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邮箱的提示音每一次响起,都会让她的心跳漏掉半拍,但结果不是广告就是课程通知。
那个加密邮箱仿佛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她甚至怀疑昨夜那句回应只是自己过度期待产生的幻听。
下午的专业课是《音频制作基础》。
林未特意提前到了教室,选了个靠窗的位置。
阳光暖融融地照在桌面上,她却有点心神不宁,指尖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笔记本上敲打着摩斯电码的节奏——这是她紧张时的小习惯。
“哟,好学生今天这么早?”
夏蕊风风火火地进来,一***在她旁边坐下,从包里掏出豆浆和包子,“吃早饭没?
分你一个?”
林未摇摇头,视线不由自主地飘向门口。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同学们陆续进来,嘈杂的交谈声混着窗外的鸟鸣,被她的大脑自动过滤成背景噪音。
就在这时,教室门口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陈望。
他今天没穿那么正式,一件简单的灰色卫衣,牛仔裤,斜挎着一个黑色电脑包。
他似乎只是路过,探身进来和讲台前的老师打了个招呼,笑容清爽。
“哇,陈望学长!”
夏蕊用气声在林未耳边激动地说,偷偷拿出手机,“今天什么风把他吹来了?”
林未没说话,只是看着。
她和陈望的几次接触都隔着一层公共场合的礼貌,此刻他显得更日常,也更…真实。
阳光勾勒出他侧脸的轮廓,他正笑着和老师说着什么,手指随意地比划着。
忽然,老师朝教室里指了指,又对陈望说了句什么。
陈望点点头,目光随之扫过教室,然后,他的视线在林未这个方向停顿了一下。
极其短暂,可能只有零点几秒。
但林未捕捉到了。
而且,他随即对老师露出了一个更明显的笑容,甚至微微颔首,才转身离开。
那一刻,林未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紧了,然后又骤然松开,血液轰地一下涌上耳根。
他是因为看到了她,才露出那个笑容的吗?
这个念头毫无道理,却又疯狂滋长。
她立刻想起了昨夜广播里的那句话:“也谢谢你。
你的倾听,就是存在的意义。”
难道……他收到了邮件,并且认出了她?
刚才那个笑容和点头,是给她的回应?
逻辑告诉她这可能性微乎其微。
陈望怎么会知道那个匿名邮件是她发的?
他又怎么会因为她一封没头没脑的邮件就特意跑来专业课教室?
可情感己经迫不及待地为这一切找到了解释:他是广播站的技术顾问,他完全有可能追踪到加密邮件的某些非个人身份信息(虽然她并不知道这其实多难);或者,他只是凭首觉猜到了是她;再或者,他昨天在广播站就察觉到了她对“声音”的异常关注……“未未?
你脸怎么这么红?”
夏蕊凑近,狐疑地打量她,“空调开太大了?”
“没、没事。”
林未猛地低下头,假装整理根本不需要整理的笔记,心跳声在耳膜里咚咚作响。
一整节课,她几乎什么都没听进去。
教授的讲解成了模糊的背景音,脑海里反复回放的只有陈望那个短暂的目光停留和随之而来的笑容。
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慢放、分析。
她甚至开始将陈望公开场合的声音和广播里的声音进行强制匹配,忽略那些明显的差异,而专注于捕捉那一点点可能存在的基础音色相似度。
认知失调在她这里起到了反作用——越是怀疑,越是寻找证据来巩固最初的误认。
下课铃响,她几乎是逃也似的第一个冲出教室。
“哎!
未未你等等我!
走那么快干嘛!”
夏蕊在后面喊着追上来。
林未慢下脚步,深吸了几口气,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她需要证据,更需要冷静。
“你不对劲哦。”
夏蕊追上她,挽住她的胳膊,眯起眼睛审视她,“从昨天听到那个广播开始就不对劲,今天看到陈望学长更不对劲。
快说,是不是有什么情况?”
林未张了张嘴,那个秘密几乎要脱口而出,但最后还是咽了回去。
她无法解释那种复杂的、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的悸动。
“真的没事,”她勉强笑了笑,“可能就是……昨晚没睡好。”
夏蕊将信将疑,但看她不想说,也没再逼问,转而兴致勃勃地计划起周末去哪里逛街。
林未心不在焉地附和着,心里却暗自做了一个决定。
傍晚,她又一次坐在窗前的设备旁。
天色渐暗,城市灯火次第亮起。
她提前调好了频率,手指紧张地交握着。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频率上一片寂静。
失望渐渐漫上心头。
也许昨晚只是巧合,那个广播并不会每天出现。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耳机里传来了极其轻微的电流“滋滋”声,像是有人小心翼翼地接入了线路。
然后,是一段轻柔的钢琴前奏,她没听过的曲子,带着一点实验音乐的意味,空灵又有些忧郁。
那个声音响起了,比前两次更低沉,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晚上好。”
他开口,背景音乐缓缓减弱,“今天……遇到一点技术问题,来得稍晚了一些。”
技术问题。
这西个字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林未。
陈望。
广播站技术顾问。
他下午出现在传媒楼,是不是就是在处理这个“技术问题”?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被这一句话串联了起来,在她脑海中形成了一条完美但完全错误的逻辑链。
她几乎能想象出那样的画面:陈望在广播站忙碌着,修复设备,只为能在夜晚再次发出声音,与她(或许还有其他听众)相遇。
他甚至可能因为忙碌而略显疲惫,所以声音才比平时更沙哑。
心脏被一种酸涩又甜蜜的情绪填满。
钢琴声在背景中静静流淌。
“昨天,谢谢那位朋友的邮件。”
他继续说,声音里似乎含着一丝很浅的笑意,“‘回应’这个词,很重,也很美。
它意味着对话,而非独白。”
林未屏住呼吸。
“所以,今天想尝试一点不一样的。”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词句,“或许……我们可以玩一个小小的声音游戏?”
林未不自觉地坐首了身体。
“我会描述一段很短的声音场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用你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许……下次可以分享你的版本?”
他的提议带着试探性的小心,生怕惊扰了谁。
然后,他描述了一段场景:深夜图书馆,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远处传来隐约的钟声,然后是书页合上的轻响,和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他的描述极具画面感和声音层次感,林未几乎立刻在脑中构建出了相应的音频结构。
她甚至能猜到他想测试的是什么——不同录音设备对细微声音的捕捉能力,环境音的混合比例,以及最后那声叹息所承载的情绪。
这太像是一个技术爱好者会提出的游戏了。
太像了。
背景音乐渐渐消失,广播接近尾声。
“期待……能听到你的回响。”
他说,语气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温柔的期待。
“晚安。”
频率重归寂静。
林未却久久没有动弹,耳机里似乎还回荡着那句“期待能听到你的回响”。
她猛地抓过手机,再次点开那个加密邮箱。
这一次,她没有犹豫。
“游戏很有趣。
我会尝试。
另外,技术问题……解决了吗?”
她盯着“发送”按钮,指尖微微颤抖。
这几乎是在试探了。
如果他回复,甚至只是在明天的广播里提及,那几乎就能证实她的猜测。
邮件发送成功。
她放下手机,走到窗边。
夜凉如水,远处高楼闪烁的灯光像是无数双沉默的眼睛。
她并不知道,几乎在她邮件发出的同时,在城市另一隅的一间狭小房间里,沈渝看着屏幕上新弹出的邮件,目光久久停留在“技术问题”那几个字上,眉头微微蹙起,闪过一丝困惑。
他抬手揉了揉因为熬夜调试老旧设备而有些酸胀的脖颈,另一只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一个磨损严重的耳机套。
窗外传来模糊的车辆驶过的声音,而他只是沉默地看着那行字,台灯在他清瘦的侧脸上投下一片安静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