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75年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燥热和蝉鸣。

孟小升站在绿皮火车的车厢里,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里五味杂陈。

他穿着崭新的军绿色上衣,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这是他们这批知青的标志。

"同志们,让我们高唱《东方红》,为革命事业贡献青春!"车厢里,带队干部挥舞着小红本,***澎湃地喊道。

孟小升跟着大家唱了起来,心里却有些忐忑。

他偷偷摸了摸口袋里藏着的《资本论》,这是他临走前从父亲书架上顺来的。

虽然看不懂,但他觉得带着这本书,心里踏实些。

"同志,让一让。

"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孟小升回过头,看到一个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姑娘正费力地提着行李。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脸上带着汗珠,在阳光下闪着光。

"我来帮你。

"孟小升连忙接过她手中的行李。

"谢谢。

"姑娘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我叫林晓梅,是去红旗公社的。

我们要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真巧,我也是。

"孟小升眼睛一亮,"我叫孟小升。

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大有作为的!"就这样,他们相识了。

林晓梅性格开朗,一路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让孟小升原本忐忑的心情缓解了不少。

火车到站后,他们又坐了两个小时的牛车,终于到达了红旗公社。

一下车,孟小升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泥泞的土路,低矮的土坯房,还有远处连绵的青山。

"欢迎来到红旗公社!"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

孟小升看到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年轻人正向他们走来。

"我叫王大壮,是公社的民兵连长,也是你们的老大哥。

"他拍了拍孟小升的肩膀,差点把他拍了个趔趄,"毛主席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你们要好好干,别给革命事业丢脸!"就这样,孟小升开始了他的知青生活。

他被分到了生产队,和林晓梅、王大壮一起劳动。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跟着社员们下地干活。

第一天,孟小升就被分配去挑粪。

他强忍着恶心,颤颤巍巍地挑起扁担,结果一个趔趄,粪桶翻了,溅了他一身。

林晓梅在一旁笑得直不起腰,王大壮则一脸无奈地摇头。

"小升啊,你这身子骨太弱了,得练练。

"王大壮说着,一把将他扛起来,像扛麻袋一样在田间跑了起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要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孟小升只觉得天旋地转,胃里翻江倒海。

他心想,这哪是野蛮体魄,这是要命啊!晚上,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孟小升浑身酸痛。

他望着屋顶漏下的月光,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但想到白天林晓梅的笑声和王大壮的关心,他又觉得心里暖暖的。

第二天,他们去插秧。

孟小升笨手笨脚,总是把秧苗插歪。

林晓梅看不下去了,手把手教他:"要这样,手指要稳,动作要快。

我们要学习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孟小升闻到她身上淡淡的皂角香,心跳突然加快,手更抖了。

结果一个没站稳,直接栽进了水田里。

等他爬起来时,已经成了个泥人。

林晓梅笑得前仰后合,王大壮则一脸嫌弃地把他拎起来,像拎小鸡一样拎到河边冲洗。

"小升啊,你这可不行。

"王大壮一边帮他冲洗,一边说,"毛主席说过,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你这点困难就趴下了,怎么行?"孟小升苦着脸说:"大壮哥,我这不正在排除万难嘛。

你看,我这不是把万难都排到身上来了吗?"王大壮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有觉悟!"日子一天天过去,孟小升渐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

他学会了插秧、割麦、挑水,虽然还是经常出糗,但已经能跟上大家的节奏了。

有一天,公社接到通知,说山洪可能要来了。

王大壮组织大家加固堤坝,孟小升和林晓梅也被派去帮忙。

"同志们,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坚决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王大壮站在堤坝上,挥舞着铁锹喊道。

暴雨倾盆而下,河水暴涨。

突然,有人喊:"堤坝要垮了!"孟小升看到不远处有个小孩在河边玩耍,眼看就要被洪水卷走。

他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一把抱住孩子。

但水流太急,他脚下一滑,整个人向河里栽去。

"小升!"林晓梅的尖叫声传来。

千钧一发之际,一只大手抓住了孟小升的衣领。

是王大壮!他像拎小鸡一样把孟小升和孩子拎了上来。

"你小子不要命了?"王大壮怒吼道,但眼里满是关切,"毛主席说过,要爱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但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啊!"孟小升惊魂未定,怀里的孩子哇哇大哭。

林晓梅跑过来,一边检查他们有没有受伤,一边数落孟小升:"你傻啊,这么危险也敢去!""我...我不能见死不救啊。

"孟小升结结巴巴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大壮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是个爷们!不过下次记得先保护好自己。

我们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但也不能做无谓的牺牲啊。

"这次事件后,三人的关系更亲密了。

孟小升发现自己对林晓梅的感情越来越深,但每次想表白都紧张得说不出话。

而王大壮似乎也察觉到了什么,总是有意无意地给他们创造独处的机会。

转眼到了秋天,公社要举办文艺汇演。

林晓梅提议他们三个表演节目,孟小升负责写剧本。

"就写我们知青的故事吧。

"林晓梅说,"要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意义。

"孟小升熬了几个晚上,写出了一个反映知青生活的喜剧小品。

演出那天,他们三个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

特别是孟小升扮演的笨手笨脚的新知青,惟妙惟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演出结束后,林晓梅兴奋地抱住孟小升:"太棒了!你写得真好!完全体现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孟小升的脸瞬间红到了耳根。

王大壮在一旁偷笑,故意大声说:"哎呀,我是不是该回避一下?这革命友谊升华得有点快啊!"林晓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举动,连忙松开手,脸也红了:"大壮哥,你别瞎说。

我们这是在交流革命经验!"那天晚上,孟小升躺在床上,回想着林晓梅的拥抱,心里甜滋滋的。

他决定,等时机成熟,一定要向她表白。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

第二天,公社接到通知,要抽调一批知青去支援边疆建设。

名单上,赫然写着林晓梅的名字。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孟小升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

他看着林晓梅收拾行李,却说不出一句挽留的话。

临别那天,林晓梅站在牛车上,向孟小升挥手:"等我回来!我们要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孟小升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

王大壮拍拍他的肩膀:"兄弟,别难过。

晓梅是个好姑娘,值得等待。

毛主席说过,革命事业需要牺牲小我,成全大我。

你们这是为革命事业做贡献啊!"就这样,林晓梅离开了。

孟小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劳动中,他想用忙碌来麻痹自己。

王大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夜里,王大壮把孟小升拉到村口的老槐树下,递给他一瓶自酿的米酒。

"喝点吧,解解愁。

"王大壮说,"毛主席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偶尔喝点小酒,也是可以的嘛。

"孟小升接过酒瓶,猛灌了一口,呛得直咳嗽。

"慢点喝。

"王大壮笑道,"你这酒量,跟你的胆子一样小。

"孟小升苦笑:"大壮哥,你说我是不是很没用?连表白都不敢。

""谁说的?"王大壮正色道,"你敢跳进洪水里救人,敢为了晓梅熬夜写剧本,敢在那么多人面前表演。

你比谁都勇敢。

毛主席说过,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你这不就是在斗争嘛!"孟小升愣住了。

他从未这样想过自己。

"晓梅走之前跟我说,"王大壮继续说,"她最喜欢看你认真做事的样子。

她说,你就像春天的种子,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不就是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孟小升的眼眶湿润了。

他举起酒瓶:"大壮哥,谢谢你。

""谢什么,咱们是革命同志。

"王大壮也举起酒瓶,"来,为晓梅,为我们的青春,为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干杯!"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在月光下畅饮,畅聊。

孟小升第一次觉得,即使林晓梅不在身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

第二天,孟小升像换了个人似的。

他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

王大壮看在眼里,欣慰地笑了。

转眼到了冬天,公社接到通知,要修建一座水库。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改变当地面貌的重要工程。

孟小升和王大壮都报名参加了水库建设。

工地上的生活异常艰苦,每天都要搬运大量的土石。

孟小升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他从不叫苦。

一天夜里,孟小升正在工棚里写日记,突然听到外面传来喧哗声。

他跑出去一看,发现是山体发生了滑坡,有工人被埋在了下面。

"快救人!"王大壮大喊一声,率先冲了过去,"我们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孟小升也跟着冲了上去。

他们用手挖,用铁锹铲,不顾一切地抢救被困的工友。

等到救援队赶到时,他们已经救出了三个人。

事后,公社表彰了他们的英勇行为。

孟小升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台下鼓掌的乡亲们,突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林晓梅!她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正站在人群中,微笑着看着他。

颁奖结束后,孟小升迫不及待地跑到林晓梅面前。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无声的默契。

"我回来了。

"林晓梅轻声说。

"欢迎回家。

"孟小升鼓起勇气,握住了她的手。

王大壮在一旁看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林晓梅的归来,像一缕春风,吹散了孟小升心头的阴霾。

然而,还没等他们好好叙旧,公社就接到了新的任务——修建一座水电站。

"同志们,这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在动员大会上,公社书记挥舞着小红本,***澎湃地说,"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孟小升和林晓梅被分到了同一个施工队,王大壮则是他们的队长。

工地上,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但大家干劲十足。

"小升,晓梅,你们负责搅拌水泥。

"王大壮分配任务,"记住毛主席的教导:'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孟小升和林晓梅相视一笑,开始忙碌起来。

然而,孟小升很快就遇到了麻烦——他根本分不清水泥和石灰的区别。

"小升,你这是要把我们变成'白毛男'啊!"王大壮看着被石灰染白的孟小升,哭笑不得。

林晓梅赶紧拿来毛巾,帮孟小升擦拭:"你啊,真是笨手笨脚的。

毛主席说过,'实践出真知',你得好好学学。

"孟小升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这不是在学习嘛。

你看,我现在知道石灰和水泥的区别了——一个让我变白,一个让我变灰!"工地上响起一片笑声。

王大壮拍拍孟小升的肩膀:"你小子,还挺会总结经验的嘛!"然而,工地的欢乐很快被一场意外打破。

一天下午,正在施工的脚手架突然倒塌,几个工人被埋在了下面。

"快救人!"王大壮大喊一声,率先冲了过去。

孟小升和林晓梅也跟了上去。

他们用手挖,用铁锹铲,不顾一切地抢救被困的工友。

等到救援队赶到时,他们已经救出了两个人。

"还有一个!"林晓梅突然喊道,"我听到下面有声音!"孟小升顺着声音挖去,终于看到了被困的工友。

然而,就在他准备施救时,一块松动的石头突然滚落下来。

"小心!"林晓梅一把推开孟小升,自己却被石头砸中了腿。

"晓梅!"孟小升惊呼一声,赶紧把她抱了出来。

林晓梅的腿受了伤,需要住院治疗。

孟小升每天下班后都会去医院照顾她,给她讲工地上的趣事。

"你知道吗,今天大壮哥又闹笑话了。

"孟小升一边削苹果一边说,"他把水泥当成了面粉,差点拿去蒸馒头。

"林晓梅笑得前仰后合:"你们啊,真是活宝。

不过,这样也挺好的,至少大家都很开心。

"孟小升看着林晓梅的笑容,心里暖暖的。

他鼓起勇气,握住了她的手:"晓梅,我...我有话想跟你说。

"林晓梅的脸红了,轻声说:"你说吧。

"就在这时,王大壮推门而入:"晓梅,你好点了吗?我给你带了点补品..."看到两人的样子,王大壮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哎呀,我是不是来得不是时候?你们继续,我这就走。

"林晓梅连忙抽回手:"大壮哥,你别走。

我们...我们正说到你呢。

"孟小升也尴尬地咳嗽了一声:"是啊,大壮哥。

我们正说到你今天的'面粉事件'呢。

"王大壮哈哈大笑:"你们啊,就知道取笑我。

不过,看到你们这样,我也就放心了。

"林晓梅的腿伤渐渐好转,但医生建议她暂时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

公社决定让她去学校教书,发挥她的知识特长。

"这是好事啊。

"孟小升安慰她,"毛主席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你这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呢。

"林晓梅点点头:"你说得对。

我会好好干的。

"然而,孟小升没想到的是,这个决定会给他带来新的"麻烦"。

一天,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