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浦东金融城TOD综合体项目开工第七天,三十六根直径1.2米的灌注桩本应像定海神针,此刻却在监测屏幕上跳着诡异的舞步。
"陆工,三号桩导管又堵了!"泵车操作员老胡的吼叫混着混凝土轰鸣传来。
我抓起对讲机冲向桩基位置,看见猩红的混凝土正从导管反喷而出,粘稠液体在空中凝结成婴儿手掌的形状,啪啪拍打在钢护筒内壁。
当第二车混凝土送达时,我特意检查了随车小票。
C30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显示180mm,但流出的浆体却在桩孔边缘自动聚拢成佛龛轮廓。
更诡异的是桩基超声波检测图——所有声测管都呈现胎儿蜷缩的影像,其中三号桩的"胎儿"后脑勺清晰可见条形码,扫描结果显示"上海市殡仪馆2003-049"。
第二章 阴阳桩暴雨夜的值班室,我翻出二十年前陆家嘴金融中心的竣工图纸。
泛黄的蓝图右下角盖着"上海建工"的褪色印章,但当我用紫光灯照射时,印章竟变成"往生营造厂"的篆体字。
图纸上所有桩位用朱砂标记,连成的图案正是我们工地出土的青铜罗盘背面纹样。
手机突然收到加密邮件,附件里是项目用地历次地质勘探的叠加报告。
不同年代的持力层标高竟构成等差数列,就像有某种存在随着每次施工向下生长。
当我将桩位坐标导入北斗系统时,卫星地图显示三十六根灌注桩正穿透九个朝代的墓葬群,最深处抵达商周时期的龟甲祭祀坑。
"这不是打桩,是插香。
"守夜人老秦突然出现在身后,他手里的探照灯照亮基坑护栏——那些缠绕的红白警示带在雨中显现出往生咒全文,每段符咒末尾都盖着我们项目部的公章。
第三章 活桩三号桩最终检测出严重断桩。
我带着岩芯样本走进同济大学实验室,X射线衍射仪显示混凝土中含有大量骨灰成分。
正当我对比材料供应商名单时,仪器突然打印出张《死亡证明》:死者陆远,2023年7月15日死于机械性窒息,尸体特征与断桩岩芯高度吻合。
回到工地,我盗用项目经理权限登录智慧工地系统。
AI识别日志显示,过去七天夜间有二十三辆无牌混凝土罐车进出,这些车辆的轮印荷载数据换算后,恰好等于三十六具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
调取北斗轨迹时,发现它们最终都消失在黄浦江1998年防汛墙决堤处。
深更半夜,我带着磁力钻潜入三号桩补桩现场。
当钻头突破缺陷层时,液压表突然显示内部压力高达7MPa,紧接着钻杆传来剧烈心跳般的搏动。
抽出的岩芯在月光下裂开,半张嵌着条形码的人脸正朝我眨眼,那分明是三天前辞职的安全总监。
第四章 桩煞桩基验收前夜,智慧工地大屏突然黑屏。
重启后所有监控画面变成1998年的长江口,滔天巨浪中矗立着三十六根青铜桩,每根桩顶都钉着穿现代反光背心的尸体。
AI语音播报系统用九种方言重复:"生桩镇水,死桩引煞。
"我疯狂翻阅工程规范,范》JGJ94-2008第3.1.4条在电子版中多出一段:"当持力层触及往生界时,应以项目经理为牲礼。
"纸质规范里的油墨突然晕染,浮现出我们项目用地百年间的施工照片——每张合影里都站着我穿不同年代工装的身影。
暴雨冲垮基坑西侧时,抢险队在淤泥里挖出七具缠着钢筋的尸骨。
他们胸前的铜牌刻着中英文对照的警示:"此桩为1998年防汛工程第49号补桩,施工者须于25年内重启仪式。
"而我入职那天,正是第25年零49天。
第五章 桩茧补桩用的水下摄像头传回最后画面:三十六根灌注桩正在地底发芽,钢筋主筋分叉成血脉网络,混凝土保护层蜕变成半透明薄膜。
当薄膜破裂时,无数酷似项目部成员的类人生物破茧而出,手持GPS测量仪开始反向测绘人间。
我带着证据冲向市建交委,却发现所有审批文件上的公章都变成青铜罗盘图案。
值班保安递给我积满灰尘的档案袋,1998年防汛工程验收报告里夹着张泛黄聘书——"特聘陆远同志为往生营造厂总工程师,任期自1998至2023年。
"回到项目部,智慧工地系统自动生成新进度计划:7月15日进行"人桩转换"验收。
屏幕里的BIM模型正在吞噬现实建筑,我的三维 avatar 脖颈处浮现条形码,与桩基胎儿后脑的编码组成完整殡仪馆编号。
第六章 地连墙诡影地连墙渗出的黑色黏液在探照灯下泛着油膜光泽。
我戴上丁腈手套触碰墙体,指尖立即传来灼烧感。
实验室的离子色谱仪显示,黏液中含有浓度超标的硫化物和汞元素,这与二十米外的黄浦江水质报告形成诡异反差——江水重金属含量完全正常。
"这是阴腐水。
"材料员老周突然用美工刀刮下片墙皮,"98年筑防汛墙时,我们在接缝处灌过尸油。
"他掏出Zippo打火机点燃墙皮碎屑,青绿色火焰中浮现出张扭曲的人脸,正是上周辞职的预算员小吴。
深夜,我带着热成像仪扫描地连墙。
屏幕显示西侧墙体内部有团人形高热源,定位坐标恰是当年防汛墙决堤处。
冲击钻打穿的瞬间,三只泡得发白的断手猛然伸出孔洞,无名指上还戴着我们项目的智能定位戒指。
应急会议上,项目经理播放了一段加密录像:1998年7月15日,三十六名工人被反绑着浇筑进防汛墙基础。
他们挣扎时抓挠钢模板的痕迹,与现在地连墙内侧的刮痕完全吻合。
第七章 降水井回魂第七口降水井返涌血水时,我正在核对降水曲线。
原本应该平稳下降的水位线,在CAD图纸上呈现心跳波形。
更诡异的是每次水位骤降都会引发设备异常——全站仪镜头蒙上血雾,无人机GPS定位偏移到1949年的上海坐标。
"这不是水,是尸浆。
"地质顾问李教授用移液管吸取样本,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大量破碎的红细胞,"这些细胞膜上的抗原类型,与2003年失踪工人的血型档案完全匹配。
"我们连夜安装水下摄像机,镜头刚沉入井底就拍到大片絮状物。
图像处理软件还原出缠满水草的混凝土块,表面钢筋***如森森白骨。
突然,一只泡胀的手掌拍向镜头,手腕上的防水机械表显示时间定格在1998年7月15日03:15。
当我想调取更多数据时,发现云端存储的降水记录全被篡改。
Excel表格里的数字跳动组合,最终排列成防汛墙死者名单,我的名字出现在第四十九行,入职日期栏显示"2023-07-15"。
第八章 塔吊悬尸TC7035塔吊的力矩限制器在事故发生前十分钟疯狂报警。
监控视频显示,原本应该吊装钢柱的吊钩自动套上了活结绳套,正在午休的安全员小李如同提线木偶般走向吊点。
"那不是意外!"塔吊司机老张在病床上抓住我胳膊,他手机里有段被删除的行车记录:在吊装指令发出前,驾驶室操作面板自动输入了"128米"高度值——正是当年防汛墙尸桩的入地深度。
我爬上塔吊标准节检查,发现第28节螺栓孔里塞着黄铜弹壳。
刑侦科朋友鉴定后确认,这是98年防汛工程保卫科配枪的子弹,弹道痕迹与当年镇压暴动工人的记录吻合。
更可怕的是钢柱吊装就位后,BIM模型自动生成结构应力云图。
那些代表受压区的红***域,在三维视图中组成了三十六张痛苦嘶吼的人脸,其中一张正与病床上老张的容貌重叠。
第九章 BIM鬼域子夜时分,Revit软件突然弹出对话框:"检测到往生界接口,是否同步?"我鬼使神差点了确定,整个模型瞬间覆盖上暗红色滤镜。
原本的钢筋三维线框变成纠缠的血管网络,混凝土强度参数全部替换成"血肉融合度"。
当我点击某个梁柱节点时,耳机里突然爆发出凄厉惨叫。
声纹比对系统显示,这声音与三号桩超声波检测到的胎儿哭喊同源。
此时手机收到警报,机房服务器温度飙升到89℃,散热孔飘出的不是热气而是尸臭味。
试图关闭电脑时,所有显示器跳出防汛墙施工画面。
1998年的我穿着工装出现在镜头里,正指挥工人将惨叫的同伴推入混凝土搅拌机。
突然,画面里的"我"转头看向镜头,用2023年的声音说:"该准备四十九周年祭典了。
"第十章 钢支撑惊变钢支撑轴力监测值突破10000kN时,我正带着学生做应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