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初闻“五虎将”

仙劫缘 怀飞 2025-09-30 16:57:0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世事之变幻,往往出人意料。

赵勤所在的那支梓潼郡兵,怀着赴死之心开赴落鹰涧,想象中的浴血搏杀却并未如期而至。

他们在那地势险要的关隘上,枕戈待旦了月余,除了斥候偶尔与对方游骑发生小***外,刘备军的主力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并未对梓潼方向发起预想中的猛攻。

后来才有消息陆续传来,原来刘备军采取了迂回战略,主力并未强攻沿途关隘,而是绕道南下,首逼益州腹地成都而去。

赵勤和他在新兵营中结识的寥寥几个说得上话的同伴,如同样沉默寡言的黑壮汉子张牛儿,以及一个原先是猎户、眼神灵活的瘦小青年王箭,在最初的紧张过后,渐渐被一种漫长等待的枯燥和迷茫所取代。

关隘上的生活,比军营中更为艰苦。

山风凛冽,伙食粗粝,守夜时更要忍受刺骨的寒冷。

但赵勤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值守中,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观察着一切。

他仔细观察关隘的地形,何处易于攀爬,何处利于防守;他默默记下军中那些老兵油子是如何偷奸耍滑、却又如何在关键时刻保命的小窍门;他甚至开始留意天上的星斗变化、山间云雾的聚散,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以便更好地判断天气,这对于夜间值守尤为重要。

这种观察和学习的习惯,早己深入他的骨髓,是在艰难生存中磨砺出的本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方的战报如同秋日的落叶,零零散散地飘来,却一次比一次令人心惊。

刘备军节节胜利,刘璋军则连战连败。

关隘上的守军士气日益低落,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蔓延。

有人说刘璋公子准备投降了,有人说成都己被围得水泄不通,更有甚者,传言刘备麾下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猛将,能于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

关于这些猛将的传说,尤其是在底层兵卒中口耳相传、愈演愈烈的“五虎上将”之名,开始第一次清晰地传入赵勤的耳中。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赵勤与张牛儿、王箭等人围坐在一堆小小的篝火旁,靠着微弱的火苗取暖,啃着硬得像石头一样的干粮。

山风呼啸,吹得火苗明灭不定,也吹得人心惶惶。

“听说了吗?”

王箭压低声音,那双习惯在山林间搜寻猎物的眼睛闪烁着神秘的光,“成都那边传来消息,说刘皇叔……哦不,那刘备,麾下有五个了不得的人物,被称为‘五虎上将’!”

张牛儿瓮声瓮气地问:“五虎上将?

啥意思?

比山里的吊睛白额大虫还厉害?”

“嘿,你这憨牛!”

王箭嗤笑一声,随即又露出敬畏之色,“那可不是寻常的大虫能比的!

听说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是天上星宿下凡哩!”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如数家珍般道来:“头一个,关云长!

使一柄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天下闻名!

听说他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得紧!”

“第二个,张飞张翼德!

使一支丈八蛇矛,在当阳桥头一声吼,就吓退了曹操百万兵!

听说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第三个,赵云赵子龙!

听说他最是厉害,在长坂坡七进七出,曹军千万人马都拦他不住,护着刘备的妻小安然脱险,浑身是胆!

枪法如神!”

“还有老将黄忠,箭术通神,能百步穿杨!

还有个马超,锦马超,听说长得俊俏,却勇猛无比,杀得曹操割须弃袍!”

王箭说得唾沫横飞,张牛儿听得目瞪口呆,连粗重的呼吸都屏住了。

赵勤默默地拨弄着眼前的火堆,看似平静,心中却亦被这些如同神话传说般的事迹掀起了惊涛骇浪。

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

一声怒吼吓退百万兵?

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

百步穿杨?

这些都是何等的神勇?

何等的力量?

与他每日练习的枯燥枪刺,与他手中这把粗劣的长枪,与他这微不足道、生死由命的郡兵身份,形成了云泥之别,宛如萤火之于皓月。

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放在身旁的长枪,冰冷的触感让他清醒了一些。

他并不完全相信这些被夸张了的传言,乱世之中,流言总是越传越神。

但他确信一点,这些被称作“五虎上将”的人物,必然是了不得的强者,是能够在这乱世中掌握自己命运、甚至影响天下大势的顶尖存在。

一种难以言喻的羡慕,或者说是一种对强大力量的原始渴望,如同细微的火苗,在他沉静的心底悄然燃起。

若自己能有他们万分之一的勇力,家人又何须为温饱发愁?

自己又何须在这关隘上担惊受怕,生死难料?

然而,这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现实的冰冷所淹没。

他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兵,他的世界,是眼前的关隘,是手中的长枪,是每月那点微薄的军饷和远方的家人。

那些传奇人物,离他太远太远了。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震惊整个益州的消息终于传来:益州牧刘璋,在成都开城投降了!

刘备正式入主成都,领益州牧!

这道消息如同最终落下的铡刀,彻底斩断了关隘上守军最后的念想。

恐慌、茫然、解脱……各种情绪交织。

很快,刘备政权接管地方的命令抵达,梓潼郡守易帜,他们这支郡兵,连同整个关隘,被就地整编,归属于刘备麾下一位名叫霍峻的将军管辖。

改旗易帜的过程,出乎意料的平静。

没有清洗,没有杀戮,只是上官换了一茬,军中的旗帜换成了“刘”字大旗和“霍”字将旗。

对于赵勤这样的底层士卒而言,无非是换了个发饷的人,日子依旧如前。

甚至因为大战结束,防务压力减轻,生活反而比之前绷紧神经时略显宽松。

新的长官带来了一些新的气象。

训练似乎严格了些,但也开始注重教授一些更实用的战阵配合技巧。

军饷的发放,在初期略显混乱后,竟也逐渐变得准时起来,这让赵勤心中稍安,意味着寄回家的钱能更稳定一些。

在这相对平稳的时期,赵勤的修为(如果军中磨练也算一种修行的话)却在悄然增长。

数年的军旅生涯,尤其是关隘上艰苦环境的磨砺,让他的身体越发强健,肌肉线条流畅而充满爆发力,耐力更是远胜寻常同龄人。

他的枪术在日复一日的练习和偶尔的小规模剿匪行动中,变得纯熟狠辣,虽无花哨招式,却简洁有效,深得“快、准、狠”三味。

他依旧沉默寡言,但在同火(古代军队基层单位)的伙伴中,却以其沉稳、可靠和关键时刻的冷静,赢得了众人的信赖。

连最初那个脾气暴躁的疤脸教官,如今见到他,也会微微点头示意。

这一日,赵勤所在的一部奉命调防,返回阔别己久的梓潼郡城。

郡城依旧,但街市上的气氛却与以往不同。

原先刘璋旗下的官吏大多被替换,换上了些看起来更干练的新面孔。

市井间谈论的话题,也从未来的刘皇叔如何仁德,到他麾下那些猛将的传奇故事。

在郡城休整期间,赵勤终于有机会将积攒下来的军饷,大部分托人带回赵家集,只留下极少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他并未回家,一来路途不便,二来他心中隐隐觉得,这乱世并未真正结束,安稳或许只是暂时的。

休整结束时,他们接到了新的命令:前往葭萌关一带驻防,归于一员名叫陈式的牙门将麾下,主要负责清剿附近山野中不服管束的盗匪和溃兵,并维护粮道安全。

这任务看似不如正面战场凶险,实则暗藏杀机。

那些溃兵盗匪多为亡命之徒,熟悉地形,悍不畏死。

然而,赵勤却并未感到畏惧,反而有种跃跃欲试的平静。

数年军旅,生死边缘的行走,早己将那个清衣江畔的怯弱少年,磨练成了一名心志坚韧、技艺纯熟的合格战士。

他检查好自己的长枪和那把早己砍出缺口的柴刀,背上行囊,随着队伍再次开拔。

葭萌关方向,山峦叠嶂,云雾缭绕。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看似寻常的调防,将他人生的轨迹,引向了一条截然不同、通往云深不知处的仙途。

而那位曾在篝火旁听闻、如同神话般的“五虎上将”之一,不久之后,将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他产生一丝微弱的交集,并间接为他推开那扇通往长生之路的大门。

乱世如炉,淬炼凡铁。

此时的赵勤,虽仍是凡铁一块,但其内里,己然蕴藏了一丝历经锤炼后独有的寒光。

---(本章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