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错误的频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任芊雪的调查持续到了深夜。

网络世界依旧喧嚣,但那条诡异的视频连同发布者的账号,竟然在她眼皮底下消失了,仿佛从未存在过。

只有浏览器缓存里留下的几张模糊截图,和她自己清晰的生理不适记忆,证明那并非幻觉。

然而,搜索相关关键词的结果,却像揭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的缝隙。

不仅仅是视觉错觉。

论坛里开始零星出现更令人不安的帖子:有人声称连续几天听到不存在的敲门声;有人抱怨家人突然变得极其暴躁易怒,仿佛变了个人;还有一个帖子描述得格外详细——发帖人说他妻子昨晚盯着卧室墙壁,喃喃说墙纸上的花纹“在流血”,而那是他们刚贴上不到一周的纯色无纺布墙纸。

这些帖子大多沉得很快,或被管理员以“散布恐慌”为由删除。

但那种弥漫在数字角落里的诡异和焦虑,却像潮湿空气中的霉菌,无声滋生。

“看这个。”

任芊雪把笔记本屏幕转向刚洗完澡出来的姜诚。

屏幕上是一个本地生活群的聊天记录,有人在抱怨今天通勤时,地铁报站语音出现了几秒钟刺耳的杂音,随后报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站名,引起一小片混乱。

姜诚擦着头发的动作慢了下来。

他俯身,仔细浏览着记录,眉头越皱越紧。

物流系统的异常可以用管理疏漏解释,视觉错觉视频可以归咎于恶作剧,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信号错误?

这己经触及了公共安全的底线。

“我联系一下交通部门的朋友。”

姜诚拿出手机,走到阳台。

任芊雪听到他压低的、断断续续的通话声。

几分钟后,他回到客厅,脸色凝重。

“他怎么说?”

“官方说法是‘信号系统临时性故障’,正在进行全面检修。”

姜诚放下手机,声音低沉,“但他私下说,情况有点怪。

不是硬件问题,更像是……控制程序在某个瞬间‘逻辑错乱’了。

工程师查不到原因,就像它自己发了一场短暂的‘高烧’。”

“逻辑错乱……”任芊雪重复着这个词,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这和她看到的那些关于认知偏差的描述,何其相似!

人类的认知,机器的逻辑,似乎都在被同一种无形的东西干扰、扭曲。

“芊雪,”姜诚在她对面坐下,眼神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也许你说得对,这不是巧合。”

理性如他,也开始动摇。

当异常从虚拟侵入现实,从个体事件蔓延到公共系统时,任何基于“偶然”的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一夜,两人都睡得不太安稳。

任芊雪梦见扭曲旋转的色彩和无尽的走廊,姜诚则在半梦半醒间,仿佛又看到了物流系统里那些混乱的错误路径图。

第二天清晨,阳光依旧准时洒满城市,但某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感,似乎己经渗透进了空气里。

任芊雪照常去上班。

地铁里,她注意到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不在焉,或者眼神放空,或者频繁地看手机,脸上带着焦躁。

偶尔能听到有人低声抱怨昨晚没睡好,做噩梦,或者家人变得很奇怪。

一切都很细微,如同水面下的暗流,但任芊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碎片。

她一到公司,就打开电脑,开始系统地整理和追踪所有能找到的“异常”报告。

她动用了自己作为前调查记者积累的一些人脉和资源,试图从医疗记录(尤其是精神科和神经内科的急诊)、公共服务投诉、甚至警方的非紧急事件记录中寻找模式。

结果让她心惊。

过去72小时内,与“突发性幻觉”、“短暂性认知障碍”、“原因不明的暴力倾向”相关的医疗求助和警务事件,出现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不正常的攀升。

虽然每个个案看起来都像是独立事件,但聚合起来,却描绘出一幅令人不安的图景。

与此同时,姜诚在公司也加强了对物流链的监控。

他下达了更严格的检查指令,甚至亲自去分拣中心巡视。

他注意到,一些老员工在操作时,会出现极其短暂的停顿和迷惑表情,仿佛在确认某个他们本该烂熟于心的流程。

这种微观层面的不确定性和错误率,正在悄然上升。

下午,任芊雪接到了姜诚的电话,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紧绷:“芊雪,我这边收到通知,部分区域的网络可能会出现间歇性中断,据说是为了进行‘系统升级和维护’。”

几乎是同时,任芊雪办公室的Wi-Fi信号标志,从满格掉到了一格,随后彻底消失。

她切换到手机数据网络,速度也慢得惊人。

信息管制?

还是系统真的撑不住了?

她走到窗边,看向楼下街道。

交通似乎比平时更拥堵一些,鸣笛声此起彼伏,带着一种焦灼的气息。

远处,一座大型电子广告牌上的图像,突兀地卡顿、跳跃了几下,才恢复正常。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了她。

晚上回到家,两人交换了各自的信息,心情都沉重了几分。

“医疗系统、交通、网络、物流……都在出现问题了。”

任芊雪靠在沙发上,感觉身心俱疲,“这不像天灾,更像是一种……针对现代文明神经系统的攻击。”

姜诚没有反驳。

他打开家里的储物柜,开始清点里面的物资:米、面、罐头、瓶装水、常用药品……他的动作有条不紊,像是在执行一项预演过无数次的程序。

“你在做什么?”

任芊雪问。

“未雨绸缪。”

姜诚头也不抬,声音冷静,“如果这种‘干扰’持续下去,甚至加剧,最脆弱的就是城市的供应链。

食物、水、药品,这些才是生存的根本。”

他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列清单:“明天开始,我们分批采购,不要引起注意。

主要是高能量、易储存的食物,更多的水,净水片,电池,手摇发电收音机,还有你的处方药……”看着姜诚专注侧脸,任芊雪忽然意识到,他的理性与行动力,在此刻成为了混乱中最坚实的锚点。

她不再只是一个追逐真相的观察者,她也必须成为一个生存者。

“好。”

她站起身,走到他身边,“我帮你一起列清单。

另外,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现金。

如果网络和电子支付瘫痪……”姜诚点了点头,在清单上添了一笔:“现金。”

两人在灯下,开始规划如何在可能到来的风暴中活下去。

窗外,城市的霓虹依旧闪烁,但那光芒之下,某种稳定的基础正在松动。

新闻里,主播依旧用平稳的语调播报着世界大事,但屏幕下方滚动的字幕,却偶尔闪过“某地通讯故障正在抢修”、“专家呼吁市民保持冷静”之类的简短消息。

错误的频率,正在越来越高。

文明的协奏曲中,刺耳的杂音开始无法忽视。

而第一声撕裂般的重音,即将在无人预料到的时刻,轰然炸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