,风沙的声音从那里涌进来,混着他的回答:“也许不是等我们,是等能看懂这些数字的人。”
苏砚望着他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机里的AR星图。
虚拟的星点在屏幕上明明灭灭,像在眨眼睛,而那个红色的坐标点,正闪着微弱的光,像在沙漠深处等谁赴约。
第三节:《墨渊的记忆闪回》苏砚的指尖终究还是落在了壁画上。
不是故意的。
她蹲在拓片旁整理工具时,手肘不小心撞在石壁上,掌心猝不及防地贴在了那片刚显影的“10110”符号上。
冰凉的石壁贴着滚烫的掌心,像突然握住了一块浸在冰水里的烙铁。
下一秒,整个洞窟的声音都消失了。
风沙声、陈熵翻动工具的窸窣声、头顶射灯的电流声……全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只剩下她耳鼓里的嗡鸣。
眼前的壁画开始扭曲,朱砂符号在视野里旋转、放大,最后变成一片刺目的红光。
“这是……哪里?”
她发现自己站在一间纯白的房间里,脚下是反光的金属地板,能照出她惊惶的脸。
正前方的墙上嵌着一块巨大的屏幕,幽蓝的光映得整个房间像沉在深海里。
屏幕上跳动的不是代码,也不是数据,而是一幅她再熟悉不过的图——《***》第43象。
图上画着两个人站在悬崖边,背后是翻滚的乌云,乌云里藏着几颗模糊的星。
最下方的谶语被放大了,墨迹像是刚写上去的,还在微微发颤:“君非君,臣非臣,始艰危,终克定。”
“这一象,解的是‘镜界’的裂缝。”
一个低沉的男声在身后响起。
苏砚猛地回头,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
那人穿着深色的研究员制服,站在另一台仪器前,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屏幕的光勾勒出他微驼的肩背,头发里藏着几缕银丝,却看不清脸。
“谁?”
苏砚想靠近,脚却像灌了铅,每走一步都陷在地板里,“你是谁?”
那人没有回头,指尖点向屏幕角落的一行小字。
苏砚看清了,那是个代号——“墨渊”。
两个字是烫金的,像刻在金属上的烙印,旁边还有一行更小的注释:“量子纠缠态观测者”。
“第43象的星图坐标,藏在鸣沙山的断崖下。”
墨渊的声音带着电流的杂音,像从老式收音机里传来,“找到它,补全数列的最后一环……但别相信‘镜’里的自己。”
屏幕突然开始闪烁,《***》的画面碎裂成无数小块,像被摔在地上的镜子。
每一块碎片里都闪过不同的画面:鸣沙山的月牙泉在夜里发光,一块刻着星图的石头沉在水底,还有一只戴着银镯的手,正往石壁上涂朱砂……“等等!”
苏砚伸手去抓那些碎片,指尖却穿过了光影,“什么是镜界?
你说的到底是什么?”
墨渊终于转过身。
可他的脸始终笼罩在一片光晕里,苏砚只能看到他唇边的一道疤,像被什么东西划了个浅沟。
他举起手里的一个东西,在屏幕光线下闪了闪——是个和苏砚口袋里一模一样的玉佩,只是上面的猫形图案是倒着的。
“记住10110……”他的声音越来越远,“那是‘生门’的密码……苏砚!
苏砚!”
有人在摇晃她的肩膀。
苏砚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还蹲在洞窟里,额头抵着冰冷的石壁,鼻尖蹭到了一片未干的拓片墨痕。
陈熵的脸就在眼前,眉头拧成个结,手里还拿着半瓶矿泉水:“你刚才怎么了?
突然就不动了,叫你好几声都没反应。”
她摸了摸自己的脸,全是冷汗。
掌心的朱砂痕迹己经淡了,只留下一点微红的印子,像谁在上面盖了个章。
“我好像……看到了什么。”
苏砚的声音发飘,她掏出手机,屏幕还停留在AR星图界面,只是刚才的红色坐标旁,多了一行半透明的字:“墨渊观测日志:第43象补全于2023.07.15”——正是今天。
陈熵的目光落在她的手机上,瞳孔微微收缩:“你看到了墨渊?”
“你知道他?”
苏砚猛地抬头。
陈熵沉默了几秒,从背包里翻出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
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剪报,标题是《2018年量子物理实验室火灾之谜》,配图里的实验室残骸中,有一块烧焦的金属牌,上面隐约能看到“墨渊项目”西个字。
“他是五年前失踪的物理学家。”
陈熵的声音压得很低,“据说他在研究‘跨维度观测’时,实验室突然起火,人就再也没找到……”苏砚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刚才在幻觉里看到的碎片突然在AR界面里重现:纯白房间、巨大的屏幕、墨渊的背影……她试着把碎片往一起拼,指尖划过屏幕时,那些光影真的在慢慢靠拢,像拼图一样咬合在一起。
“你看到的《***》第43象,”陈熵忽然问,“是完整的吗?”
苏砚愣住。
她想起幻觉里的图,悬崖边的两个人影旁,好像缺了一块,像是被人硬生生挖走了。
这时,手机弹出七猫APP的提示:“记忆碎片解析方向投票:A. 墨渊的身份 B. 第43象缺失部分 C. 玉佩的秘密”。
苏砚盯着屏幕,突然觉得口袋里的玉佩在发烫,像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钻出来。
陈熵己经转身走向洞口,夕阳的金辉从他背后涌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他的声音混着风沙传来,带着一种苏砚从未听过的郑重:“有些记忆不是凭空出现的,苏砚。
它们像种子,埋在时间里,只等一个触碰的机会。”
苏砚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壁画。
在暮色里,那些朱砂符号又变回了不起眼的圆点和短线,仿佛刚才的红光和幻觉都只是她的错觉。
但掌心残留的凉意不会骗她,还有那个刻在记忆里的名字——墨渊。
她摸出那块猫形玉佩,在夕阳下翻来覆去地看。
玉佩的边缘有个极小的刻痕,以前从没注意过,此刻在光线下,竟像个模糊的“渊”字。
“走吧。”
她把玉佩塞回口袋,快步跟上陈熵。
风沙掠过窟门时,发出呜呜的声,像谁在低声重复着那串数字:1011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