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里清楚,若不及时遏止奸臣的阴谋,楚澜不仅在前线作战时会困难重重,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不保。
反复权衡之后,沈清婉决意先从搜集奸臣的罪证入手。
次日,沈清婉精心梳妆,以拜访之名前往宰相刘安的府邸。
刘安身为朝中奸臣之首,平日里与匈奴往来频繁,大肆收受贿赂,还为其传递机密消息。
沈清婉佯装与刘安的女儿刘心瑶极为交好,面上笑语盈盈,可暗中却时刻留意着周遭一切可疑迹象。
在刘心瑶的陪同下,沈清婉在花园中悠然漫步。
路过书房时,她不经意间瞥见桌上有一封尚未封口的信件,心下顿时一动。
趁着刘心瑶与旁人交谈正欢之时,沈清婉悄然靠近书房,快速扫了一眼信件内容,竟是刘安与匈奴单于商议如何里应外合、削弱楚澜兵权的密信。
沈清婉瞬间心跳加速,她深知这封信的重要性,可就在她伸手准备拿走信件的刹那,却听到了刘安的脚步声正朝着书房而来。
沈清婉急忙闪身躲到一旁的屏风之后,连大气都不敢出。
刘安走进书房,拿起信件,脸上浮现出一抹阴险的笑容。
待刘安离开许久后,沈清婉才小心翼翼地从屏风后走出,心中满是懊恼,就这样错失了这个关键的证据。
但沈清婉并未因此而气馁,她心里明白,刘安如此谨慎多疑,这信件必定还藏有副本。
于是,她开始多方打听刘安的心腹,历经波折,终于得知他有一个贴身师爷,掌管着所有机密文件。
沈清婉费尽心思,打听到师爷的母亲病重卧床,急需一味珍贵的药材。
她不惜花费重金,西处寻觅,终于寻来药材,而后亲自送到师爷家中。
师爷见此,感激涕零。
沈清婉趁机表明来意,言辞恳切,希望他能提供刘安通敌叛国的证据。
师爷听闻,神色犹豫,内心挣扎再三,最终还是被沈清婉的真诚和大义所打动,冒着巨大的风险,偷偷将刘安与匈奴往来的信件副本交给了她。
拿到罪证后,沈清婉一刻都不敢耽搁,马不停蹄地进宫面见皇帝。
她神色庄重,跪在大殿之上,将信件恭敬地呈给皇帝,随后又将自己这段时间所调查到的奸臣阴谋,条理清晰、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皇帝接过信件,逐字看完,顿时龙颜大怒,拍案而起,当即下令刑部与大理寺联合彻查此事,务必将所有涉案人员一网打尽。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境战场上,黄沙漫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楚澜身披战甲,骑着一匹矫健的战马,在军营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苦苦思索破敌之策。
这几日,她不顾危险,多次深入敌军后方,仔细侦查地形,终于发现了匈奴和西戎联军的致命弱点——他们的粮草大营防守相对薄弱,且位置暴露。
楚澜目光坚定,心中迅速制定了一套周密的作战计划,决定趁夜突袭敌军粮草大营,一旦成功,便能彻底打乱敌军的部署,扭转当前的战局。
夜幕降临,月色如水。
楚澜亲自挑选了五百名精锐士兵,他们个个身手矫健、武艺高强。
士兵们身着黑衣,脸上涂抹着黑色的油彩,悄无声息地朝着敌军粮草大营进发。
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避开了敌军的巡逻哨岗。
当距离粮草大营仅有百米之遥时,楚澜做了个手势,士兵们瞬间散开,呈扇形包围过去。
随着楚澜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军大营。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火光西起。
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乱作一团。
楚澜挥舞着长剑,身先士卒,冲入敌群,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楚澜的军队成功烧毁了敌军的粮草,趁着敌军慌乱之际,迅速撤离战场。
这一场突袭大获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楚澜军队的士气。
然而,楚澜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而她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彻底击退敌军,平安回到沈清婉身边,回到那个充满温情与安宁的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