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这间位于老城深巷、几乎被人遗忘的修复小店,连同里面那些残破的、等待修补的瓶瓶罐罐、木雕石刻,都透着一股与那灿烂阳光格格不入的、陈旧而萧索的气息。
我,林默,成了这家店的新主人。
一个……对修复一窍不通,甚至连自己人生都修补得一塌糊涂的继承人。
爷爷是远近闻名的修复师傅,靠着一双巧手,让无数残破的古物重焕生机。
但他一生痴迷技艺,不擅经营,更不懂变通,到了我父亲这一代,家学便已式微。
父亲早早转行,只有我,因为从小在爷爷身边耳濡目染,对那些冰冷的工具和残破的物件,尚存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亲近感。
可亲近,不代表懂得。
面对这一屋子或断裂、或残缺、或暗淡无光的“遗物”,我只感到茫然和……一种沉甸甸的、名为“责任”的负担。
1“补拙斋”……连名字都透着一股无奈的自嘲。
我这双笨拙的手,真的能“补”得了这些“拙”吗?
放弃店铺,另谋生路:未来五年内生活稳定概率72%尝试经营,重振家业:未来五年内成功概率11%——脑海中,再次浮现出这种奇怪的“声音”或者说“直觉”。
它总是这样,在我面临选择时,给出冰冷的、不带感情的评估。
以前我只当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某种选择困难症的具象化表现。
11%的成功率吗?
低得可怜。
我苦笑着摇摇头,拿起爷爷常用的那把乌木刻刀。
刀柄被摩挲得光滑温润,带着爷爷手心的温度。
刀刃……却因为许久不用,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锈迹。
我找来砂纸和磨刀石,笨拙地,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一点点,打磨着刀锋。
指尖,触碰到冰冷的金属。
就在那一刹那——一种奇异的、微弱的“暖流”,仿佛……从我的指尖,流入了刻刀之中?
而那刻刀……似乎……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的、满足的……嗡鸣?
与‘乌木梅纹刻刀’产生初步共鸣:成功率100%(???
)刻刀渴望被修复/使用:意愿强度78%这次的“声音”,似乎……有些不同?
不再是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