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特种兵归乡,一个电话让仇家连夜跑路

退役特种兵归乡,一个电话让仇家连夜跑路

作者: 月棠姐姐

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退役特种兵归一个电话让仇家连夜跑路由网络作家“月棠姐姐”所男女主角分别是老兵林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故事主线围绕林峰,老兵展开的男生生活,年代,爽文小说《退役特种兵归一个电话让仇家连夜跑路由知名作家“月棠姐姐”执情节跌宕起本站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2044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0 23:08:19。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退役特种兵归一个电话让仇家连夜跑路

2025-10-21 00:11:34

1,林峰的军靴踩在村口青石板路上时,带起的尘土里还混着夏末的热意。五年了,

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风里飘着的槐花香都没变,只是家门口那棵老槐树的枝桠,

又往外探了半尺,像在等他回来。他摸了摸裤兜里那张皱巴巴的住院收费单,

上面的数字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紧。母亲的肺癌晚期诊断书,和这张催款单一起,

成了压垮他在城市打零工攒下的那点积蓄的最后一根稻草。刚走到医院住院部楼下,

阴影里突然窜出几个人,为首的张彪挺着圆滚滚的肚子,金链子在脖子上晃得刺眼。“林峰,

你可算回来了!”张彪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木头,“五年前你弟欠我的十万赌债,

今天该清了吧?”林峰皱眉。弟弟三年前就因为堵伯欠债跑路,音信全无,

这债早该成了死账。“我弟的债,与我无关。”“无关?”张彪嗤笑一声,挥了挥手,

身后两个纹身混混立刻围上来,“他是你林家的种,父债子还,兄债弟偿,

道上的规矩懂不懂?今天不拿钱,就卸你一条腿抵账!

”林峰下意识地摸了摸右腿膝盖——那里有一道狰狞的疤,是五年前在边境缉毒时,

为了把战友从地雷区拖出来,被弹片划开的。也是这道伤,让他从一等功战士,

变成了需要拄着拐杖复健半年的退役兵。“我妈还在楼上等着手术费。

”林峰的声音沉了下来,眼神里闪过一丝当过兵的人特有的锐利,“钱,我一分都不会给你。

”“嘿,给脸不要脸是吧?”张彪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歪歪扭扭的龙纹身,“给我打!

打到他肯掏钱为止!”两个混混狞笑着扑上来,拳头带着风砸向林峰面门。

林峰身体微微一侧,左手精准扣住一人手腕,顺势往前一带,那混混重心不稳,

直接撞在另一人身上。他动作不快,却带着军队格斗术里最实用的卸力技巧,

三两下手就把两人撂在地上。张彪愣了愣,随即脸色涨得通红:“反了你了!

”他自己抄起墙角的拖把杆,朝着林峰的腿就抡了过去。林峰没躲,只是缓缓掏出手机,

指尖在屏幕上划过,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他按下了免提,

声音清晰地传了出来:“喂,老连长。”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

随即响起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是小林?你小子终于肯联系我了!上次让你回部队当教官,

怎么一直没信儿?”“连长,我现在在老家县医院,遇到点事。”林峰的声音平静无波,

“有人堵着我要债,还说要卸我腿。”“什么?!”老连长的声音陡然拔高,“地址发我!

你等着,我现在就联系你们县武警中队,五分钟内保证有人到!对了,

上个月省厅通报的那个跨境堵伯团伙,漏网的几个头目就在你们县活动,

正好让他们顺道查查,这催债的是不是跟他们有关系——涉黑涉恶的线索,一个都不能漏!

”张彪举着拖把杆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横肉一点点往下垮。“涉…涉黑?

”他结结巴巴地重复着这两个字,额头上瞬间冒出冷汗。

他不过是个靠着放高利贷和恐吓村民过活的村霸,平时欺负欺负老实人还行,

真要跟“涉黑”“跨境团伙”扯上关系,那是要蹲大牢的!

电话那头还在说:“小林你别冲动,等武警同志到了再说。对了,你妈手术费够不够?

不够跟我说,部队战友们凑一凑……”林峰还没来得及回答,张彪“哐当”一声扔了拖把杆,

转身就往巷口跑,边跑边喊:“误会!都是误会!我这就走!这就走!

”那两个刚爬起来的混混也吓得魂飞魄散,屁滚尿流地跟在他身后,连滚带爬地消失在拐角。

林峰挂了电话,抬头看向住院部三楼的窗户。那里,母亲病房的灯亮着,像一颗温暖的星。

他攥了攥手心,那里还残留着军功章的温度——不管离开部队多久,这身骨头里的血性,

这身军装赋予的底气,从来都在。半小时后,穿着制服的武警敲开了病房门,

不是来处理纠纷,而是来向林峰道谢:“林同志,多亏您提供的线索,

我们刚在张彪家搜出了和跨境堵伯团伙的交易记录,还顺藤摸瓜抓了三个在逃犯。

这是您的见义勇为表彰,另外,部队那边联系了医院,您母亲的手术费,

军区医院愿意全额资助。”林峰望着窗外,晚霞正染红天际。他知道,这场回家的仗,

他没输。2,母亲的手术很成功。当护士推着病床从手术室出来时,

林峰一眼就看到了母亲苍白但舒展的脸。老连长托人送来的军区特供营养液放在床头柜上,

玻璃瓶上的军徽在日光灯下闪着光,像极了当年他第一次戴上军功章时的模样。“小峰,

”母亲醒来时,声音还有些虚弱,却抓着他的手不肯放,“刚才武警同志来说,张彪被抓了?

”林峰点头,把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递过去:“嗯,他不仅放高利贷,还帮外面的团伙洗钱,

这次算彻底栽了。”母亲叹了口气,眼角泛起湿润:“你弟弟要是有你一半懂事……”“妈,

过去的事别想了。”林峰打断她,“医生说您得好好养着,以后我就在家陪您。

”他没说的是,昨晚弟弟破天荒打来了电话,在那头哭着说自己在外地找到了正经活,

攒够了钱就回来赎罪。林峰没戳破他话语里的慌张,只说了句“妈等你”。有些债,

总得自己扛才说得清。出院那天,老连长派来的车直接开到了医院门口。司机是个年轻战士,

见了林峰就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林班长,连长让我送您回家,顺便带了点东西。

”后备箱里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大米、面粉,还有几套崭新的被褥,

最显眼的是一个印着“光荣之家”的金属牌匾。“连长说,您家这牌匾早该挂上了,

当年您立一等功的时候,县里就该送过来的。”林峰抱着牌匾站在自家老屋门口,

阳光把牌匾上的金字照得发亮。邻居们闻讯都围了过来,王大爷摸着牌匾感慨:“小林啊,

还是你有出息,当年你穿着军装走的时候,我就知道你是干大事的人!”正说着,

村支书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林峰,县里刚下来通知,说要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

想请你去当站长,月薪五千,还给交五险一金,你看……”林峰愣住了。

他原打算在家附近找个零工,能照顾母亲就行,没想过还有这样的机会。“这有啥好犹豫的!

”王大爷拍着他的肩膀,“你懂部队的规矩,又知道咱们老百姓的难处,这活儿非你莫属!

”母亲在一旁笑着点头:“去吧,别总守着我这老婆子,能为大家伙儿做点事,比啥都强。

”林峰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笑脸,

突然想起在部队时老连长说过的话:“军人的战场不止在边境,在哪都能发光。

”他低头摸了摸口袋里的军功章,那冰凉的金属触感仿佛带着一股劲,推着他往前迈了一步。

“我去。”他说。服务站成立那天,鞭炮声响彻了整个村子。林峰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

胸前别着军功章,站在“光荣之家”的牌匾下,接过了村支书递来的聘书。阳光穿过槐树叶,

在他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五年前,他在国旗下宣誓的那个清晨。他知道,新的战斗,

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他的战场,就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牌子刚挂上三天,门槛就快被踏平了。第一个来的是李大叔。

他儿子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伤了腿,复原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闷在家里喝酒。

李大叔蹲在服务站门口,烟卷抽了一根又一根:“小林,你说这孩子,当年在部队多精神啊,

现在咋就成了这副模样?”林峰想起自己刚退役那阵子,也曾对着膝盖上的疤整夜失眠。

他起身拍了拍李大叔的肩膀:“叔,您让他明天来一趟,我跟他聊聊。”第二天一早,

小李果然来了。小伙子个头很高,却总低着头,走路时左腿明显有些不便。

林峰没提工作的事,只从柜子里翻出一沓旧照片——有他在训练场上摔得满身泥的,

有和战友挤在帐篷里啃馒头的,还有复健时拄着拐杖龇牙咧嘴的。“你看这张,

”林峰指着一张照片,“我刚从医院出来那阵,连蹲下都费劲,总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小李的头抬了抬,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但后来我想通了,”林峰把照片推给他,

“军人的本事,不是靠腿站得多直,是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你在部队学的通讯技术,

咱们县刚建了电商产业园,正缺你这样的技术骨干。”他说着,

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推荐信:“这是我托人联系的,明天去试试?就当是执行新任务。

”小李捏着推荐信,指节泛白,突然“啪”地敬了个军礼,声音哽咽:“是!保证完成任务!

”没过多久,电商产业园就传来消息,小李成了技术部的负责人,

把部队里的严谨劲儿全用在了工作上,连园长都直夸“当过兵的就是不一样”。这天傍晚,

林峰正要锁门,一个背着帆布包的年轻人犹豫着站在门口。看清那人的脸,

林峰愣了愣——是他弟弟林伟。“哥,”林伟的声音带着怯意,手里攥着一张银行卡,

“我……我回来了。这是我攒的五万块,先还一部分债。”林峰没接卡,

只往屋里指了指:“进来坐。”原来林伟跑路后,在工地上搬过砖,送过外卖,

攒下的钱一半寄给了母亲只是没敢留名字,一半存了起来。这次听说张彪被抓,

又听说哥哥在村里办了服务站,才敢回来。“妈还在等你。”林峰递给弟弟一杯水,

“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除了张彪那笔,你还欠着王婶家的化肥钱、刘叔的医药费,

都得一笔笔算清。”林伟用力点头:“我知道。我找了个汽修的活儿,包吃包住,

以后每月工资除了生活费,全用来还债。”看着弟弟眼里的认真,林峰心里的疙瘩松了些。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这些年弟弟欠的外债明细:“明天跟我去挨家道歉,

钱可以慢慢还,但态度得摆正。”第二天一早,兄弟俩提着水果,挨家挨户敲门。

起初有人冷着脸,但见林伟弯腰鞠躬,把还款计划说得明明白白,再加上林峰在一旁担保,

大家伙儿的脸色渐渐缓和了。王婶抹着眼泪说:“回来就好,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

”三个月后,服务站的院子里热闹非凡。小李带着电商产业园的团队来给村民培训直播带货,

林伟穿着汽修服,正帮李大叔检修三轮车,母亲坐在槐树下,和几个阿姨择着菜,

嘴里念叨着“我家小峰现在可比当连长时还忙”。林峰站在“光荣之家”的牌匾下,

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老连长那句话的意思。所谓战场,不过是需要你的地方。

无论是守护边境的烽火,还是温暖家乡的烟火,只要肩上有责任,脚下就有力量。

晚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像在为他鼓掌。秋末的雨下了整整三天,

服务站的屋檐下积了一汪水,映着“退役军人服务站”的牌子,

倒像是把这份责任也浸得沉甸甸的。这天午后,雨刚停,

一个穿着褪色中山装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滑地挪进了院子。老人头发全白了,

领口磨出了毛边,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请问…这里是能帮老兵的地方不?

”老人声音发颤,浑浊的眼睛里带着一丝期盼。林峰赶紧扶他坐下,倒了杯热水:“大爷,

您慢慢说,只要我能帮上的。”老人捧着杯子暖了暖手,

才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布——里面是一枚军功章,边角已经磨损,

却依旧能看清上面的“二等功”字样。“这是我家老头子的,”老人抹了把眼角,

“他走了十年了,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断了条胳膊,回来后从不说自己的功劳,

就守着几亩地过了一辈子。”原来老人的丈夫是抗美援朝的老兵,

去世后抚恤金一直按老标准发放,最近听说政策调整了,却不知道该找谁申请。

村里有人说“退役军人服务站能管这事”,她才冒雨找了过来。林峰摸着那枚军功章,

指腹划过冰凉的金属,突然想起自己那枚一等功勋章。他站起身:“大妈,您放心,

这事我来办。您把大爷的退伍证、抚恤金领取记录给我,我明天就去县里跑一趟。

”老人连忙从布包里掏出一沓用线缝补过的纸,激动得手都在抖:“真是遇上好人了!

我找了好几回,人家都说手续不全,我一个老婆子,哪懂这些啊……”接下来的三天,

林峰跑遍了县民政局、档案馆,帮老人补全了证明材料。

当他把调整后的第一张抚恤金存折送到老人手里时,老人对着军功章哭了:“老头子,你看,

有人记得你呢……”这事很快传开了,周边村子的老兵们都知道,林峰这里能办“实在事”。

有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子女下岗待业,

林峰托小李在电商产业园找了客服的活儿;还有位残疾军人,轮椅坏了没人修,

林伟带着汽修厂的师傅上门,免费换了零件。服务站的门槛越来越热闹,

林峰干脆在墙上贴了张“办实事清单”,谁有困难登记在册,解决一件划掉一件,

清单换了一张又一张,红勾越来越密。入冬那天,老连长突然带着两个穿军装的人来了。

为首的是位两鬓斑白的老首长,看到服务站院子里的热闹景象,

笑着拍林峰的肩膀:“不错啊小林,把‘军民鱼水情’这五个字,种到家乡的泥土里了。

”原来老首长是来调研基层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听说了林峰的事,特意绕路过来看看。

他指着墙上的办实事清单,对随行的人说:“这才是最鲜活的工作样本。

政策落地不能只靠文件,得靠像林峰这样的‘传声筒’‘连心桥’。”临走时,

老首长给林峰敬了个军礼:“继续干,你的战场,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林峰回了个标准的军礼,胸腔里像燃着一团火。他低头看了看胸前的军功章,

又抬头望了望“光荣之家”的牌匾,突然觉得,这枚勋章从不是过去的荣光,

而是此刻的重量——它提醒着他,军人的字典里,从来没有“退役”的责任,

只有“就位”的使命。雪落下来的时候,服务站的窗户透出暖黄的光。

林峰正在整理新登记的困难清单,林伟端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饺子进来:“哥,

妈包了你爱吃的白菜馅。”窗外,小李带着村民在扫雪,老人们坐在屋里烤着火,

聊着年轻时的故事。雪花落在“光荣之家”的牌匾上,很快被暖意融化,像一滴滚烫的泪,

浸润着脚下的土地。这里没有烽火硝烟,却有比硝烟更绵长的坚守。林峰知道,

只要这盏灯亮着,这份坚守就永远不会褪色。2,开春的时候,县武装部的同志找到了林峰。

“小林,军分区要搞一个‘老兵故事汇’,想请你牵头,把咱们县的老兵事迹整理出来,

做成册子,也给年轻人留点念想。”部长拍着他的肩膀,眼里满是期待。林峰一口应了下来。

这些日子接触了太多老兵,他们的故事像埋在土里的珍珠,蒙着岁月的尘,却依旧闪着光。

他带着林伟,扛着相机,跑遍了全县的角角落落。在山坳里的老王家,

他们见到了92岁的王大爷。老人当年是铁道兵,在成昆铁路的隧道里炸过石头,

右腿至今留着被落石砸中的伤疤。“那时候没别的念想,就想让火车能早点通到云南去。

”老人摸着伤疤,眼里闪着光,“现在的高铁嗖嗖跑,比咱们当年推着独轮车运铁轨,

强百倍喽。”在镇东头的李家,李奶奶翻出了丈夫的遗物——一件洗得发白的军大衣,

口袋里缝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丈夫和战友在西沙群岛的合影。“他总说,那片海是咱家的,

得守好了。”李奶奶的手指抚过照片上年轻的脸庞,“他走的时候才28,要是能活到现在,

该多好。”林伟举着相机,好几次忍不住红了眼眶。他以前总觉得“英雄”是电视里的词,

直到看到这些老人谈起往事时,眼里的光比军功章还亮。三个月后,

《咱们县的老兵》册子印出来了。首发式那天,服务站的院子里挤满了人。

老兵们穿着整洁的衣服,胸前挂着军功章,互相指着册子上的照片笑。年轻人围着老人,

听他们讲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举着册子,跑到王大爷面前:“爷爷,

您当年真的能扛着炸药包跑吗?”王大爷哈哈笑起来,直起微驼的背:“那可不!

爷爷当年也是练过的!”人群里,林伟悄悄对林峰说:“哥,我以前总觉得当兵苦,

现在才明白,那苦里藏着多大的骄傲。”他顿了顿,又说,“我想报名参军,你觉得行不?

”林峰看着弟弟眼里的认真,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好样的。到了部队,好好干。

”秋天征兵的时候,林伟穿上了军装。送他去县城集合那天,母亲拉着他的手,

眼泪掉个不停,嘴里却念叨着“像你哥,像你哥”。林峰站在一旁,

看着弟弟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突然觉得,有些东西,真的能一代代传下去。这天傍晚,

老连长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兴奋:“小林,你们县的老兵故事,被军区当成典型了!

说要拍成纪录片,让你当顾问呢!”林峰望着窗外,夕阳把“光荣之家”的牌匾染成了金色。

服务站的院子里,小李带着村民直播卖山楂,几个老兵坐在石凳上,给孩子们讲过去的事。

风吹过槐树,叶子沙沙响,像一首唱不完的歌。他想起刚回乡时,

总觉得自己成了“局外人”。可现在才明白,所谓故乡,就是无论你走多远,

回头时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所谓责任,就是当那盏灯需要你的时候,你愿意站出来,

成为照亮别人的光。手机里,老连长还在说:“纪录片拍出来,

全国都能看到你们县的故事……”林峰笑着应着,挂了电话。他转身走进服务站,拿起笔,

在新的“办实事清单”上,写下了第一行字:“给老兵们装暖气,冬天取暖不挨冻。

”夜色渐浓,服务站的灯亮了起来,在村里的夜色里,像一颗温暖的星。

给老兵们装暖气的事,比想象中难些。村里的老房子多是土坯墙,

管道怎么走、暖气片装在哪,都得细细琢磨。林峰索性住在了服务站,

白天带着施工队挨家量尺寸,晚上对着图纸算用料,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