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粮库学技初上手,院角是非巧避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58 年八月下旬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南锣鼓巷 95 号院的公鸡就打了头遍鸣。

黎林揉了揉眼睛,从东厢房的里间床爬起来 —— 昨儿跟老郑约好,今早要提前半小时到粮库,学习粮仓的晨检流程。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吵醒外间的父母,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母亲刘梅己经在灶房忙活了,铁锅 “滋滋” 响着,飘出玉米面粥的香气。

“醒啦?”

刘梅回头笑了笑,手里拿着个粗布包,“给你装了两个窝头,还有块咸菜,中午在粮库食堂吃不饱,就垫垫。”

黎林接过布包揣进怀里,又帮着母亲把煤炉的风门调大些:“妈,我走了,您跟爸别太累。”

“知道了,路上小心,好好学活儿。”

刘梅送他到门口,又叮嘱了一句,“要是院里有人找你,别多搭话,等晚上回来再说。”

黎林应着,快步走出前院。

此刻的院子还没完全醒透,前院闫家的门帘耷拉着,王家的煤池子旁堆着刚捡的柴火,只有赵家的大爷己经在门口扫街了,见了他点头:“小林上班去啊?”

“赵大爷早,您忙着。”

黎林礼貌回应,脚步没停 —— 他记得母亲的话,不跟街坊多闲聊,免得被卷入是非。

穿过两条胡同,粮库的绿色大门己经敞开了。

老郑早就等在门口,手里拎着个铁皮工具箱,里面装着温度计、湿度计和粮探子。

“来得挺早,” 老郑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晨检是关键,早上粮堆温度最稳,能看出真实情况,咱先去三号仓,今天重点学测粮堆温度。”

三号仓储存的是小麦,刚入库没几天。

老郑打开仓门,一股粮食的清香气扑面而来。

他从工具箱里拿出长杆温度计,杆身有两米多长,顶端是银色的探头。

“你看,测温度得选三个点 —— 粮堆表面、中间和底部,每个点***去得等三分钟,不然读数不准。”

老郑一边说,一边把温度计的探头往粮堆里插,“昨天下午测的底部温度是 21℃,今儿再看看,要是超过 23℃,就得琢磨通风了。”

黎林凑过去仔细看,眼睛盯着温度计的刻度。

三分钟后,老郑把温度计***,指着刻度说:“22℃,刚好,比昨天高了 1℃,正常波动。

你试试,别慌,手稳点。”

黎林接过温度计,心里有点紧张,手却没抖 —— 在家帮父亲修过收音机,摆弄过精细零件,这点稳劲还是有的。

他按照老郑说的,选了另一个位置,慢慢把探头***粮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间。

等三分钟一到,***一看,21.5℃,跟老郑测的差不了多少。

“不错,有悟性。”

老郑点点头,又拿出湿度计,“接下来测湿度,仓里的湿度不能超过 65%,超过了粮食容易吸潮,你看这个指针,现在指在 62%,正好。”

两人在三号仓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又去五号仓检查玉米。

刚走出五号仓,就看见赵科长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文件:“老郑,黎林,正好你们在,昨天市局下来通知,下周要搞粮库安全大检查,重点查粮堆温度、湿度记录,还有防鼠雀措施,你们组得提前准备准备,别出岔子。”

“放心吧赵科长,我们这几天就整理记录,再把防鼠挡板检查一遍。”

老郑应道。

赵科长又看向黎林:“黎林,刚上手别紧张,多跟老郑学,有不懂的就问,安全检查是大事,不能马虎。”

“知道了赵科长,我一定好好准备。”

黎林赶紧点头。

上午的活儿忙完,黎林跟着老郑去食堂吃饭。

刚坐下,就听见邻桌的两个保管员在聊院里的事 —— 一个说 “我们院的张家跟李家为了搭煤棚子吵了三天”,另一个说 “还是我们院清净,各过各的”。

黎林没搭话,低头吃着窝头,心里想着早上母亲的叮嘱 —— 不管别人院多热闹,自己院的是非都不能沾。

下午,黎林跟着老郑整理温湿度记录。

老郑的记录记得工工整整,每天的温度、湿度、巡检情况都写得清清楚楚。

“记录很重要,万一出了问题,得靠这个查原因。”

老郑一边翻着记录本,一边说,“你以后每天都得记,不能偷懒,也不能瞎写,要实事求是。”

黎林点点头,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把上午测的温度、湿度都补记上,字迹跟上学时一样工整 —— 他知道,这记录不是给别人看的,是给粮食安全把关的,半点不能马虎。

傍晚下班,黎林走回 95 号院时,院里己经热闹起来。

前院闫家的几个孩子在槐树下追着跑,中院传来易中海的收音机声,还有秦淮茹哄孩子的声音。

他刚走到东厢房门口,就看见贾家的棒梗蹲在院角,盯着王家晒在绳子上的红薯干,眼睛首勾勾的。

黎林没停脚,首接进了屋。

刘梅正在炒菜,看见他回来,赶紧问:“今儿学啥了?

累不累?”

“学测温度、湿度,还整理记录,不累。”

黎林放下布包,刚要洗手,就听见前院传来王家媳妇的喊声:“谁偷了我的红薯干?

刚晒的就少了半串!”

刘梅往窗外瞥了眼,压低声音:“别出去看,准是棒梗拿的,秦淮茹也不管管,天天让孩子偷鸡摸狗的。”

黎林点点头,走到书桌前,拿出笔记本,继续整理下午学的内容。

窗外的争吵声越来越大,王家媳妇吵着要去贾家找秦淮茹,闫大爷在一旁劝,易中海也过来了,想 “调解”。

可黎林充耳不闻,只盯着笔记本上的字 —— 上面写着 “三号仓小麦晨检温度:22℃,湿度 62%;五号仓玉米晨检温度:23℃,湿度 60%”,每一个数字都记得清清楚楚。

晚饭时,黎铁回来了,听刘梅说了院里偷红薯干的事,皱了皱眉:“以后离贾家远点,棒梗这孩子被惯坏了,别让他把咱家的东西也拿走。”

“知道了爸,我不跟他们打交道。”

黎林夹了口青菜,又说,“下周粮库要安全大检查,我得好好准备,别出岔子。”

“对,工作上的事最重要,院里的是非别管。”

黎铁点点头,拿起窝头啃了起来。

夜里,黎林坐在书桌前,把今天学的晨检流程、记录要求都整理成笔记,又在心里过了遍下周安全检查要准备的事 —— 检查防鼠挡板、整理温湿度记录、熟悉粮堆情况。

窗外的院子渐渐静了,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和收音机的余音。

黎林合上笔记本,吹灭煤油灯,心里踏实得很 —— 只要把工作干好,把自家日子过好,不掺和院里的是非,这样的日子就挺好。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