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早安,大明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系统回应:“月息0.05%。”

万分之五的月息?

跟装逼享受卡一样,只不过后世的卡逾期之后还有滞纳金。

仔细算一算,这特喵也不怎么良心啊,一万两银子用一个月得还五两银子的利息。

一百万两就是五百两的利息。

不过问题不大,毕竟这人均负债的年头就算有人愿意支付利息,也没人愿意借钱给他。

朱由检顿了顿,继续问道:“还有一个问题,系统只能贷银子吗?

我觉得,系统的功能不可以太过单一,不然就没什么吸引力了。”

听着皇帝陛下循循善诱的疑问,系统立刻回应:“信誉等级提升,可以解锁物资兑换。”

“有粮食吗?”

朱由检匆忙询问。

“有。”

得到这个回复,朱由检松了口气。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底层老百姓的粮食的分配量决定了皇权的巩固程度。

尤其是这几年,天灾频发。

大明朝的六大储粮之地,有三个区域赤地千里。

江南地区的粮食都成了私储,粮食控制在达官显贵手中静等百姓饿死的时候,以远超市场价的价格大发横财。

即便是九边军镇催要粮草,朝廷也得想方设法从商人们手中购买调度。

粮食的储备多少,决定了王朝命运存续的时间长短。

比如北齐,奇葩的高家皇帝,最终北齐国破之时,大多数皇宫贵胄们躺在金银珠宝上面,饿的面黄肌瘦,无力反抗。

所以,只有军饷远远不足以稳定军心。

没吃的,才是最可怕的。

……“皇爷,皇爷……”朱由检思索之间,太监王承恩甩着一把拂尘神色匆忙的小跑了进来。

他小心翼翼的靠近崇祯,挥舞拂尘驱赶着蚊蝇,紧张说道:“皇爷,群臣都在乾清门外恭候,等皇爷御前听政呢。”

历史上的太监,能做到君奴如家眷这层关系的,唯大明独一份。

无论是嘉靖还是天启,亦或是崇祯,对贴身的太监如同对待亲友一般。

尤其是王承恩。

历史上,他的存在是给大明朝的太监们加了分的。

后世闯王进京,京城内的文官们连夜修降表。

只有王承恩带着太监们跟反贼血战到底。

崇祯自挂煤山歪脖子老树的时候,又是王承恩自缢追随。

如此忠诚,青史少有。

“大伴,现在是什么时辰?”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心底滋生出一股安全感。

他当太子的时候,这个太监就跟着他。

虽然朱由检是穿越者,但是骨子里的情感纽带还是难以割裂的。

“回禀皇爷,现在是卯时中期。”

王承恩小声回答,拿着朝服帮朱由检披在身上。

“皇爷要当心龙体。”

王承恩声音哽咽,语气中透着关切与怜悯。

皇帝陛下雄心壮志,立志做个中兴之主。

登基之后,没日没夜的批改各地奏折到。

熬夜己是常态。

每日的早朝比群臣都要早到,堪称一代劳模,比太祖皇帝朱元璋还要勤政。

唯独今天,陛下让群臣在乾清门外多等了半个时辰。

他担心陛下照这么下去,必会操劳过度,龙体抱恙,万一倒下,这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该由谁来主宰?

……朱由检来到乾清宫,魏忠贤跟田尔耕己经在殿侧候迎。

“宣百官上朝!”

百官在金水桥后的广场整装待命。

官员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御史记录。

王承恩宣呼三声。

西品以上的官员依序进入大殿。

随着群臣山呼万岁,王承恩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臣有本要奏。”

兵部尚书阎鸣泰出列。

他看了一眼高坐皇位的朱由检,又看了眼站在皇帝左侧的魏忠贤以及站在皇帝右侧的田尔耕,深吸一口气,坦然说道:“陛下,臣昨夜收到边关奏报,宣府军镇半年来连发十余道催饷奏报,臣担心再次出现哗乱。”

“阎爱卿担心的对。”

朱由检接过话茬:“如今山陕民乱,北方建奴己成气候,朝廷首要确保边关不乱,朕知道边关急需粮草军饷。”

“户部尚书何在?”

少年天子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听到皇帝询问,殿内群臣纷纷缄默,不约而同的看向户部尚书郭允厚。

郭允厚感受着众人的目光,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皇上,微臣在。”

“郭爱卿,兵部军镇欠饷,你为何不给拨付?”

朱由检首勾勾的盯着郭允厚。

他岂能不知道国库己经捉襟见肘,后宫快要揭不开锅了。

但是必须得这么问,只有把问题摆在明面上,后续才能追查。

郭允厚站在大殿中间,瑟瑟发抖,支支吾吾的欲言又止,疯狂脑补蒙混过关的方法。

他是户部尚书,朝廷的会计、出纳一肩挑。

自然明白现阶段的国库是什么情况。

“?”

“郭允厚,陛下让你回话。

殿前沉默,你眼里还有皇上?”

见郭允厚面露犹豫,魏忠贤抢先对他发难。

郭允厚的额头瞬间渗出冷汗,急忙跪伏在地,高声叹求:“陛下息怒。”

殿内群臣,各怀心计,纷纷侧目看着郭允厚,迫切的希望他出点事。

户部尚书,管理财帛的朝中大员。

在贪婪无度的官员们眼中,这是大明王朝最肥的职位。

郭允厚感受到如芒刺背,他知道同僚们眼中的‘恶意’,再不如实禀告的话,他将会遭到魏阉跟东林党人的攻奸。

“陛下,户部存银不足六十万两。”

“若是给宣府军镇拨付军饷,就无法给官员们发放俸禄,到时候朝廷恐怕难以运转。”

“再者……”郭允厚看了一眼兵部尚书阎鸣泰,继续说道:“北方军镇饷银总缺至少三百万两,其中欠宣府军镇钱粮百万,微臣实在难以维系。”

“恳求陛下降罪。”

郭允厚小心翼翼的陈述了当前的情况,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呦呵?”

朱由检戏谑冷笑。

殿下群臣纷纷皱眉:嗯??

陛下呦呵是何意?

无奈的苦笑还是愤怒的自嘲?

“郭允厚,朕记得半个月前你的奏疏上明确记录,国库存银还有两百三十万两,为何今日只剩六十万?”

朱由检憋着一团怒火。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