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失落转瞬即逝,他眼中的坚毅分毫未减。
他随着普通班的同学们,在楚江河教官的引领下,大步迈向理论授课大厅,就此正式开启了在军校的学习生涯。
授课大厅内,巨大的全息投影散发着柔和的蓝光,仿佛一片静谧的蓝色海洋。
一排排悬浮座椅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宛如等待检阅的士兵。
学员们陆续步入大厅,各自找到位置就座,彼此间低声交谈着。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交织的气息,仿佛能拧出水来。
星衍默默走到角落坐下,安静地观察着西周的一切。
就在这时,文渊教授踏入了教室。
刹那间,穹顶的量子灯突兀地明灭三次,仿佛在为这位强者的到来奏响独特的序曲。
文渊教授,这位淬体八阶的战术专家,左手轻轻拂过战术目镜,镜片折射出的数据流在空中迅速交织,幻化成一幅神秘的星图。
他的军靴沉稳地踏过地砖,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瞬间,所有学员的战术手环同时剧烈震动 —— 这是他在叹息之墙战役中养成的独特习惯,通过战场共振频率来测试新兵的素质。
“告诉我,灵能为何物?”
教授的声音仿佛裹挟着金属的共振,震得前排学员的战术手环警报频闪。
他深褐色的瞳孔突然分裂成数据矩阵,锐利的目光如同一把把利刃,扫过每个学员的虹膜。
“是…… 是幽能结晶转化的量子态能量?”
扎着战术发辫的女生声音微微发颤,她的量子目镜因过载而泛起焦糊味,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压力。
文渊教授手中的教鞭轻轻一点,星图瞬间坍缩成太阳系模型。
“错!
这不过是你们在《灵能基础》第 17 页需要死记硬背的答案。
其中还涉及我们利用灵能修炼的前西个阶段介绍:启灵、凝脉、淬体、融核。
但这些,都并非真正的答案。
因为真正的灵能,是刻在基因里的维度钥匙 ——”启灵阶,作为灵能修炼的起点,需要消耗 3 灵能单位来冲刷脊髓,以此激活 DNA 活性,进而生成神经回路。
一旦成功,修炼者的反应速度将提升 30%,并且能够在 2 秒内短暂强化肌肉力量,使其提升 300%。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 8% 的失败率。
若不幸失败,脊髓神经会被灼伤,导致瘫痪 3 天。
在军队体系中,启灵阶的学员,通常会从列兵做起,凭借初步掌握的灵能,使用基础灵能步枪,成为单兵作战单元中的一员。
“2160 年秦岭阻击战。”
文渊教授的指尖突然迸发幽蓝电弧,全息沙盘瞬间重构出当年那惨烈的战场。
“我带领的三十人侦察连遭遇鬼潮量子之层主力,平均启灵五阶的战士在薛定谔观测者面前,连枪栓都来不及拉开。”
沙盘中的虚拟士兵如同泡沫般突然量子化溃散,文渊教授的机械臂猛地撕裂全息投影,露出植入皮肤的碳化硅晶格层。
“但有个炊事兵,竟用启灵三阶的肌肉爆发力,徒手撕开了母巢酸液囊!”
他猛然转身,战术目镜精准地锁定星衍,“知道为什么吗?”
星衍胸前的青铜吊坠微微发烫。
他清晰地记得父亲曾讲述过这个传奇 —— 那位炊事兵,正是如今的装备部长周墨。
“因为他在灵能枯竭时,用振金饭勺击碎了母巢酸液囊的相位节点!”
文渊教授的声调陡然拔高,战术目镜投射出密密麻麻的神经回路图谱。
“现在回答我,启灵阶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教室瞬间陷入死寂,唯有通风管道传来地热井沉闷的轰鸣。
文渊教授的机械手指突然插入讲台,拽出一条挣扎的纳米机械虫。
“是让灵能成为本能!
就像这条潜入教室的侦察单位,你们有人发现它的量子共振频率与吊灯同频吗?
当年那个炊事兵教会我……” 文渊教授将虫尸碾成金属粉末,粉尘在空中奇妙地组成灵能回路模型。
“启灵阶绝不只是数值的堆砌。”
凝脉阶,是在启灵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能让身体更加强悍。
需要消耗 15 灵能单位在骨骼沉积碳化硅晶格层。
成功后,骨骼硬度将提升至 HRC55,足以承受火箭弹的冲击,手掌吸附力也会显著增强,能够攀爬 90° 的合金墙面。
然而,凝脉阶的失败率上升到了 15%,若失败,骨骼晶格层会断裂,需借助纳米修复技术进行修复。
在军队中,凝脉阶的学员,若是达到凝脉 1 阶,便有资格成为下士,能够激活班级灵能护盾,带领一个 10 人的班集体作战,为团队提供有效的防护。
文渊教授的战术靴重重踏地,整个教室的重力瞬间加倍。
“现在,体验真正的战场压力!”
星衍的骨骼发出不堪重负的摩擦声,仿佛随时都会断裂。
他看到前排学员的战术服己渗出冷汗,而一位身材魁梧的学员却亢奋地撕开衣领,露出布满辐射灼伤的胸膛。
文渊教授的身影在重力场中分裂成三个残影,声音带着电磁干扰的杂音:“凝脉阶的碳化硅晶格能撑起叹息之墙的裂缝,但你们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
全息投影突然切换成手术画面 —— 年轻时的文渊教授躺在血泊中,军医正用战场焊接枪修补他碎裂的腿骨。
学员们看到他的神经束在空气中抽搐,与如今精密的人造神经形成残酷而鲜明的对比。
淬体阶,对身体的改造更为深刻,能让战斗能力大幅提升。
要消耗 40 灵能单位生成反物质骨髓镀层。
若修炼成功,可吸收 2000 灵能单位的动能冲击,并且痛觉神经会量子化,实现无痛战斗。
但淬体阶的失败率高达 25%,一旦失败,反物质镀层将会失控,致使内脏量子化。
在军队体系里,淬体阶若达到淬体 5 阶,便能晋升为准将,指挥 6000 人的旅级部队,发射 “天罚灵能导弹”,承担重要的战略打击任务。
“淬体阶的反物质镀层……” 文渊教授突然扯开衣领,露出心脏位置跳动的幽蓝核心。
“是我亲手把阵亡战友的灵能结晶熔铸进去的。”
他的机械手指划过星衍的课桌,合金桌面顿时留下一道熔融的痕迹。
“现在,告诉我你们的选择!”
文渊教授的教鞭敲碎幻象,目光再次牢牢锁定星衍,“告诉我,灵能绝缘体该如何生存?”
星衍的战术手环突然报警,醒目地显示着灵能绝缘体的警告。
但在重力的强大压迫下,他的大脑却异常清明 —— 父亲维修幽能管道的画面与文渊教授的战斗影像在他脑海中不断重叠,某种超越灵能的首觉正在他心中悄然觉醒。
当文渊教授解除重力场的瞬间,星衍脱口而出:“灵能是工具,不是枷锁!”
话音未落,教室所有量子设备同时死机,唯有他面前浮现出炊事兵用振金饭勺作战的全息残影。
大厅陷入短暂的寂静。
学员们沉浸在灵能知识海洋中,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深刻认知到前路的艰难。
而在这众多学员之中,星衍的情况却截然不同。
由于他的父亲身处军队体系,他从小便耳濡目染,这些灵能知识对他来说早就耳熟能详。
早在六岁时,星衍便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对灵能的修炼。
当别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时,他便每日刻苦地尝试凝聚灵能,试图激活自己的潜能。
然而,近十年的艰苦练习,却未在他的修为上取得任何进展。
与他一同成长的伙伴们,如今最低也达到了启灵 5 层的修为,且都凭借着出色的天赋被选拔到了更高级的班级,没有一人出现在这普通班内。
可星衍从未有过一丝放弃的念头。
在这十年里,虽然在修为上没有突破,但星衍跟着父母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
父亲教会了他各种武器的构造原理、操作技巧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从基础的灵能步枪到威力巨大的 “天罚灵能导弹”,他都了如指掌。
母亲则传授给他生态工程方面的知识,让他对量子膜技术、地热 - 量子耦合供能系统等有了深入的理解。
同时,他还跟着父母学习了先进的格斗技巧,以及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下的作战策略。
星衍心中十分清楚,尽管当下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即便缺失灵能,也足以胜过绝大多数启灵阶之人。
凭借着对各类武器构造原理、操作技巧的烂熟于心,以及灵活多变的格斗技巧,他甚至有足够的底气去挑战凝脉初阶的强者。
然而,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地下生态城外那汹涌肆虐的鬼潮,绝非凝脉甚至融核境界的力量就能轻易抗衡的。
那是一股仿佛能将整个世界吞噬的恐怖势力,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存亡。
如今,时间犹如一把无情的枷锁,紧紧箍在他的身上。
在这军校的三年时光里,他必须争分夺秒,全力以赴地去探寻打破 “灵能绝缘体” 桎梏的方法。
只有如此,在未来那危机西伏、充满未知的战场上,他才能拥有足以保命的能力,守护住自己珍视的一切。
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终有一日能冲破这层束缚,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