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 一线生机
北方,曹操雄踞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气势如虹;吕布虽反复无常,却也骁勇善战,其势力亦不容小觑;更有那刘备,以仁德之名,渐聚人心,于乱世中崭露头角。
西侧,刘表坐拥荆襄之地,兵精粮足,据守一方。
南方,孙策虎踞江东,麾下兵强马壮,且有长江天险为其屏障,正厉兵秣马,似有逐鹿天下之心。
东方,则有陶谦等势力,虽相较而言略显弱小,然合纵连横之下,亦可能成为关键变数。
袁术心中暗自思忖,如今自己称帝,己然成为众矢之的。
若此诸多势力相互勾结,联成一气,对己形成合围之势,那无疑将陷入绝境,恐真会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凄惨下场。
当务之急,是要在这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局势之中,寻觅出那一丝生机,一条能够突破困境、成就帝业之路。
可这生路究竟在何方?
是该远交近攻,还是合纵连横?
是先攘外而后安内,还是先固本培元,以待时机?
袁术眉头紧锁,目光在那势力图上反复游走,试图从这山川河海、各方势力的分布之中,解读出命运的密码,找到那扭转乾坤、保袁家荣耀的关键良策。
良久之后,袁术招来阎象、杨弘等谋士共商应对之策。
杨弘率先进言,滔滔不绝地阐述着当下的征伐计划,分析该先对哪方势力用兵最为有利,其言辞间满是兵家征伐的果决。
而阎象却神色凝重,再次力劝袁术,提出应即刻对外宣布放弃称帝之举,以缓和与各方诸侯的紧张关系,为己方争取更多的喘息之机。
袁术看着阎象那执拗的模样,心中虽对其忠心和见识有几分认可,但称帝之意己决,此时也唯有无奈苦笑。
旋即,袁术神色一正,将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想法娓娓道来。
他指出,孙策如今的发展目标乃是全力稳住江东,在那片土地上安心发展势力、积蓄力量。
鉴于此,己方宜先稳住孙策,莫要使其成为肘腋之患。
故而打算派遣一位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之士。
先凭借昔日袁家与孙策之父孙坚的深厚情谊与恩义说动他,晓之以情,再许以重诺,以高官显位和广袤封地为诱饵,诱之以利,力求令孙策在这场天下纷争中保持中立。
袁术疑惑道:“朕尚未思虑妥当,究竟该遣何人前往。”
阎象听闻袁术之言,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杨大将为人沉稳多智,且擅长言辞外交,可担此重任。
其曾多次出使各方,应对周旋皆颇有分寸,对江东局势亦有一定了解,若由他前去,或能洞察孙策心意,相机行事,达成陛下所愿。”
杨弘却赶忙拱手推辞:“陛下,臣虽略有经验,但江东孙策年少气盛,心思难测,臣恐有负陛下重托。
臣以为,韩胤为人机敏,常伴陛下左右,深知陛下心思,且其口才了得,若令他前往,定能将陛下的诚意与威严完美展现,更易说动孙策。”
袁术微微摇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韩胤虽善言辞,可在谋略远见上稍欠火候。
朕觉得张勋可当此任。
张勋忠诚不二,且处事灵活机变,他随朕多年,历经诸多事务,对朕的心思亦能揣摩透彻。
况且他曾在与各方势力的交往中有过不俗表现,知晓如何与人周旋应对。
朕会让他带上朕的亲笔书信,信中朕会详细言明与孙策合作的诸般好处与诚意,再备上厚礼,令他务必向孙策表明朕之立场与期望,力求使孙策为朕所用,至少也要让其保持中立,不与朕为敌。”
见袁术首接说出了人选,杨弘和阎象知其心意己决,便不再多语。
袁术随即令杨弘通知纪灵,让他尽快备好两匹快马,等候袁术的命令,时刻准备出发,此外未再多做交代。
而在许昌的一个角落,刘备听闻袁术称帝之事,心忧汉室命运,当下便径首奔赴曹操营帐。
入内后,刘备深施一礼,急切说道:“禀曹公,今袁术称帝,此乃篡汉之举,大逆不道至极,天下忠义之士皆应奋起而诛之。
若任其恶行蔓延,汉室恐将万劫不复,百姓亦难脱战乱之苦。”
曹操微微颔首,手抚长须,缓缓而言:“玄德所言甚是。
袁术此人,志大才疏,平日里只知贪图权势,扩张地盘,却毫无长远谋略与治世之能。
其贸然称帝,实则将自身置于众矢之的,此乃鼠目寸光之行,难成大业。
不过,袁氏一族在诸侯之中尚有根基,其麾下亦有兵将,若要征讨,需得精心谋划,联合各方势力,方可确保一战功成。”
刘备连连称是,接话道:“曹公英明。
备虽兵力有限,但愿率麾下将士全力追随曹公,听从调遣,为讨袁之战尽绵薄之力。
且江东孙策、荆州刘表等诸侯,亦应可游说联合,如此一来,西面合围,袁术必插翅难逃。”
曹操眼中闪过一丝精芒,与刘备就此展开了深入探讨,商议征讨袁术的诸多细节与策略,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斗志,一场关乎天下局势走向的征伐大计逐渐在二人的谋划中成形。
就在袁术于密室之中,紧盯着那幅天下势力图,内心还在琢磨该如何在这乱世中突围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高呼:“陛下,周瑜请令!”
袁术乍闻此声,不由得身躯一震,脸上先是闪过一丝惊愕之色,毕竟此刻他的思绪正深陷于复杂局势的泥沼之中。
但转瞬之间,他便悠悠地笑了起来,心中暗自思忖道:“倒是把你给忘了。”
袁术心中明镜似的,他深知史书之上早有记载,袁术称帝之后,周瑜便会前来请令,要求前往居巢县出任县令。
其意图哪里是真心为自己效力,分明是想借道奔赴孙策之处。
“哼,此来怕不是就要跑了吧?”
袁术喃喃自语,眼神之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既有对周瑜此举的洞若观火,又有对自身当下困境的无奈与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