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西周环绕着青山绿水,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
李爷爷和李奶奶的子女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去了繁华的大城市,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匆匆赶回家中,与父母短暂相聚。
平日里,这座小小的院落,就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
每天,天还未亮,李爷爷便会轻轻地起床,生怕吵醒身旁熟睡的李奶奶。
他穿上那件洗得有些褪色的粗布衣裳,扛着锄头,走向那片熟悉的田地。
而李奶奶也会在不久后醒来,开始准备简单的早餐。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村,李爷爷己经在田地里忙碌了许久。
他弯着腰,认真地除草、翻地,汗水顺着他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滑落,滴在脚下的土地上。
李奶奶则提着一篮子热气腾腾的饭菜,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田间。
“老头子,歇会儿,吃口饭。”
李奶奶温柔地呼唤着。
李爷爷闻声首起腰,用那满是泥土的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走向李奶奶。
两人坐在田埂上,一边吃着简单的饭菜,一边谈论着田里的庄稼。
“今年的稻子长得不错,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李爷爷望着那一片绿油油的稻田,眼中满是期待。
“是啊,只要老天保佑,别下太多的雨,也别刮太大的风。”
李奶奶附和着。
吃完饭后,李爷爷继续在田里劳作,李奶奶则回家收拾家务,喂养家禽。
虽然生活简单清苦,但他们的日子却过得充实而满足。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山村染成了金黄色。
李爷爷扛着锄头,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在回家的路上。
李奶奶早己站在门口,远远地望着,眼中满是关切。
“老头子,累坏了吧?”
李奶奶迎上去,接过李爷爷手中的锄头。
“不累,只要有你在家等着,啥都不累。”
李爷爷笑着说。
晚饭后,老两口会坐在院子里,享受着夜晚的宁静。
李爷爷抽着自己卷的旱烟,李奶奶则在一旁缝补着衣物。
他们偶尔会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一年夏天,村里遭遇了罕见的旱灾。
田里的庄稼眼看就要干枯,李爷爷和李奶奶心急如焚。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去田里浇水,一桶一桶地从远处的小溪提水,累得腰都首不起来。
“老头子,这可咋办呀?
咱这一年的心血不能白费啊。”
李奶奶看着枯黄的庄稼,眼中泛起了泪花。
“别担心,老太婆,只要咱们不放弃,总会有办法的。”
李爷爷安慰着李奶奶。
为了保住庄稼,李爷爷决定去更远的地方寻找水源。
他沿着山路走了很久,终于找到了一处隐藏在山谷中的泉水。
他兴奋地跑回家,带着工具和李奶奶一起挖渠引水。
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把水引到了田里,庄稼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秋天到了,庄稼迎来了丰收。
看着满仓的粮食,李爷爷和李奶奶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有一次,李奶奶不小心在山上砍柴时摔了一跤,伤到了腿。
李爷爷心疼得不行,背着李奶奶一路小跑回家。
“老太婆,你可别吓我,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咋办?”
李爷爷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爷爷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和农活,还要照顾受伤的李奶奶。
他每天为李奶奶熬药、做饭、***,细心地照料着她。
在李爷爷的精心照顾下,李奶奶的腿渐渐好了起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李爷爷和李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子女们多次提出要接他们去城里生活,但老两口总是拒绝。
“我们在这村里生活了一辈子,习惯了,去城里反而不自在。”
李爷爷说道。
“是啊,这里有我们的回忆,有我们的土地,我们舍不得离开。”
李奶奶附和着。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把山路都封住了。
家里的粮食和柴火都快用完了,李爷爷决定冒着风雪去镇上买些回来。
“老头子,这雪太大了,等雪停了再去吧。”
李奶奶担心地说。
“不行,再等下去咱们就得挨饿受冻了。”
李爷爷坚定地说。
李爷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好不容易到了镇上,买好了东西又匆匆往回赶。
回到家时,他己经变成了一个“雪人”。
“老头子,你可算回来了,我担心死了。”
李奶奶迎上去,帮李爷爷拍掉身上的雪。
“没事,老太婆,有我在,不会让你饿着冻着。”
李爷爷笑着说。
又一年春节临近,子女们都提前打电话说要回家过年。
李爷爷和李奶奶早早地就开始准备,打扫房屋、腌制腊肉、准备各种年货。
他们盼望着子女们的归来,想象着一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
终于,在大年三十的傍晚,子女们陆续回到了家。
小院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分享着彼此的故事。
“爸妈,你们辛苦了,以后我们会多回来看你们的。”
子女们说道。
“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们就放心了。”
李爷爷和李奶奶笑着说。
春节过后,子女们又要离开家去工作了。
李爷爷和李奶奶站在门口,目送着他们远去,眼中满是不舍。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李爷爷和李奶奶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继续书写着他们平淡而又温馨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爱,如同那片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却又深沉厚重,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在时光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