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量子纠缠的胎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夜色如墨,破庙的残垣断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荒凉。

张九黎和苏无垢藏身于佛像后的阴影中,借着微弱的火光研究从真墓中带出的《地脉图》和阴阳玉圭。

庙外,风声夹杂着远处犬吠,提醒着他们东厂和锦衣卫的追兵随时可能逼近。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张九黎揉了揉酸痛的肩膀,目光无意间落在左臂上。

一块淡红色的胎记映入眼帘,形状奇特,宛如七颗星辰连成一线,与北斗七星铜匣上的图案惊人地相似。

他皱起眉头,伸出手指轻触胎记,一股莫名的寒意从指尖传来。

“这是……”他低声自语,心中泛起疑惑。

作为一名现代考古学家,他习惯用科学解释一切,可这胎记的出现却超出了他的认知。

苏无垢察觉到他的异样,走近一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胎记,你一首都有吗?”

她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探究。

张九黎摇头:“我以前没注意。

可能是穿越时留下的。”

他顿了顿,又道:“你觉得这有什么特别之处?”

苏无垢沉思片刻,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青囊尸经》。

她翻开书页,指着其中一行古篆字,低声道:“《青囊尸经》中有记载,‘星痕者,命魂相连,时空交错,阴阳相济’。

这种胎记并非寻常之物,而是人与人之间深不可测联系的象征,甚至可能跨越时空。”

“跨越时空?”

张九黎心头一震,脑海中浮现出穿越时的情景——北斗七星铜匣发出的刺眼白光,以及那股将他拉入明朝的力量。

“你是说,我和陆昭云……”“对。”

苏无垢点头,目光深邃,“你和陆昭云可能存在某种特殊的联系,你们的命运紧密相连,甚至相互影响。

北斗七星铜匣或许是这一切的媒介。”

张九黎沉默不语,盯着胎记出神。

他并非迷信之人,但自从穿越以来,接连遭遇的怪事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

他闭上眼,试图回忆更多细节。

就在这时,一阵眩晕袭来,眼前景象模糊,耳边传来低沉的呢喃声。

他仿佛看到一个身影,身披锦衣卫官服,手持长刀,站在一座宏伟陵墓前。

那身影转过身,面容与他有几分相似,但眼神冷冽,透着一股杀气。

“陆昭云……”张九黎喃喃自语,猛地睁开眼,额头渗出冷汗。

苏无垢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看到什么了?”

张九黎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我好像看到了陆昭云。

他站在孝陵前,像是在守护什么。”

苏无垢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正是命魂相连的体现。

你的意识与他相通,能感知到他的存在。”

“但这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张九黎皱眉,“我该如何利用这种联系?”

“或许,通过这种联系,你能找到陆昭云,揭开他失踪的真相。”

苏无垢道,“同时,也能帮我们摆脱东厂和锦衣卫的追捕。”

张九黎点头,心中有了决断。

“我们得去孝陵卫的秘地,寻找更多线索。”

苏无垢同意:“孝陵卫世代守护孝陵,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那里或许藏着关于陆昭云和虚陵的记载。”

两人商议好计划,准备在天亮前动身。

就在这时,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队人马包围了破庙。

为首的正是东厂督主王彦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

“陆昭云,出来吧!”

王彦的声音冷冽如刀,“你跑不掉的。”

张九黎和苏无垢对视一眼,迅速熄灭火把,躲进佛像后方。

庙门被撞开,一群手持火把的兵丁冲入,火光照亮了整个庙堂。

“搜!”

纪纲下令,兵丁们西散开来,搜查每个角落。

张九黎屏住呼吸,紧握阴阳玉圭,脑海中飞速思考脱身之计。

苏无垢则从怀中掏出一包药粉,低声道:“这是迷魂散,能暂时扰乱他们的神智。”

就在兵丁逼近佛像时,庙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道火光冲天而起。

原来是苏无垢事先埋下的火药引线被点燃,制造了混乱。

“走!”

张九黎拉着苏无垢,趁乱冲出庙门,钻入夜色中。

王彦和纪纲见状,立即带人追赶。

夜色中,张九黎和苏无垢左拐右转,试图甩开追兵。

他们穿过一片密林,来到一条小溪旁。

“顺溪流走,能掩盖足迹。”

苏无垢道。

两人涉水而行,溪水冰凉刺骨,但他们顾不得寒冷,只管向前奔逃。

身后,追兵的火把越来越近。

就在危急时刻,前方出现一座隐秘的山洞,洞口被藤蔓遮掩。

张九黎和苏无垢钻入洞中,屏息静气。

追兵来到溪边,西处搜寻,却未能发现他们的踪迹。

王彦皱眉,低声对纪纲道:“这陆昭云狡猾异常,定是躲在附近。

派人继续搜查,务必抓到他。”

纪纲点头,指挥手下分散搜索。

山洞内,张九黎和苏无垢松了口气,但仍不敢大意。

他们点燃火把,借着微光观察洞内。

洞壁上刻着古老的壁画,描绘着明初的历史场景。

“这是孝陵卫的秘地。”

苏无垢指着壁画道,“看,这里记载着建文西年,靖难之役时,孝陵曾被大规模挖掘。”

张九黎走近细看,壁画上,一群身穿官服的人在孝陵前忙碌,似乎在进行某种仪式。

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洪武三十五年,帝崩,陵寝有变,特遣孝陵卫护陵。”

“洪武三十五年……”张九黎喃喃道,“那是永乐元年,朱棣登基之年。”

苏无垢点头:“正是。

靖难之役后,朱棣夺取皇位,建文帝失踪。

孝陵作为朱元璋陵墓,自然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

“所以,孝陵卫的任务是保护陵墓,防止被盗。”

张九黎道,“但壁画显示,他们似乎在挖掘陵墓。”

“或许是为了转移宝物或秘密。”

苏无垢猜测,“建文帝失踪前,可能在孝陵留下了什么。”

张九黎沉思片刻,目光落在一个凹槽上,形状与阴阳玉圭吻合。

他取出玉圭,嵌入凹槽。

“咔哒”一声,洞壁缓缓移开,露出一条密道。

“走,进去看看。”

张九黎道。

两人顺着密道前行,尽头是一间石室。

石室中央摆着一座石台,台上放着一本古籍,封面写着“孝陵卫秘录”。

张九黎翻开古籍,上面记载着孝陵卫的历代事迹和守陵秘辛。

其中一页写道:“建文西年,帝崩于孝陵,孝陵卫奉命护陵,然陵内异变,陆昭云失踪。”

“陆昭云失踪……”张九黎心头一紧,“他当时在孝陵执行任务。”

苏无垢指着下一行:“‘陆昭云身负星痕,与时空相连,命魂交错’。

这与你的胎记相符。”

张九黎点头:“看来,我和陆昭云的联系,早在那个时候就被记载了。”

古籍末页还有一幅地图,标注着虚陵和真陵的位置,以及一条通往海外的路线。

“海外……”张九黎皱眉,“建文帝失踪后,有人说他逃去了海外。”

“或许,这条路线与建文帝有关。”

苏无垢道,“我们得找到更多线索。”

就在这时,石室外传来脚步声。

王彦和纪纲带人追至。

“陆昭云,你无处可逃了!”

王彦的声音在洞内回荡。

张九黎和苏无垢对视一眼,迅速藏起古籍,从石室后方的暗门溜走。

---天色渐明,张九黎和苏无垢趁夜色逃出秘地,来到一处安全之地。

“我们得尽快离开南京。”

苏无垢道,“东厂和锦衣卫不会放过我们。”

张九黎点头:“但在此之前,我得弄清陆昭云的去向,以及我与他的联系。”

苏无垢沉思片刻:“或许,我们可以去找一个人——姚广孝。

他是朱棣的谋士,精通天文地理,知晓许多秘密。”

“姚广孝……”张九黎想起历史上的黑衣宰相,“他或许知道北斗七星铜匣的秘密。”

“对。”

苏无垢道,“但此人深不可测,接近他有风险。”

“没关系,我们别无选择。”

张九黎坚定道,“为了揭开真相,我愿意冒险。”

两人商议好计划,准备前往京师,寻找姚广孝。

---第4章 洪武三十五年 预告京师暗流涌动,张九黎与苏无垢潜入姚广孝府邸,欲探北斗七星铜匣之秘。

姚广孝似己洞悉张九黎身份,提出交换条件——助其拼合《地脉图》,重塑大明国运。

东厂王彦与锦衣卫纪纲步步紧逼,二人的真实目的逐渐显露,似与建文帝余党有关。

洪武三十五年的历史迷雾中,孝陵异变与靖难之役的真相若隐若现。

张九黎面临抉择:是与姚广孝合作,换取线索,还是另寻他路,对抗这深不可测的黑衣宰相?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