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章临时的落脚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家里的空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胶着。

母亲的絮叨像梅雨季节的湿气,无孔不入,渗透进张云笙生活的每一个缝隙。

她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白天躲在和妹妹共用的房间里,不停地刷着手机,晚上则等到母亲疲惫睡下,才敢在客厅稍微透口气。

那九块九买来的“冲刺”网课,像一个苍白的笑话,她甚至没有勇气再点开。

每一天,都像是在等待一场早己预知败局的审判。

成绩公示那天,张云笙几乎是屏住呼吸点开查询链接的。

网页加载的几秒钟,心跳声在耳边擂鼓。

数字跳出来——101.5分。

心底猛地一沉,像一块冰首首坠了下去。

才一百零一点五。

她飞快地扫了一眼往年同类考试的进面分数线,虽然各岗位不同,但普遍都在一百一十分以上。

这个分数,希望渺茫得像夜空里最黯淡的那颗星。

她几乎是本能地关掉了网页,仿佛慢一秒,这个分数就会被母亲锐利的目光捕捉到。

“怎么样?

成绩出来没?”

母亲在门外扬声问,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还没,系统可能卡了。”

张云笙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回答,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发凉。

她不敢说。

她害怕看到母亲脸上那混合着失望和“果然如此”的表情,那会比任何责骂都更让她难以承受。

接下来的两天,她把自己投入了另一场徒劳的挣扎——疯狂地浏览本地的招聘公众号和人才网站。

然而,现实给了她更沉重的一击。

屏幕上滚动的一条条招聘信息,像一堵坚硬的墙壁,将她隔绝在外。

“机电工程师,要求相关专业,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财务会计,需持有初级会计职称,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满眼望去,全是技术类、工程类、财会类的岗位。

她那个“商务英语”的专业,在这里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像一个误入钢铁丛林的装饰品,毫无用武之地。

后悔,像藤蔓一样疯狂滋生,缠绕得她几乎窒息。

她想起大一下学期,那个唯一可以转专业的机会。

因为刚脱离高考的惯性,她大一的成绩还算不错,竟然挤进了专业前百分之二十,获得了转专业的资格。

当时,学校里最热门、就业最好的就是财会类专业。

辅导员也曾委婉地提醒过她,可以考虑转向更“实用”的领域。

可她退缩了。

原因简单得如今看来近乎可笑——她不想学数学。

从高中起,数学就是她的噩梦,那些抽象的公式和图形仿佛天生与她为敌。

选择英语专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是大学里极少数的可以完全避开高等数学的专业之一。

当时她觉得,能用自己还算擅长的英语换来西年的“数学豁免权”,是一笔再划算不过的交易。

可现在,看着招聘网站上那些明确要求“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岗位,看着那些看似稳定、有明确晋升路径的职业,她肠子都悔青了。

如果当初能咬咬牙,克服对数学的恐惧,是不是今天就不会陷入这种“毕业即失业”的绝境?

这个念头反复啃噬着她,让她在深夜里辗转难眠。

她甚至没有勇气投递简历。

因为她的简历上,除了“商务英语”这个苍白的专业和“德克士收银”这段与“商务”毫不相干的经验,几乎一片空白。

就在她几乎要被自责和焦虑淹没的时候,母亲在一个晚饭后,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状似无意地问道:“云笙,你那个社区什么的考试,光出成绩不行吧?

到底录没录取,有信儿了吗?”

张云笙心里“咯噔”一下。

她这才猛地惊醒!

自己那天因为分数太低,心灰意冷,只看了眼成绩就关掉了网页,后续是否公布了录取结果,她完全没敢再去关注!

“我……我看看。”

她声音有些发颤,放下筷子,几乎是跑着回到了房间,打开了那台嗡嗡作响的旧笔记本电脑。

连接Wi-Fi的几秒钟变得无比漫长。

她的手心沁出冷汗,心脏跳得飞快。

点开那个熟悉的查询网站,输入姓名、身份证号……鼠标悬在“查询”按钮上,她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积蓄面对最终判决的勇气。

点击。

她一点点地、几乎是挣扎着睁开眼。

成绩栏旁边,赫然多了一列——“是否录取”。

那两个字,不是冰冷的“否”。

是 “是” !

张云笙猛地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发出一声短促而尖锐的惊呼:“啊!”

“怎么了?

怎么了?”

母亲被她吓了一跳,手里还拿着抹布就冲了进来,脸上带着惊疑。

“妈!

妈!

你看!

你看!”

张云笙语无伦次,激动得手指都在发抖,使劲指着电脑屏幕,“录取了!

我考上了!

你看!”

张桂萍凑过来,眯着眼,仔细地辨认着屏幕上的字。

几秒钟的沉默后,她脸上紧绷的线条终于柔和下来,甚至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真的……真的考上了?!

哎呀,你这孩子,考上了也不早说!

吓我一跳!”

小小的房间里,瞬间被一种罕见的轻松和喜悦氛围笼罩。

母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真切的笑容,连声音都轻快了不少:“我就说我闺女能行!

好歹也是个大学生呢!”

这一刻,张云笙感觉压在心口近一个月的大石头,终于被挪开了一条缝隙。

微光透了进来,带着新鲜的空气。

她终于可以暂时喘口气了。

有了这份工作,哪怕只是暂时的,她也算是在社会上立住了脚,有了收入,不必再时时刻刻听着“家里养你”的絮叨。

然而,这轻松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

母亲的兴奋劲儿过去后,现实的计算很快又占据了上风。

她坐回床边,看着依旧沉浸在喜悦中的女儿,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甚至带着一丝新的忧虑:“云笙啊,你也别高兴得太早。

我打听过了,这个社区民生,就跟那‘三支一扶’差不多,就是个临时工,就干两年。

两年以后咋办?”

张云笙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到时候,你这工作就没了。

不过呢,听说有个啥‘项目生’的身份,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能有点优势,岗位多点儿。”

母亲继续说道,眼神里充满了告诫,“所以啊,这两年你可不能松劲儿!

不能觉得考上这个就完事大吉,混日子等发钱。

你得给我抓紧时间学习,准备考公考编!

这才是正经饭碗,知道不?

稳定!”

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刚刚升腾起的暖意和希望,瞬间被现实的寒意渗透。

张云笙看着母亲那张被生活刻满痕迹的脸,听着她那永远充满危机感的规划,刚刚雀跃的心,缓缓沉静下来。

她知道,母亲说的是对的。

这份录取通知,不是终点,甚至不能算一个安稳的起点,它只是给了她一个短暂的缓冲期,一个为期两年的、需要更加努力的备考窗口。

“我知道了,妈。”

她低声应道,声音里听不出太多情绪。

虽然被扫了兴,但那个“是”字带来的安定感,是实实在在的。

晚上躺在床上,张云笙久违地感到了一丝踏实。

至少,接下来的两年,她有了一个明确的地方可去,有一份虽然微薄但稳定的收入,可以不再完全依赖家庭。

她可以稍微挺首一点腰杆,去规划下一步。

闭上眼睛,白日里母亲的告诫竟然奇异地转化成了梦境素材。

她梦见自己坐在明亮的办公室里,穿着得体的职业装,处理着文件。

窗外的阳光很好,同事们的面容模糊但友善。

梦里有一个声音清晰地告诉她:你考上了,是公务员,以后就稳定了。

那种安心和踏实的感觉,在梦里如此真切,让她几乎流下泪来。

梦境的尽头,是两年后的自己,拿着盖有红色公章的录取通知书,对着母亲,露出了一个真正轻松而自信的笑容。

她知道那只是一个梦,前路依旧漫长且布满荆棘。

但此刻,手里紧紧攥着这份为期两年的“录取通知”,她仿佛在漫长的黑暗隧道里,终于看到了尽头那一点微弱却确实存在的光亮。

她深吸一口气,为了那梦中的安稳,也为了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喘息之机,她知道自己必须,也只能,继续往前走。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