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将星舰科技与黑暗巫术融合的堕落文明。
一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在权力巅峰被最信任的副手背叛,帝国分崩离析,他在亲手建立的圣殿中自焚。
记忆里充满了粘稠的权力欲、扭曲的忠诚、以及将整个文明拖入深渊的、甘美而腐朽的绝望。
滋味醇厚,层次复杂,像一杯用整个星系酿造的毒酒。
她沉浸在这种宏大的毁灭感中,细致地解析着其中“背叛”与“忠诚”两种情绪交织的微妙比例。
就在这时,她意识中一个负责监控低维文明情感熵变的辅助运算系统,弹出了一条微不足道的提示。
提示:检测到低信息扰动的秩序化行为。
坐标:K-7741位面,农耕文明(铁器时代)。
行为简述:个体在资源匮乏情境下,进行非生存优先级的秩序构建。
关联档案:与标本 #7301(纯净-微观审美)行为逻辑相似度71%。
这条信息混在成千上万条类似的系统提示中,如同瀑布中的一滴水,本会瞬间被冲走。
但“标本 #7301”这个编号,让时漪的意识停顿了亿万分之一秒。
她对这个编号有印象。
不是因为它多独特,而是因为它足够 “干净” ,在她浩瀚的数据库里,干净本身,就是一种便于检索的标签。
她分出了一缕微不足道的算力,像拂去书架上的一粒尘埃,漫不经心地“瞥”向了那个坐标。
---K-7741位面,一个刚经历过蝗灾和水患的村庄。
澈明的第二世,是村里一个沉默的木匠。
此时的他,早己忘了第一世,忘了时漪,灵魂深处只留下一点对“秩序”和“完整”近乎本能的执着。
饿殍遍野,幸存者眼中只剩下麻木的生存欲望。
他也很饿,家里能换食物的东西都己卖光。
此时,他正蹲在自家摇摇欲坠的茅草屋门口,做一件在所有人看来都毫无意义的事——他用捡来的、形状不规则的碎木块,在耐心地拼接、打磨一张棋盘。
这不是为了卖钱(卖不掉),也不是为了娱乐(没人有心情)。
他做得很慢,很专注,仿佛饥饿和死亡都不存在。
他的眼神,和第一世凝视那朵花时一模一样,空洞,却又无比专注。
一个邻居拄着棍子路过,哑着嗓子骂他:“澈明,你疯了吗?
有这力气,不如去河边看看能不能捞条死鱼!”
澈明抬起头,眼神没有焦点,只是举了举手中初具雏形的棋盘,用一种因饥饿而虚弱,却异常平静的语气说:“地里的秧苗,总会再长出来的。”
“到时候……得有点东西,让人能坐下来。”
---时漪“听”到了这句话,也“看”到了他手中那件毫无实际价值的器物。
她正在品尝的“帝国黄昏”记忆,其核心是 “拥有一切,然后失去一切” 的极致毁灭。
而眼前这个木匠的行为,其内核是 “失去一切,却依然构建秩序” 的荒诞创造。
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数据流,在同一时刻涌入她的处理核心。
没有感动,没有怜悯。
她就像一个正在欣赏狂暴重金属摇滚乐的音乐家,耳朵里突然被塞进了一个纯净的童声合唱。
不是更好听,而是过于不协调,以至于形成了某种刺耳的“杂讯”。
她微微蹙眉(如果她有眉头的话),不是因为被打扰,而是因为数据处理出现了短暂的冲突。
她迅速切断了与K-7741位面的连接,将全部注意力拉回“帝国黄昏”的悲壮史诗中。
但在将这段新记忆作为无关数据流归档前,她依照逻辑,给它添加了一个标签。
行为:非理性秩序构建。
关联:标本 #7301。
备注:噪音源,干扰性低,但需观察其重复概率。
做完这一切,她便将这个插曲彻底抛在脑后,继续她的盛宴。
那场发生于卑微角落的、无人知晓的观测,就此结束。
唯一的痕迹,只是数据库里一行冰冷的关联码,以及被定义为“噪音”的、微不足道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