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战火(三)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川岛雄兵卫手下的日军训练有素,刚稳住阵脚,两门迫击炮就架了起来,“咚!

咚!”

的炮声在山口炸响,炮弹落在义勇军的简陋工事上,碎石和雪块飞溅,好几名战士当场被埋在土里。

剩下的日军则猫着腰,散成稀疏却严密的散兵线,一步步向阵地逼近,小队里的重机枪不时点射,子弹擦着掩体飞过,打得冻土屑簌簌往下掉。

更要命的是日军的***式掷弹筒——射手盯着义勇军那挺唯一的轻机枪,一枚枚榴弹精准射过去。

“轰隆!”

一声巨响,榴弹在机枪阵地炸开,机枪射手惨叫着倒在血泊里,滚烫的枪管歪在一边,彻底哑了火。

“冲!”

川岛雄兵卫举着指挥刀大喊,日军士兵立刻端着步枪冲锋,嘴里喊着“万岁”,脚步踩得积雪咯吱作响。

李海峰看着倒在地上的战友,眼眶通红,可他清楚,硬拼下去只会全军覆没——日军枪法精准,只要有战士敢露出脑袋,立刻就会被子弹击中;掷弹筒更是像长了眼睛,每一发都落在阵地关键处。

“撤!”

李海峰咬着牙喊出这字,声音里满是不甘。

义勇军战士们拖着受伤的战友,趁着日军冲锋的间隙往后撤,雪地上留下了七八十具尸体,有的还保持着握枪的姿势,鲜血在雪地里晕开,很快又冻成暗红色的冰。

而中路的41军阵地,战斗打得更惨烈。

日军的重炮像不要钱似的往阵地上轰,炮弹炸出的弹坑一个连着一个,泥土和积雪被掀到半空。

几辆装甲车冒着黑烟,碾过战壕,对着41军的士兵疯狂扫射。

孙殿英的部队本就装备匮乏,连机枪都没几挺,战士们只能躲在弹坑里,用步枪还击。

有个腿被打断的年轻战士,咬着牙把几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拖着伤腿爬向装甲车,刚要扑上去,就被日军的机枪扫中,倒在离装甲车几米远的地方。

可41军的士兵凭着一股血勇,硬是打退了日军三次冲锋,阵地前堆满了日军和自己人的尸体。

参谋长满头是汗地跑过来,声音都在发颤:“军长!

撑不住了!

咱们己经阵亡七百多人,受伤的还有六七百,再打下去,兄弟们就全拼光了!

撤吧!”

孙殿英攥着拳头,指节发白,看着手里的阵亡名单——十七八名基层军官,都是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今一个个都没了。

他心疼得像被刀割,可还是咬着牙说:“不行!

就算撤,也得先把这波鬼子打退!

传我命令,让预备队顶上去,兄弟们再撑一会儿!”

后半夜的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在人脸上像刀割一样。

日军的枪声终于稀疏下来,折腾了一整天的他们暂时偃旗息鼓,只有零星的岗哨还在阵地前巡逻。

孙殿英看着阵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又看了眼身边冻得瑟瑟发抖、只剩半条命的士兵,咬了咬牙:“撤!

往围场走!”

士兵们互相搀扶着,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撤离——有的扛着受伤的战友,有的怀里揣着仅剩的几发子弹,没人说话,只有脚步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一部分东北义勇军则没跟着撤退,他们趁着日军休整的间隙,朝着固原方向转移,打算保存实力,再找机会跟鬼子算账。

等到3月2日天刚亮,日军便大摇大摆地冲进了赤峰城。

张海鹏骑着高头大马,领着伪军跟在后面,脸上的得意藏都藏不住——他勒住马,看着空荡荡的街道,嘴角都快翘到耳根。

可没等他开口“训话”,身后的伪军就像饿狼扑食一样,朝着街边的商铺冲去:有的踹开门板抢粮食,有的翻箱倒柜找皮毛,还有的甚至闯进民宅,把老百姓家里仅有的被褥都扛走,赤峰城里顿时哭喊声、怒骂声、打砸声混在一起,乱成了一锅粥。

有百姓冲上去阻拦,却被伪军一把推倒在地,有的还挨了几脚。

张海鹏骑着马从旁边经过,眼皮都没抬一下——对他来说,部下的劫掠根本不算事,他更在意的是“立功”。

很快,他就带着一队伪军,跟着日军去搜捕藏在城里的义勇军残部,凡是被他们抓住的,不管是战士还是普通百姓,都被捆着押到日军营地,他则站在一旁,满脸堆笑地跟日军军官“邀功”,活像个献媚的奴才。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