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晚连环车祸,我用一手硬核急救把全院按在地上讲流程;第二天旧案反扑、临床停我,我却在教研室把权威们讲成学生。
质疑我的人,后来都叫我“叶老师”。
至于那位高高在上的傅先生?
深夜放低姿态地问一句:“叶医生,能不能……先回我微信?”
第一节|空降第一夜:连环车祸的黄金一小时救护车的警笛像一把锯子,沿着急诊走廊把人心剖开。
叶澜在“欢迎仪式”的冷眼中推开自动门,系紧马尾,抬腕看表:20:01。
她的第一夜,来的是一场七车追尾。
护士站一片嘈杂,几位科室骨干靠在墙边看热闹。
“关系户空降?”
有人压低嗓子笑。
叶澜没抬眼,“分诊从门口开始。
红标签在左,黄标签靠窗,绿标签别堵道。
林芮,开机POCUS,两台。”
“到!”
林芮把便携超声递上来。
第一张担架冲进来,男性,面色灰白,骨盆不稳,收缩压七十。
叶澜探手按压,手套下的震颤像一只受惊的鸟。
“怀疑骨盆大出血,REBOA准备,导丝、鞘、球囊,快。”
“叶主任,REBOA我们科不常做——我常做。
林芮,交叉配血,冷沉淀开掉。
创伤小组到位没?”
“在路上。”
“那先当他们不存在。”
她把超声探头贴上去,肝肾间隙黑了一片,叶澜点头,“FAST阳性,腹腔出血明确,先把命留住。”
第二张担架是个少年,呼吸急促,颈静脉怒张,右胸不抬。
她拇指在锁骨下轻轻敲了一下,听诊气体像被掐死。
“张力性气胸,14G穿刺针。”
“要不要等胸外——不要。”
她话音落下,针穿过皮肤,气流嘶地逸出,少年的肩膀像卸了石头。
第三张担架是个中年妇女,手里攥着破碎的手机,心电图打印纸从车边拖出一条白尾。
ST段抬高,清清楚楚。
“门-球六十分钟倒计时,”叶澜抬眼,“导管室预热,急诊PCI路径走A表。”
心内中心副主任周屿站在门口,手抱胸,眉骨冷硬。
“急诊不做PCI,转我们科。”
他说。
“指南去年七月更新,急诊直通导管室是A级证据。”
叶澜递过去心电和肌钙蛋白初筛,“患者血压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