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域解剖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心域”的数据像一幅巨大的、缓缓展开的数字卷轴,揭示着一个试图将人心量化和“优化”的庞大野心。

石玮在联合办公空间的嘈杂背景下,将自己隔绝在一个由代码和信息构筑的寂静世界里。

他需要理解这个“病例”的全貌,才能找到下刀的精确位置。

林振民,“心域科技”的创始人与首席科学家,曾经的学术明星。

他的公开形象是一位致力于用科技守护心灵健康的理想主义者。

但苏璇提供的内部资料,描绘了另一个版本:一个对“效率”和“可控性”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男人,他认为人类的情绪是原始且低效的系统错误,需要被“校准”和“升级”。

“心域”的核心产品“静心”APP,便是他的校准工具。

它通过采集用户的生理数据、情绪日记、行为模式,构建精细的个人心理模型。

然后,通过所谓的“个性化”冥想指导和心理健康课程,系统性地引导用户远离焦虑、愤怒、悲伤等被标记为“负面”的情绪,趋向于一种恒定、平和的“最佳状态”。

石玮的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调取出一段“心域”内部关于课程设计的会议记录摘要:· “我们的目标不是帮助用户理解情绪,而是帮助他们‘管理’——实质是‘消除’——不必要的情绪波动。”

· “算法需要更精准地识别用户的‘脆弱点’,并在其动摇时,第一时间推送‘稳定剂’内容(通常是付费高阶课程或线下工作坊的引导)。

依赖,是我们的护城河。”

· “幸福感,是可以被标准化和量产的。

我们正在定义新一代的心理健康标准。”

冰冷的文字背后,是细思极恐的心理规训。

这不是在提供工具,而是在建造一座温暖、舒适的数字化牢笼,剥夺人们体验完整人性、在痛苦中成长的权利。

它将复杂的心理活动简化为可优化的参数,将人异化为可被算法预测和引导的数据***。

苏璇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打断了他的沉思:“看出问题了吗?”

“看出来了。”

石玮回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嘲,“他们在试图扮演上帝,用的还是一本漏洞百出的说明书。”

“那么,你的解剖方案是?”

石玮没有立刻回答。

他调取了“心域”用户社群的数据流。

那里并非铁板一块。

他看到了零星闪烁的“异见”——有用户抱怨课程让自己变得“麻木”,有用户质疑为何不能接纳“悲伤”,还有用户在经历了真实创伤后,发现APP的“标准化安抚”完全无效甚至有害。

这些微弱的声音,通常很快被海量的“感恩帖”和“成功分享”淹没,或被社区管理员以“维持积极氛围”为由巧妙处理。

“正面强攻,揭露其伦理问题,会引发用户的心理防御。”

石玮分析道,“他们投入了时间、金钱和情感,会将任何批评视为对其选择的否定。”

“所以?”

“所以,我们需要一场来自内部的、静悄悄的‘认知起义’。”

石玮的眼中闪过锐利的光,“我们不首接否定他们的‘平静’,我们引导他们去发现,这种被定义的‘平静’之外,还存在更广阔、更真实的情感世界。

我们要让他们的系统,被自身无法处理的‘人性复杂性’撑破。”

他快速勾勒出方案的骨架:1. 种子植入: 利用技术手段,伪装成深度用户,在“心域”社群里发起关于“情绪价值多元化”的讨论。

用看似真诚的分享,质疑“消除负面情绪”的合理性,探讨悲伤、愤怒在生命中的积极意义。

2. 共鸣放大: 通过算法干预,确保这些“异质”讨论能被推送至更容易产生共鸣的用户(例如,经历过创伤、或对标准化内容感到隐约不适的人)面前,鼓励他们发出真实的声音。

3. 现实锚点: 寻找并暗中支持那些被“心域”模式真实伤害过的案例(例如,因依赖APP而延误专业心理治疗的用户),在关键时刻,让他们的真实经历成为刺破虚幻平静的利刺。

4. 逻辑陷阱: 预判“心域”的公关反击(必然强调“科学”与“成功案例”),提前准备好数据分析和逻辑链,揭示其“科学”外衣下的商业逻辑漏洞,以及“成功”定义的狭隘性。

“我们要做的,不是推倒神像,而是让信徒们亲自发现,神像之外,还有苍穹。”

石玮总结道。

苏璇在通讯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带着一丝满意的话语:“很好的方向。

典型的石玮风格,精准,且首指核心。

但还不够。”

“哪里不够?”

“要引发系统性的崩溃,需要更决定性的证据。

光有哲学思辨和个体案例,容易被对方用技术话语和公关手段化解。”

苏璇顿了顿,“李墨的‘技术支援’有了新进展。

他找到了‘心域’与‘彼岸资本’旗下实验室进行未经充分知情同意的用户数据交易的证据链,以及他们利用这些数据训练更庞大预测模型‘命运织机’的初步架构。”

石玮眼神一凛。

“命运织机”?

这个名字比“心域”更具侵略性。

“这份证据,是解剖完成后的‘病理报告’。”

苏璇说,“它能让所有人看清,这个看似温暖的‘心灵港湾’,本质上是一个冰冷的数据榨取和命运实验场。

在你引导的舆论发酵到临界点时,抛出它,能产生核爆效果。”

石玮明白了。

他的任务是进行精细的“软组织分离”,制造内部压力和认知混乱。

而苏璇握着的,是最终敲碎骨骼的“骨凿”。

“开始执行吧。”

石玮说,目光重新聚焦在屏幕上流动的数据洪流上。

“先从筛选合适的‘种子’用户开始。”

他像一个潜入敌后的特种兵,开始在这个庞大的数字王国里,悄无声息地播撒怀疑的种子。

他操控的账号,不再是尖锐的批评者,而是带着困惑的探索者,是渴望更完整人生的追问者。

与此同时,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离线环境中,李墨正在紧张地解析着“命运织机”的底层代码,寻找着那个传说中的“后门”。

苏璇则如同一位稳坐钓鱼台的导演,监控着全局,等待着石玮将舞台灯光调到最合适的位置。

对“心域”的解剖,己经悄然开始。

第一刀,将划向那层看似坚不可摧的“共识”皮肤。

石玮无意识地转动着无名指上并不存在的戒指,感受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独自作案时的复杂情绪。

有***控的愤怒,有面对挑战的兴奋,还有一种……与危险同行时,才能体会到的、冰冷的清醒。

手术刀己握紧,目标结构清晰。

现在,只剩下如何下刀,才能既切除病灶,又不被溅出的鲜血模糊视线。

(章末钩子:石玮制定从内部瓦解“心域”的“认知起义”方案,苏璇提供致命证据作为后手。

行动开始,播撒怀疑的种子。

李墨加紧寻找“后门”。

三方协作下,针对庞大操控系统的第一场联合“手术”正式展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