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弟弟
书中的墨染,识人不清,本末倒置,让长辈担忧,让族人蒙羞。
从今往后,我只为墨家而活,为身边这些真正关心我的人而活。
她想起书中那个为了男二耗尽心力,最终却落得家族覆灭、自身惨死下场的墨染,心中便是一阵刺痛。
那不是她想要的结局。
“至于那位声名鹊起的女主角。”
墨染嘴角勾起一抹淡漠的弧度。
“她有她的光环,我有我的责任。
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相扰,便是最好。”
夕阳西下,将墨染的身影拉得很长。
她站在墨家的庭院中,望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青砖黛瓦,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安宁。
这一次,她要守护好墨家,守护好眼前人,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暮色漫过墨宅的飞檐时,檐角铜铃在残阳里晃出细碎金影。
墨青背着半旧的书箧转过影壁,砖缝里新生的苔藓沾了点暮色,竟比记忆里又蹿高小半头。
玄色首裰的下摆竟微微短了些,衬得脖颈愈发修长,倒有几分青涩竹节的意味。
墨染倚在正厅的朱漆柱旁,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半块温润的玉佩。
少年额前碎发被晚风掀起,露出光洁的额头,指节分明的手背上还留着点墨水渍。
"阿姐。
"墨青的声音比春末的新茶还要清透,带着晚课归来的微哑。
墨染喉间嗯了一声,目光却没离开少年。
三月不见,眉眼间褪去些许稚气,唯有眼底那点清澈,仍像浸在溪水里的卵石。
她忽然想起初见这孩子时,怯生生攥着自己的衣角,如今竟能独自穿过暮色回来了。
廊下灯笼被风掀起一角,暖黄光晕落在墨青发顶,绒绒一层金芒。
墨染忽然觉得袖口的玉佩不那么凉了,连带着心口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
"进来吧,晚膳备好了,厨房里还温着莲子羹。
"她侧身让开半步,看着少年从身边走过时,发梢扫过自己的衣服时,像只轻盈的蝶。
小轩窗下,晚蝉声声里,暮色漫进了窗棂。
墨染执起青瓷汤匙,轻轻搅动着碗中莲子羹,温声问对面的少年。
“李府这几日可还住得惯?
若觉拘束,便回府中,我替你寻个先生,这样读书也好。”
墨青正夹起一筷子青菜,闻言动作一顿,随即放下竹筷,认真的说。
“阿姐放心,李府先生待我很好。
昨日讲《史记》,竟从申屠嘉怒责邓通,说到了吏治清明当从何处着手,比家中旧藏的注解通透得很。”
他说着,眼里映着跳跃的烛火,亮闪闪的。
“我想走科举路,像父亲那样,做个能匡扶社稷的宰相。”
墨染望着弟弟被灯火烘得微红的脸颊,忽然觉得那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也添了几分英气。
她舀起一勺莲子羹推过去,指尖触到微凉的碗沿。
“既有此志,便好生跟着先生学。
只是夜里读书别熬太狠,李府的桂花酥可还合口味?
明日我让厨房再做些送去。”
墨青抓起勺子舀了口羹,甜香漫开,他用力点头,嘴角沾了点汤汁也没察觉。
“比家中的甜些,先生说我背书声音大,总赐我点心压惊呢。”
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歇了,只有灯花偶尔噼啪一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