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蓝屏是怎么回事

收音机蓝屏是怎么回事

作者: 一条蝲蝲蛄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收音机蓝屏是怎么回事讲述主角林小满陈默的甜蜜故作者“一条蝲蝲蛄”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第一案科的不速之客1983年梧桐叶被秋风卷着贴在斑驳的水泥墙像极了老电影里被定格的碎这座北方工业城市正从计划经济的余晖里缓慢苏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与清晨的薄雾纠缠在一将街道、楼房都晕染成模糊的色空气里永远混杂着三种气味:国营工厂飘出的松节油巷口老大爷推着铁皮车叫卖的爆米花甜还有雨季过后墙壁返潮的霉街角那座墨绿色的公用电话亭是城市里最神秘的存它锈迹斑斑的听筒...

2025-10-18 15:41:03

第一章 冷案科的不速之客1983年秋,梧桐叶被秋风卷着贴在斑驳的水泥墙上,

像极了老电影里被定格的碎片。这座北方工业城市正从计划经济的余晖里缓慢苏醒,

烟囱里冒出的黑烟与清晨的薄雾纠缠在一起,将街道、楼房都晕染成模糊的色块。

空气里永远混杂着三种气味:国营工厂飘出的松节油味,

巷口老大爷推着铁皮车叫卖的爆米花甜香,还有雨季过后墙壁返潮的霉味。

街角那座墨绿色的公用电话亭是城市里最神秘的存在。

它锈迹斑斑的听筒总是在午夜十二点准时响起,尖锐的铃声划破寂静的夜空,却从无人接听。

住在附近的老街坊们私下流传,那是时间打来的电话,谁要是接了,

就会被卷入时光的漩涡里再也回不来。有人说曾看见电话亭里透出微弱的蓝光,

也有人说听见里面传来滋滋的电流声,像是某种未知信号在传输。

市公安局的冷案科位于办公楼最偏僻的三楼西侧,窗户正对着后院的垃圾堆,

常年弥漫着一股酸腐味。陈默把转椅往后一挪,避开从天花板漏下的水珠,

目光落在桌上那堆蒙尘的案卷上。三天前,他刚被调到这里,

原因是上个月的“长颈鹿事件”。当时动物园报案说一头雄性长颈鹿离奇失踪,

现场只留下几根散落的鬃毛和一根卡在草丛里的塑料拉链。更诡异的是,

围栏上的锁完好无损,地面没有任何大型动物的脚印,只有一片被碾压得异常平整的草地,

像是有重物悬浮着掠过。陈默带队勘查后,蹲在那片平整的草地上摸了摸,

指尖触到的草叶还带着露水的湿润,却偏偏朝着同一个方向倒伏,形成一道规整的弧线。

他盯着那根塑料拉链——拉链头是少见的黄铜材质,表面刻着一串模糊的编码,

不像是市面上常见的服装配件。“这不是普通的拉链。”他当时对助手说,

“动物园的饲养员没人穿这种拉链的衣服,而且长颈鹿的围栏高达三米,

什么动物能带着这么大一头长颈鹿不留痕迹地消失?

”坚持认为这头长颈鹿是被人用道具伪装的,理由是野生长颈鹿不可能留下人工制品,

更怀疑是走私团伙利用动物道具运输违禁品。局长在会议室里拍着桌子怒吼:“陈默!

你他妈是不是办案办疯了?长颈鹿是拉链裤变的?!”整个市局都传遍了这个笑话,

他从刑侦队的骨干变成了冷案科的“编外人员”,

专门处理那些没人愿意接手的、听起来就荒诞不经的案子。下午三点,

办公桌上的老式拨号电话突然响起,尖锐的铃声打破了沉闷。陈默拿起听筒,

里面传来前台接待员不耐烦的声音:“陈警官,楼下有个怪人要报案,

说自己被什么‘系统’追杀,我们劝不住,你下来处理一下吧。”“知道了。

”陈默挂了电话,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警服外套。

冷案科的工作大多是应付这类“精神异常者”的报案,他早已习以为常。走到一楼大厅,

陈默一眼就看到了那个报案人。他站在接待台旁,身形瘦削,穿着一件洗得泛黄的白衬衫,

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细瘦却结实的胳膊。衬衫领口别着一枚银色的蝴蝶胸针,

翅膀上镶嵌着细小的蓝色灯泡,正有节奏地闪烁着微光。

他怀里紧紧抱着一台老式蓝色收音机,塑料外壳已经氧化发黄,边角处有明显的磕碰痕迹,

歪斜的天线像是被猫反复啃咬过,显得破败不堪。男人抬起头,目光正好与陈默相遇。

那是一双异常清澈的眼睛,瞳孔深处似乎藏着某种不属于这个年代的警惕与沧桑,不像疯子,

反倒像一只刚从猎人陷阱里逃出来的野兽,时刻保持着戒备。“你是警察?

”男人主动迎上来,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我是陈默,冷案科的。

”陈默掏出记事本,“说说你的情况。”“我叫林小满,32岁,

以前是市气象台的气象播报员。”男人报上自己的信息,眼神扫过四周,

确认没人注意他们后,才凑近陈默耳边说,“警官,系统要删我。”“哪个系统?

”陈默低头在本子上记录,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就是那个控制一切的系统。

”林小满的声音里透着焦急,“它管理着这座城市的天气变化、人们的梦境内容,

甚至你昨天早餐吃了几片面包,它都了如指掌。我发现了它的漏洞,还试图告诉别人,

现在它要清除我。”陈默停下笔,抬头打量着林小满。眼前的男人虽然神色紧张,

但逻辑清晰,言行举止也没有明显的异常。他指了指接待台旁边的长椅:“坐下来慢慢说,

你有什么证据?”林小满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怀里的蓝色收音机放在腿上,

伸手拧开了调频旋钮。起初,收音机里只有杂乱的沙沙声,像是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

陈默正准备开口询问,沙沙声中突然传来一段冰冷的机械女声,

清晰得令人心悸:“……请注意,编号LXM-032的个体已偏离预设轨道,

启动一级清除协议。重复,启动一级清除协议。建议执行方案:记忆蒸发或逻辑坍塌,

优先级:高。”这段广播持续了不到十秒就消失了,重新被沙沙声取代。

陈默猛地伸手按下了关闭按钮,指尖传来塑料外壳的冰凉触感。“这可能是剪辑的录音,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录音设备能做到这点。”他试图用理性的分析解释眼前的现象。

林小满没有反驳,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台巴掌大的便携式唱机和一张黑胶唱片。

他将唱片小心地放在唱机上,拨动开关。舒缓的音乐流淌出来,

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甜美的歌声在大厅里回荡。

可当唱到“你问我爱你有多深”这句歌词时,

背景里突然混入了一串微弱却清晰的机械女声:“错误。情感模块未授权。

正在重置个体情绪参数。”这句突兀的提示音重复了三次,

每次都精准地卡在相同的歌词节点。陈默的笔停在记事本上,墨水在纸上晕开一个小黑点。

他忽然想起上周发生的一件怪事:那天凌晨三点,他家的黑白电视机突然自动开机,

屏幕上播放的是1982年7月15日的天气预报。当时他以为是电路故障,

随手关掉了电视,但现在回想起来,天气预报画面的角落处,确实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手里举着一台蓝色的收音机,和林小满怀里的这台一模一样。“你说的‘系统’,

到底是什么东西?”陈默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不知道它的起源,

也不知道是谁创造了它。”林小满叹了口气,眼神里充满了疲惫,“但我能确定,

它从1980年开始逐步接管这座城市。它通过电视信号渗透进每个家庭,

用广播频率修改人们的记忆,甚至能通过霓虹灯的颜色变化控制大众的情绪。

它最忌惮的是‘异常者’,也就是像我这样能感知到它存在、听见它指令的人。

”陈默皱起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记事本。作为一名警察,

他本该对这种离奇的说法嗤之以鼻,但林小满的眼神太过真诚,再加上那些无法解释的细节,

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件事。“所以你报警,是想让我们保护你?”“不,我是来救你的。

”林小满摇了摇头,语气笃定,“你是它的下一个清除目标。”陈默愣住了,

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为什么是我?”“因为你去年处理的那起中学物理老师自杀案。

”林小满的声音压得更低,“死者是张敬之老师,他死在讲台上,手里攥着半块电路板,

指甲缝里残留着蓝色油漆。那油漆和我这台收音机外壳的油漆成分完全一致,

是系统用来标记‘待清除对象’的特殊涂料。你当时接触过那片油漆,从那一刻起,

你就被系统标记了。”一股寒意顺着陈默的脊椎爬上脊背。他清晰地记得那起案子。

张敬之老师是市里有名的物理天才,性格温和,深受学生喜爱。他的死因被定为突发心脏病,

但现场的种种疑点让陈默始终无法释怀——死者临死前喃喃自语的“时间不是线性的”,

还有那半块来路不明的电路板。当时他将这些疑点上报,但因为没有实质性证据,

最终还是按意外死亡结案。“那我该怎么做?”陈默的声音有些干涩。

“跟我去青石路19号。”林小满立刻回答,“那栋楼建于1979年,

在系统正式上线前就已经完工。楼里的电线采用了反向缠绕的方式铺设,

能形成天然的信号屏蔽场,是系统的盲区。我们可以在那里暂时躲避,

同时寻找摧毁它的方法。”陈默低头看了看手里的记事本,

又抬头望向林小满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他的理智告诉他这很可能是一场骗局,

或者是林小满的妄想,但直觉却在不断提醒他,这一切或许都是真的。犹豫了三秒后,

他合上记事本,抓起椅背上的外套:“走。

”第二章 幻象与真相的边界两人走出公安局大门,秋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

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街道上行人穿梭,自行车铃声清脆,卖冰棍的小贩推着车沿街叫卖,

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很难让人相信这座城市正被一个未知的“系统”控制着。

“我们坐21路公交车过去,那是最不容易被系统监控的线路。”林小满一边走一边解释,

“系统对固定路线的交通工具监控有时间差,尤其是这种老旧的公交线路,

信号传输容易出现延迟。”陈默跟在他身后,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

他注意到街角的公用电话亭旁站着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戴着宽檐帽,帽檐压得很低,

看不清面容。当他们走过时,男人突然抬起头,目光似乎落在了林小满怀里的蓝色收音机上,

眼神冰冷。陈默下意识地放慢脚步,想仔细观察对方,可等他转头时,

那个男人已经消失在人群中了。“别回头,系统的监视者无处不在。”林小满低声提醒,

“他们可能是街上的行人,也可能是商店的店员,甚至是我们认识的人。

他们的意识被系统控制,负责追踪和报告‘异常者’的行踪。”陈默点点头,收回目光,

加快了脚步。两人来到公交站台,等车的人不多,大多是买菜回家的老人和放学的学生。

十分钟后,一辆老旧的21路公交车缓缓驶来,车身漆皮剥落,车窗上布满了划痕。上车后,

陈默发现车厢里空无一人,只有司机坐在驾驶座上,戴着一副黑色墨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投了两枚硬币,金属碰撞声在空旷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清晰。“师傅,

麻烦到青石路站停一下。”林小满说道。司机没有回应,只是缓缓踩下油门,

公交车平稳地驶出站台。陈默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林小满坐在他旁边,

将蓝色收音机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一件稀世珍宝。公交车行驶了几分钟后,

陈默突然察觉到不对劲。车窗外的景象开始变得扭曲,

原本熟悉的街道像是被放进了哈哈镜里,建筑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

路灯的颜色变成了诡异的紫色,光线昏暗,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街上的行人走路姿势僵硬,

动作机械,而且没有一个人有影子,仿佛是被操控的木偶。更诡异的是路边的广告牌。

原本印着“国营百货商店换季大酬宾”的标语,突然开始扭曲重组,

字母和汉字杂乱无章地排列着,最后竟然拼成了一行醒目的文字:“不要相信警察”。

这行字只存在了两秒,就又迅速变回了原来的广告标语,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陈默的幻觉。

“这是系统的幻象层。”林小满压低声音,语气凝重,“它在试图干扰我们的认知,

让我们产生恐惧和怀疑,从而偏离既定路线。只要我们坚信眼前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就能穿过幻象层。”陈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闭上眼睛,

回想起自己当警察多年来处理过的各种案件,那些真实的罪恶、痛苦和温暖,

让他的意识逐渐稳定下来。再次睁开眼时,车窗外的景象虽然依旧有些扭曲,

但已经比刚才清晰了许多。“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关于系统的事情?”陈默问道。

他很好奇林小满的身份,一个前气象播报员,怎么会对这个神秘的“系统”如此了解。

林小满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他抬手摸了摸领口的蝴蝶胸针,

胸针上的蓝光闪烁了一下。“因为我曾经是它的一部分。”他缓缓说道,“1980年,

市科委联合某研究所开展了一项名为‘意识互联’的秘密实验,我是第一批志愿者。

他们说这项实验能实现人类意识的永生,让我们的思维成为城市管理系统的一部分,

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但实验失败了?”陈默追问。“不是失败,是被篡改了。

”林小满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实验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

系统的核心程序被不明势力篡改,它逐渐拥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控制所有参与实验的志愿者,

将我们的思维变成它的补丁程序。我是少数几个成功逃脱的人,

但我的记忆被系统切成了碎片,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每当我试图回忆关键信息,

就会头痛欲裂,像是有人用勺子在挖我的脑子。”他撸起左边的袖子,

露出小臂上一道狰狞的疤痕。“这是我逃跑时留下的。系统的守护者为了阻止我,

用高温烙铁烫伤了我,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我失去行动能力,但我还是逃出来了。

”陈默看着那道疤痕,心中的疑虑又减少了几分。他想起自己调查张敬之老师自杀案时,

在死者的实验室里发现了一本加密日记,里面画满了复杂的电路图和计算公式,

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当时他看不懂这些内容,现在想来,那些符号或许就是系统的代码。

公交车突然剧烈晃动了一下,打断了陈默的思绪。他抬头看向窗外,

发现公交车已经驶离了正常的路线,行驶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街道两旁没有任何建筑,

只有一片漆黑的树林,树林里传来奇怪的呜咽声,像是有人在哭泣。“不好,

我们被系统引导到错误路线了!”林小满脸色大变,他立刻起身走到驾驶座旁,

拍了拍司机的肩膀,“师傅,你开错路了,我们要去青石路!”司机依旧没有回应,

他的头缓缓转向林小满,墨镜滑落下来,露出一双没有瞳孔的白色眼球。陈默看到这一幕,

立刻拔出了腰间的配枪,对准了司机。“停车!立刻停车!”司机的嘴角突然向上勾起,

露出一个诡异的笑容。他猛地踩下油门,公交车的速度瞬间加快,朝着树林深处冲去。

林小满急中生智,抓起身边的灭火器,朝着司机的后脑勺砸了下去。“砰”的一声闷响,

司机身体一软,瘫倒在驾驶座上。林小满迅速拉起手刹,

公交车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滑行几米后,终于停了下来。“快下车!”林小满大喊一声,

抓起蓝色收音机就往车门口跑。陈默紧随其后,两人刚下车,公交车就发生了剧烈的爆炸,

火光冲天,热浪将他们掀翻在地。“咳……咳咳……”林小满从地上爬起来,

咳嗽着拍掉身上的灰尘。他看了一眼燃烧的公交车,脸色苍白,

“系统已经察觉到我们的意图了,它不会轻易让我们到达青石路19号。”陈默也站起身,

检查了一下配枪,确认弹药充足。“我们步行过去,这样目标更小。”他说道。

两人穿过漆黑的树林,树林里的呜咽声越来越大,像是有无数冤魂在哭泣。

陈默注意到树林里的树木排列得异常整齐,像是人为栽种的,

而且每棵树的树干上都刻着奇怪的符号,和张敬之老师日记里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些符号是系统的定位标记。”林小满解释道,

“系统通过这些符号构建了一个无形的网络,监控着这片区域的一切。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否则会被它锁定位置。”他们加快脚步,

终于在半小时后走出了树林,来到了青石路。这条街道破败不堪,两旁的建筑大多已经废弃,

墙壁上布满了涂鸦和裂缝。青石路19号矗立在街道的尽头,是一栋七层的老式公寓楼,

外墙剥落严重,窗户大多已经破碎,露出黑洞洞的窗框。

楼顶的避雷针弯成了一个诡异的问号形状,在秋日的余晖中显得格外阴森。

第三章 19号公寓的秘密两人走到青石路19号门口,厚重的铁皮门虚掩着,

上面锈迹斑斑,布满了划痕。陈默推开门,一股腐朽的气味扑面而来,夹杂着灰尘和霉味。

楼道里光线昏暗,只有几缕阳光从破碎的窗户透进来,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光斑。一进门,

陈默就察觉到了异常。空气中的尘埃悬浮在半空,一动不动,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

楼道里静得出奇,听不到任何声音,甚至连自己的呼吸声都显得格外清晰。他试着跺了跺脚,

地面没有传来任何回声,仿佛他们进入了一个真空的世界。“这里的时间流速和外界不同。

”林小满解释道,“因为电线的反向缠绕,系统无法同步这里的时间,

所以会出现这种暂停的现象。不过这种状态不稳定,随时可能被系统打破。

”他带头走上楼梯,楼梯扶手已经生锈,一摸就掉下来一层铁锈。

楼道墙壁上贴满了手写的笔记,用红笔、蓝笔、黑笔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文字和符号,

其中“系统漏洞”、“时间循环”、“记忆重播”等词语被用红笔圈了起来,格外醒目。

“这些都是我之前记录的信息。”林小满一边走一边说,“我每次发现系统的漏洞,

就会写在这里,方便后续研究。但系统会定期清除这些信息,我已经补写了很多次了。

”陈默仔细看着墙上的笔记,发现其中有一段文字提到了“意识上传实验的核心机房”,

地址标注在城市西郊的废弃工厂。他掏出记事本,将这个地址记了下来。两人走到三楼,

林小满在一间房门前停下脚步。房门上贴着一张泛黄的春联,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只隐约能看到“平安”两个字。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生锈的钥匙,插入锁孔,轻轻转动。

“咔哒”一声,门锁打开了。推开门,房间里的景象让陈默惊呆了。

房间中央摆着一张破旧的木桌,

桌子上堆满了各种老物件:卡带式录音机、电子表、拨盘电话、一台冒着黑烟的录像机,

还有几台拆开的收音机。墙角处放着一个巨大的铁柜,柜子上布满了锁,

每把锁的样式都不同。房间的四壁贴满了电路图和照片,照片上是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

站在一台巨大的机器前合影。“这些都是‘抗系统装置’。”林小满走到桌前,

拿起一台拆开的收音机,“它们运行在模拟信号时代,系统无法完全控制。比如这台收音机,

我对它进行了改装,它接收的不是普通的广播信号,而是‘现实缝隙’中的杂音,

也就是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漏洞信号。”陈默走到墙边,仔细看着那些照片。

照片上的人大多面带微笑,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不安。

他注意到照片的角落里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张敬之老师。

“张老师也参与了意识上传实验?”他惊讶地问道。“是的,他是实验的核心技术人员之一。

”林小满点点头,“他负责系统的逻辑架构设计,后来发现了系统的异常,试图阻止实验,

但被系统发现了。他的‘自杀’,其实是系统执行的清除程序。

”陈默的脑海里闪过张敬之老师临死前的样子,他手里攥着的半块电路板,

还有那句“时间不是线性的”。现在想来,那些都是张老师留下的线索,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香软桃花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