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意欲科考
但林悦并不甘心仅仅被束缚于传统的相夫教子生活模式之下,哪怕前方道路崎岖坎坷,充满无数艰难险阻与严峻挑战,她也毫无半点惧色。
凭借着自身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透彻理解、对诗词韵律的精妙绝伦把握,还有那对历史文化的广博涉猎,林悦坚信这些丰富的学识储备——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的种种知识,都将会成为她在古代科考征程中的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助她在众多应试者当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
想到此处,林悦当即唤来了贴身丫鬟翠儿,并郑重其事地吩咐道:“翠儿,你速速前往书房一趟,将那里存放的所有经史典籍、诗词文集统统给我取过来,我意欲静下心来仔细研读。”
翠儿闻听此言,脸上不禁流露出些许忧虑之色,她小心翼翼地劝说道:“小姐呀,您大病初愈不久,身子骨还尚未完全康复呢。
此刻如此殚精竭虑地用功读书,只怕会过度劳累从而损伤身体啊!”
林悦笑着宽慰道:“翠儿,无妨,我现在心中有一股劲儿,想要好好充实自己,你且放心”翠儿无奈,只好按照林悦的吩咐去做。
不一会儿,书桌上便堆满了各种书籍。
林悦翻开一本《论语》,看着熟悉的文字,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悟。
她深知,自己要想在这个古代社会立足,要在科考中拔得头筹,不仅要熟稔文学,更要了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悦每日都如饥似渴地沉浸在书海之中。
她时常与夫子围坐在一起,共同探讨那些深奥的学问。
每当她发表出一些新颖且独到的见解时,夫子都会忍不住露出惊讶之色,连连赞叹不己。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交流中,林悦的学识日益增长,思维也越发敏捷深邃。
一日,林悦在庭院中散步,遇到了兄长林宇。
林宇看着她,打趣道:“悦儿,你近日这般刻苦,可是欲在下次文会中大放异彩?”
林悦微笑着说:“兄长,我可不止是为了诗会,我有更大的抱负。”
林宇好奇地问:“哦?
悦儿有何抱负?
不妨说来听听。”
林悦抬头望着天空,坚定地说:“兄长,我志不止于文会,我欲参与科考,踏入朝堂,为百姓谋福祉。”
林宇听后,先是一愣,随后大笑起来:“悦儿,你莫要开玩笑了,女子科考,虽有先例,但其中的艰难险阻又岂是常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呀!”
林悦首视兄长双眸,目光坚定如磐,“兄长,正因艰难,方显珍贵。
我有信心凭才华与学识冲破阻碍。”
林宇收起笑容,看着林悦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动。
他说道:“悦儿,你既有此等志向,兄长自当全力支持。
但你需先在府中潜心积累学问,待时机成熟,再谋后事,此条路必定充满荆棘,你可做好了准备?”
林悦点头道:“多谢兄长,我不怕,我会用我的行动来证明女子亦能有所作为。”
林宇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好,既然你有此决心,兄长定会支持你。
不过,你要先在这府中好好积累学问,待时机成熟,我们再从长计议。”
林悦心中感激,说道:“多谢兄长,有兄长的支持,我更有信心了。”
林悦知道,要想参加秋考须得得到父亲的支持方可事半功倍。
一日,林悦与父亲在书房中相对而坐。
她目光坚定地望着父亲,朱唇轻启:“父亲,女儿有一志向,欲参加科考。”
苏父听闻,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茶盏与桌面轻碰,发出一声脆响。
他抬眸,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悦儿,你可知科考之路,艰难险阻重重,且自古以来,女子科考者寥寥无几,你一个女儿家,为何会有此等想法?”
林悦微微欠身,神色庄重:“父亲,女儿自幼熟读经史子集,自问才学不输男子。
女儿以为,科考乃选拔贤才之途,不应以性别区分。
如今天下,虽呈太平之象,但仍有诸多民生疾苦待解,文化传承亦需有人担当。
女儿愿凭自己所学,在科考场中一试身手,若能有幸高中,便可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亦能为世间女子争得一席之地。”
苏父凝视着她,良久,缓缓说道:“悦儿,你的志向固然远大,可这世俗的偏见犹如铜墙铁壁,你一旦踏上此路,定会遭受诸多非议与刁难。”
林悦轻轻摇头:“父亲,女儿不怕。
女儿在这苏府之中,因女子身份,己领略过诸多质疑之声。
但女儿亦得到了您与夫子的支持,这让女儿坚信,只要有真才实学,便能冲破阻碍。”
苏父沉思片刻,点头道:“悦儿,你既有此决心,为父便不再阻拦。
只是你需明白,科考之路,需有万全之准备。”
自此之后,林悦愈发刻苦。
她每日鸡鸣而起,在晨曦的微光中诵读诗书,首至夜深人静,仍在烛光下研习经义。
她不仅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对诸子百家的学说亦广泛涉猎,力求融会贯通,还开始关注时事政治,了解民间疾苦。
她常常与父亲、兄长讨论国家大事,她的见解独到,分析问题丝丝入扣,逐渐得到了父兄的认可。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悦在当地的才女之名也越传越广。
许多文人雅士都慕名而来,与她切磋学问。
林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