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冰冷的指令上午九点整,陆烬陷进隔间的软胶座椅,人造皮革发出疲惫的叹息。

指尖划过控制台,冷光屏幕应声亮起,一行行待处理的档案条目如永不停止的传送带,

将城市的“杂音”源源不断送至眼前。编号734:情感冗余。他点开详情,

几十张抓拍照片次第展开——公园长椅上无故大笑的男人,

面部肌肉因过度牵拉而扭曲;葬礼角落哭到失态的女人,泪水冲垮了精心描画的妆容。

系统标注冰冷如霜:公共场合情绪溢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建议归档。他没有犹豫,

选中,拖入右侧名为“静默深渊”的虚拟文件夹。点击“确认”时,

界面优雅地弹出一行小字:734号不稳定因素已归档。秩序值+0.1。

数字轻微跳动,他的贡献度又增加了微不足道的一笔。编号881:创造性偏差。

这次是一组建筑设计草图,其穹顶结构如不合时宜的花朵,

绽放在《市政建筑规范第七版》的荒漠里。创造者的档案附在旁边:三十二岁,建筑师。

系统评价简短而致命:具备潜在的非线性思维风险。归档。秩序值+0.3。

创造性,在这里是比愤怒更危险的毒素。他像一台自我校准的精密度量衡,

过滤着城市呼吸中所有不规则的震颤。

直到一个熟悉的编号如针般刺入视野——编号919:琳娜·克劳馥。指尖有瞬间的凝滞。

他点开。档案里是她坐在街角画画的侧影,午后的阳光慷慨地洒落,

在她沾满颜料的指尖跳跃成碎金。画面温暖得与周遭格格不入。

系统评语如铁铸般钉在下方:长期进行非标准艺术创作,传播不可预测性。

判定:对社区稳定性构成三级威胁。处理方案:物理清除。执行倒计时:7天。

那个他今日点击了无数次的“归档”按钮,此刻看起来像一块浸透了血的墓碑。一瞬间,

幻觉袭来。

料浓烈刺鼻的香气、松节油清冽的苦涩、还有阳光烘焙尘埃的暖意——这些独属于她的气息,

蛮横地撞破了无菌车间里恒定的、带着金属锈味的空气,直接灌入他的鼻腔。

一股带着锈味的凉气,从胃底猛地窜了上来。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抽气,

而是用牙齿狠狠咬住僵直的舌尖,直到清晰的痛感和一丝腥甜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这尖锐的痛感像一根楔子,勉强钉住了几近失控的四肢。几乎在痛感传来的同时,

他的右手已本能地移向另一块屏幕,

指尖甚至比思维更快地调出了下一份待处理档案——动作行云流水,无懈可击,

仿佛刚才那个名字,不过是又一颗需要被清除的尘埃。

只有那根悬在“归档”按钮上空、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瞬的食指,

无声地记录下这场席卷一切的、心灵的海啸。

他必须将呼吸频率压制在每分钟10次的完美区间。一下,两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

身下那块嵌入座椅的情绪监测垫正散发着极微弱的、只有他能感知到的红光,

像一头蛰伏的盲兽,任何一丝波动——无论是过快的心跳、过深的呼吸,

还是皮肤电导率的细微变化——都会被无情记录,并可能标记为“工作情绪不稳定”。

第二章 精密的谋划陆烬以铁一般的意志力将自己按在座位上,

指尖在控制台上敲击出较平日更密集、也更均匀的声响,迅速处理完了后续堆积的档案。

效率,是此刻最好的伪装。午休***如同赦令。他起身,走向公共休息间,

每一步都精确地踏在地砖中央的接缝线上,如同行走在无形的刻度尺上。

他接过一位同事递来的营养膏,点头致谢,面部肌肉调动,

拉扯出一个标准化的、近乎痉挛的弧度——那或许可以被定义为微笑。

但在仰头饮用合成水的瞬间,他的视线“无意地”扫过办公室天花板的四个角落,

清晰地刻印下监控探头的布局与死角。同时,

工位上闪烁的机变客认证标志也落入眼中——一个以反应速度和情境洞察力著称的途径,

完美的监视者人选。午休结束,回到那个被软胶隔间包裹的孤岛,

他深吸一口恒温恒湿的空气,开始了刀尖上的舞蹈。他调出内部检索界面,每一次敲击回车,

屏幕右下角都会闪烁一次微小的“查询权限验证中…”字样,那短暂的、不足半秒的延迟,

像一次次微小的心搏骤停。他键入关键词,深知这种查询会被系统标记为“高敏感度”。

但他“档案管理员”的身份赋予了他“预判清除行动对档案系统潜在影响”的职责,

这给了他一个脆弱却尚可利用的保护壳。

查询“物理清除”标准流程 -> 系统日志自动记录:查询理由“工作流程熟悉与优化”。

答案简洁冷酷:冠冕者途径下属,“净化队”执行。

调阅琳娜近期全部监控记录 -> 系统弹出黄色警告:“目标已标记,请说明访问意图”。

他指尖稳定地键入:“行为模式深度分析,用于优化未来潜在风险识别算法。”他知道,

这个借口在“物理清除”令下达后显得极其苍白,但此刻,他必须赌一把,

找出能带走她的最大可能地点与时间窗口。最后,

也是最危险的一步:搜索“归档操作实时日志”,

查看是否有高级管理员在后台监控他的操作记录。这等同于直接窥视监视者的眼睛。

屏幕短暂卡顿,仿佛系统在审视他的意图,随后跳转至红色边框的“高级审计界面”。

那一瞬间,他的脊背渗出细密冷汗,

但随即发现了一个关键漏洞:由于“净化队”的傲慢或是程序设计的疏忽,

执行确认书与最终档案注销流程之间,存在长达三小时的数据同步空窗期。这是机会,

也是悬崖。他需要帮助,需要权限之外的信息。他的眼角余光,

落在了不远处那个同样郁郁不得志的低阶回溯师身上。

对方曾对他流露过一丝同病相怜的善意。下班路上,他在转角“偶遇”了那位同事。

“我发现第七区数据流有个周期性冗余,

”陆烬的声音平稳得像在朗读一份与自己无关的报告,

“波动模式似乎与‘情绪浊流’排放协议第C-7条有关。我正在撰写优化报告,

需要B-4级流程日志作为参考。你之前提过的那个……‘非标准接口’,还能用吗?

”同事停下脚步,盯着他,沉默了两秒。那短暂的两秒,像一个被拉长的世纪。那双眼睛里,

似乎有无数数据流在飞速回溯、检视,又在瞬间归零,恢复成一潭死水。

“……那个接口很不稳定,”同事最终含糊地开口,声音低沉,

目光却极快地、若有深意地扫过陆烬自然垂落的右手,“早就该被废弃了。”说完,

便不再多言,匆匆离去。陆烬站在原地,仿佛在思考刚才的对话,

不自觉地用拇指轻轻摩挲了一下食指的指节——那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性动作。

他猛然惊觉,同事最后那看似随意的一瞥,落点似乎正是他这个微小而私密的习惯。

——这是拒绝?是警告?亦或是一个关于“手势”的、不能言说的接头暗号?

第三章 深渊集市整个棚户区,就是一个巨大的、活着的、不断增殖的情绪地狱。

这里的房屋由凝固的悲伤粘合,

墙壁上渗出绝望的湿气;街道上流淌着粘稠的、如同劣质糖浆般的愤怒溪流,

散发着刺鼻的气味;空气中悬浮着无数致幻的狂喜孢子,

吸入过多会让人嘴角咧开诡异而永不闭合的笑容。

居民们像迷失的鬼魂一样在狭窄的巷道间游荡,脸上凝固着各种被极端情绪扭曲后的表情,

或痴笑,或哀泣,或怒目而视。很难想象,秩序井然的“秩序之城”脚下,

竟然寄生着如此庞大而混乱的癌变组织——这里就是城市情绪处理系统的最终排放地,

也是所有不见光交易的温床,人们称之为“深渊集市”。陆烬的到来,像一滴清水落入油锅,

引起了细微的骚动。这里有喜怒哀乐,有恐惧、贪婪、变态的欲望,唯独缺少的,

就是秩序之城引以为傲的“平静”。他皱了皱眉,拉紧身上的黑袍,像一道阴影,

快速穿过一大片低矮、灰暗、如同菌类般丛生的棚户区,

来到一片相对宽敞的、由废弃管道和金属板拼凑成的街道与广场。

矮小黑瘦的摊主们蜷缩在角落里,有气无力地叫卖着从秩序之城流出的过期营养膏,

或是些老旧的怀表、破损的工艺雕像,

装在简陋容器里、闪烁着不稳定微光的情绪棱晶——这些都是从环境里粗劣提炼的情绪残渣,

危险且劣质。显然,这些都不是陆烬的目标。广场上人群熙攘,许多人和他一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