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栀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北城大学西门外的梧桐树下,微微喘着气。
行李箱轮子在石板路上发出的咕噜声戛然而止,仿佛也在为即将开始的新学期而驻足沉思。
这是她在北城大学的第四个九月,却依然会被校门口那排梧桐树的气势所震撼。
盛夏的浓绿已经褪去,叶片边缘泛起淡淡的金黄色,在午后的阳光下闪烁着斑驳的光点。
几片早衰的叶子悄然飘落,在她脚边打了个旋,又安静地躺下了。“小栀!这里!
”一个熟悉的声音穿透了校门口的喧嚣。林小栀循声望去,
看见张悦正站在校门内侧用力挥手。她扎着高高的马尾,身穿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
整个人看起来清爽利落,与两小时前林小栀在火车上见到那些妆容精致的新生截然不同。
这种反差让林小栀莫名安心——有些东西终究是没有变的。“悦悦!
”林小栀拉起箱子向前走去,轮子重新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你这么早就到了啊?
”“昨天就来了,一个人住宿舍太无聊了,就等着你们回来呢!
”张悦自然地接过林小栀手中的一个背包,顿时夸张地弯下腰,“哇,你这包里装的什么,
这么沉?”“我妈塞的家乡特产,说要分给你们尝尝。”林小栀笑道,
抬手擦了擦额角的细汗。九月初的北城,午后的阳光依然灼人,她后悔没有把长发扎起来。
两个人并肩走在校园的主干道上,两侧的梧桐树枝叶交错,在路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到处都是拖着行李的学生和陪同的家长,
空气中弥漫着夏末秋初特有的气息——混合着阳光、青草和离愁别绪的味道。“你知道吗,
这学期我们换辅导员了。”张悦突然说道,顺手把林小栀的背包换到另一个肩膀上,
“原来的李老师休产假去了,换来的是个刚毕业的博士生,听说特别年轻,才二十七岁。
”林小栀“哦”了一声,心里没什么波澜。她对原来的辅导员印象不深,
除了开学和期末的班会,平时几乎见不到面。
倒是张悦总能第一时间掌握这些人事变动的消息,仿佛在教务处安了耳目。
走到三号女生宿舍楼前,
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混合着消毒水、洗衣液和各种零食的味道。
宿管赵阿姨正坐在门口的值班室里,戴着老花镜逐一登记返校学生。“赵阿姨好!
”林小栀和张悦异口同声地打招呼。阿姨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脸上绽开笑容:“哟,
回来啦?304的是吧?张悦昨天就到了,就等你呢。”她在登记表上打了个勾,
“暑假过得怎么样啊?”“挺好的阿姨,就是有点想宿舍的床了。”林小栀笑着说。
赵阿姨哈哈大笑:“就你会说话!快上去吧,下午记得来领这学期的卫生工具。”爬上三楼,
走廊里已经热闹起来。各个寝室门大开着,行李箱摊在地上,室友们互相分享着家乡特产,
叽叽喳喳交流暑假见闻。走到304门前,林小栀发现门虚掩着,
里面传出说话声和收拾东西的响动。“看来杨思琦也到了。”张悦推开门,
“我们304全员到齐!”寝室里,一个短发女生正站在椅子上往衣柜顶上放箱子,
听见开门声转过头来。她是杨思琦,宿舍里的第三位成员,也是班里公认的时尚达人。
“小栀!你可算来了,我正发愁怎么把这箱子弄上去呢。”杨思琦从椅子上跳下来,
给林小栀一个大大的拥抱,“想死你了!暑假连个人影都见不着,朋友圈也不发,干嘛呢?
”“在家帮我妈看店,没什么好发的。”林小栀不好意思地笑笑。她家境一般,
暑假确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开的小超市帮忙,没什么机会像其他同学那样旅游聚会。
“对了,我带了自家腌的腊肉和香肠。”林小栀打开那个沉甸甸的包,
拿出几袋真空包装的食品,“还有这个,我妈特意让我带给你们的辣椒酱,说是新配方。
”“哇!阿姨做的辣椒酱最好吃了!”张悦已经拆开一包零食吃起来,
“上次那瓶我半个月就吃完了,我妈还说我这学期胖了不少。”三个女孩笑作一团。
304宿舍是四人间,但只有一个本地学生,空了一张床,她们三人得以享受更宽敞的空间。
经过两年相处,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默契——张悦最爱干净负责宿舍卫生,
杨思琦社交达人负责获取各类消息,林小栀成绩最好负责考前划重点。“说到胖了,
小栀你好像瘦了。”杨思琦打量着她,“看店很累吧?”“还好,就是站的时间长。
”林小栀开始整理自己的书桌,“你们呢?暑假都干嘛了?
”张悦说她报了个瑜伽教练培训班,已经拿到初级证书了;杨思琦则去了上海实习,
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了两个月的项目助理。大家似乎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四做准备,
只有林小栀在原地踏步。这种对比让她心里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整理完行李,
已是中午时分。三人决定去食堂吃开学第一餐。北城大学有四个食堂,
她们常去的是离宿舍最近的三食堂,那里的麻辣香锅最为出名。食堂里人声鼎沸,
每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队。林小栀看着这熟悉的场景,突然有种安心感。暑假在家虽然舒适,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现在她明白了,少的是这种置身人群中的热闹。打好饭找位置时,
她们遇到了同班的几个男生。大家自然而然地拼桌坐下,聊起新学期的课程。
“听说这学期的市场营销课特别难,通过率只有60%。”班长王磊说,
“而且是由新来的副院长亲自带课。”“我也听说了,”杨思琦接话,“还听说他特别严格,
每节课随机点名,缺勤三次直接挂科。”林小栀默默听着,心里开始担忧。
她这学期找了份家教***,原本打算偶尔翘掉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现在看来得重新计划了。
“不过好消息是,英语课换成了外教,是个美国人,据说人特别nice,从不挂人。
”学习委员李哲补充道。大家七嘴八舌地交流着自己打听来的消息,林小栀突然意识到,
这就是大学最后一年了。明年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各奔东西,
再也难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吃饭聊天。一种说不清的感伤突然涌上心头。饭后回到宿舍,
大家开始整理课本和学习资料。下午三点,新任辅导员果然召集开班会。
在教学楼302教室,林小栀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博士生辅导员。
他看起来确实很年轻,顶多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白T恤和牛仔裤,
站在讲台上有些局促不安,与印象中严肃的教师形象相去甚远。“大家好,我叫陈明,
是你们新任的辅导员。”他说话语速很快,似乎有点紧张,“我其实也是北城毕业的,
算是你们的学长。这学期由我来负责你们班的工作,希望我们能相处愉快。
期的注意事项:毕业学分要求、实习安排、就业指导课程......林小栀认真记着笔记,
听到毕业要求时心里咯噔一下。她上学期数学类选修课差了两个学分,这学期必须补上,
但所有数学课都与她的主修课程时间冲突。班会结束后,林小栀犹豫着走上前去,“陈老师,
我想咨询一下选修课的事情。”陈明正在整理讲台上的材料,抬头看到她,笑了笑,
“叫我陈哥就行,什么事?”林小栀说明了自己的情况。陈明皱起眉头,“这确实有点麻烦。
教务系统已经关闭选课了,除非有特殊理由,否则很难调整。”“那怎么办?
如果修不够学分,会影响毕业吗?”林小栀的心沉了下去。“别急,我想想办法。
”陈明拿出手机,“我认识数学系的助教,看看有没有类似的网络课程可以替代。
你明天这个时候再来找我,我给你答复。”林小栀连声道谢,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这个新辅导员似乎比想象中要好相处。走出教学楼,夕阳已经西斜。北城大学的梧桐道上,
三三两两的学生走着,有人抱着新领的教材,有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其间。林小栀慢慢走着,
感受着初秋傍晚的凉风。手机震动起来,是妈妈发来的微信:“到学校了吗?一切都好吗?
记得把辣椒酱分给室友。”林小栀回了个“一切都好”的表情包,没有提学分的事情。
她不想让妈妈担心。回到宿舍,张悦正在贴墙上的新海报,
杨思琦则在试穿刚收到的网购衣服。“小栀,你看这件怎么样?面试穿合适吗?
”杨思琦转了个圈,展示一套深蓝色西装。“很好看,就是袖子有点长。”林小栀说。“啊,
真的吗?那我得赶紧联系换货。”杨思琦立刻脱下外套,开始拍照联系客服。
张悦从椅子上跳下来,“对了,你们听说了吗?学校要举办迎新晚会,需要志愿者,
我们去报名吧?”“迎新晚会?我们都已经大四了,还迎什么新?”杨思琦头也不抬地说。
“就是给大一新生办的呀,学生会缺人手,说是可以加社会实践学分呢。
”一听到“学分”二字,林小栀来了兴趣,“真的加学分吗?加多少?”“好像0.5分吧,
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强。”张悦说,“我打算报名会场布置组,你们呢?
”林小栀立刻决定报名。0.5分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她的问题,但至少是个开始。
杨思琦则撇撇嘴,“我才不去呢,有那时间不如多投几份简历。”晚饭后,
林小栀独自去了图书馆。她喜欢开学第一天的图书馆,人不多,
空气中弥漫着新书和旧纸混合的独特气味。她找到常坐的靠窗位置,
开始规划这学期的学习计划。数学选修课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如果无法解决,
她可能不得不延期毕业,那是她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家里为了供她上学已经竭尽全力,
弟弟明年也要高考,她不能再给父母添负担。“林小栀?”一个男声突然响起。她抬头,
看到一个有点面熟的男生站在桌前,“真的是你啊。我是陈暮,上学期一起上过毛概课,
记得吗?”林小栀想起来了。陈暮是数学系的,上学期必修的毛概课上他们分在同一讨论组,
还合作完成过 presentation。他当时给林小栀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他是少数几个认真准备讨论而不是混日子的学生。“当然记得,”林小栀笑了笑,
“好巧。”“不巧,我常来这里自习。”陈暮指了指斜后方的一个位置,
“看到背影觉得像你,就过来确认一下。这学期也选了什么课吗?
”林小栀简单说了自己的情况,忍不住提到了选修课的困境。陈暮听后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