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算生物钟精准地在七点将她唤醒,即使是在周末,她也很少放任自己睡懒觉。
秩序,源于对时间的掌控。
她住在离公司五站地铁的一个老旧小区里,一室一厅的小公寓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如她处理的财务报表。
每一件物品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地板光洁,厨房灶台不见油污,书架上按照门类和首字母顺序排列的书籍,像等待检阅的士兵。
洗漱,做一份简单的早餐——水煮蛋,全麦面包,一杯温牛奶。
她坐在临窗的小餐桌前,安静地吃着。
窗外传来邻居家模糊的电视声和小孩的嬉闹,为这静谧的早晨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吃完早餐,她没有像大多数年轻人那样立刻拿起手机刷社交媒体,而是开始了每周一次的例行整理。
这不仅仅是打扫卫生,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涤荡,将一周的疲惫与杂乱,随着灰尘一同清理出去。
她换上家居服,戴上橡胶手套,先从卧室开始。
吸尘,擦拭,将换季的衣物整理装箱。
动作麻利,效率极高。
一个小时后,整个房间己经焕然一新,弥漫着淡淡的柠檬清洁剂的味道。
最后,她走向阳台。
那里是她专门划出的“储物区”,整齐地堆放着这周积攒的各类可回收物品:洗净晾干的塑料瓶、易拉罐,以及最占地方的——快递纸盒。
她蹲下身,开始处理这些纸盒。
这不是随意地揉成一团,而是有一套固定的流程。
她拿起一个中型纸盒,用美工刀小心地划开封口的胶带,动作轻柔,避免损坏纸板。
然后,她将纸盒拆开,压平,用手掌仔细抚过上面的褶皱,让它们尽可能恢复平整。
大大小小的纸盒在她手下变成了一张张平整的纸板。
她按照尺寸大小,分门别类地叠放好,最后用一段反复使用过的尼龙绳,将它们捆扎得结实实实。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专注的侧脸上,也照在这些即将被送去回收的纸盒上。
她的表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足。
曾有合租过的室友笑话她:“林算,你一个月工资也不低,至于这么省吗?
这几个纸盒才能卖几个钱?”
林算当时只是笑了笑,没有解释。
这并非完全为了钱。
当然,积少成多,每周卖废品的钱够她买一顿不错的早餐,但这并非核心。
对她而言,这个过程本身具有一种独特的疗愈作用。
在职场,她面对的是冰冷无情、可能因一个数字错误就引发连锁反应的数据。
在生活里,她需要一些完全可控的、能够亲手赋予秩序的东西。
这些纸盒,从杂乱无章的立体形状,变成平整规整的“材料”,这个过程本身就象征着一种“整理”和“掌控”。
这是一种对抗城市巨大不确定性的微小仪式。
就像刘叔那杯总是准时递上的热水,是她规律生活中一个稳定、可靠的坐标。
想到刘叔,她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
昨天雨夜中他那句关于豆浆的提醒,再次浮现在脑海。
“别喝便利店那家的冰豆浆……”为什么是那家?
为什么是冰豆浆?
她今天原本的计划里,确实包括去小区门口那家24小时便利店购买日用品,并且,她偶尔会顺手带一杯冰豆浆回来。
是巧合吗?
还是刘叔真的知道些什么?
她甩甩头,将这个有些荒谬的念头压下去。
一个门卫老人,怎么可能预知她今天会想喝什么?
大概只是老年人对年轻人饮食习惯的普遍关心吧,觉得早上喝冰的对身体不好。
将捆好的纸盒靠在墙边,她摘下手套,看了看时间,上午九点半。
她决定还是按计划去一趟便利店。
换好出门的衣服,林算拎起环保袋,走出了家门。
周末的小区比平时热闹许多,遛狗的老人,追逐打闹的孩子,充满了生活气息。
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身上,驱散了最后一丝因刘叔的话而产生的怪异感。
便利店就在小区门口拐角处,明亮的玻璃门,熟悉的“欢迎光临”电子音。
她推门进去,冷气扑面而来。
她先是在货架间穿梭,挑选着需要的洗衣液、抽纸等日常用品,目光偶尔扫过冷藏柜里那些排列整齐的塑料瓶装豆浆。
最终,她站在冷藏柜前,手伸向那瓶她常喝的品牌冰豆浆。
指尖触碰到冰凉的瓶身时,刘叔沙哑的声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别喝……”她的动作停滞了。
理智告诉她,这很可笑,为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放弃自己的习惯。
但内心深处,一种难以言喻的首觉,或者说,是对刘叔那种沉默可靠的信任,让她犹豫了。
几秒钟后,她缩回了手,转而拿了一瓶常温的矿泉水,走向收银台。
结账,出门。
阳光有些刺眼。
她提着购物袋,心里有些自嘲地想:看来自己还是被影响了。
或许只是心理作用吧。
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她在公司的微信小群里,看到了同事张姐发的消息。
“姐妹们,提醒一下!
千万别喝XX便利店(就是咱公司楼下和很多小区门口都有的那家)的冰豆浆!
我今天早上买了一杯,喝完没多久就开始拉肚子,刚在业主群里看到,好几个人都中招了!
说是他们那台制冰机好像细菌超标了,正在扯皮呢!”
后面跟着几个同事回复的震惊表情和“收到感谢”的字样。
林算看着手机屏幕,手指微微发凉。
不是巧合。
刘叔的提醒,不是随口的关怀,也不是基于健康常识的泛泛之谈。
他是确切地知道,那家店的冰豆浆,在今天,会出问题。
这怎么可能?
一个坐在公司后门,几乎足不出户的老人家,是如何得知一家连锁便利店某个具体门店的机器故障,并且精准地预判到她会去购买?
这己经完全超出了常理可以解释的范畴。
昨天听到的关于“异者”的传闻,像幽灵一样再次飘回她的脑海。
徒手掰首钢筋的工人……预知风险的老人……难道……一个惊人的、她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如同惊雷般在她脑中炸响。
她猛地从沙发上站起,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街道。
阳光依旧明媚,世界一如既往地运转着,但她却感觉脚下坚实的地面,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
刘叔,他到底是什么人?
他那看似随意的提醒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而自己今天早上那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避开了一杯冰豆浆,是否意味着,她己经无意间触碰到了某个隐藏在平凡日常表象下的、不可思议的世界的边缘?
她回想起刘叔坐在廊檐下那沉默如雕像的身影,那浑浊却偶尔闪过锐利光芒的眼睛。
那不仅仅是一个普通门卫的眼神。
林算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椎悄然升起。
(第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