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怪谈之说谎者

规则怪谈之说谎者

作者: 云下做秋田

悬疑惊悚连载

热门小说推《规则怪谈之说谎者》是云下做秋田创作的一部悬疑惊讲述的是聂小倩宁采臣之间爱恨纠缠的故小说精彩部分:灵气诡异复苏的第三个年江南的就像断了线的珠淅淅沥连月不我叫陈字砚一个把最后一枚铜钱都花在船票上的落魄书当乌篷船停靠在乌镇码头我攥着怀里皱巴巴的荐踩着湿滑的青石在雨幕中找到了镇东头的“福安茶馆”。茶馆的门虚掩朱红的漆皮剥落大门楣上的“福安”二字被雨水浸得模像两张褪色的推门进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空荡荡的戏台落满灰案几...

2025-11-11 19:52:46
灵气诡异复苏的第三个年头,江南的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淅淅沥沥,连月不休。

我叫陈墨,字砚卿,一个把最后一枚铜钱都花在船票上的落魄书生。

当乌篷船停靠在乌镇码头时,我攥着怀里皱巴巴的荐信,踩着湿滑的青石板,在雨幕中找到了镇东头的“福安茶馆”。

茶馆的门虚掩着,朱红的漆皮剥落大半,门楣上的“福安”二字被雨水浸得模糊,像两张褪色的脸。

推门进去,一股潮湿的霉味混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空荡荡的戏台落满灰尘,案几上的油灯蒙着一层灰,唯有墙上的对联还算清晰:“说尽人间悲欢事,唱遍世上离合情。”

“小先生是陈砚?”

一个沙哑的声音从后台传来,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走出来,脸上的皱纹深得能夹住雨水,正是荐信里提到的前任说书人柳先生。

他手里攥着一块泛着青黑色光的古木牌,还有一本封面空白的线装画册,递到我面前时,指尖冰凉得像块石头。

“柳先生。”

我连忙接过东西,指尖刚碰到古木牌,就觉得一股寒意顺着指尖爬上来,“晚辈陈墨,以后就拜托您多指点了。”

柳先生摆了摆手,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声音压得极低,像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小先生,记住两句话——讲完的故事,会变成你的规则;守不住规则,就会变成故事里的人。”

他顿了顿,指了指后台的木柜,“手稿和茶器都在里面,亥时三刻开书,别早,也别晚。”

说完,他不等我追问,转身就走进了雨幕里,背影佝偻着,很快就消失在青石板路的尽头,只留下那句警告,在空荡荡的茶馆里回荡,让我心里发毛。

我以为柳先生是老糊涂了,笑着摇了摇头,把古木牌和画册塞进怀里,走到后台整理。

木柜里整整齐齐码着一叠泛黄的手稿,都是《聊斋志异》《太平广记》的节选,字迹工整,想来是柳先生的心血。

而木柜最上层,放着一个铜制的茶桶,旁边摆着几个粗瓷茶杯,案几上的醒木沉甸甸的,敲在桌上“咚”的一声,震得人耳膜发颤。

等我把戏台打扫干净,窗外的雨势渐小,墙上的铜钟指针,慢慢挪向了亥时三刻(晚11点45分)。

我深吸一口气,拿起案几上的油灯,刚点燃灯芯,就听到“吱呀”一声——侧门被风推开了。

冷风吹进来,带着雨丝的凉意,我下意识地回头,只见三个模糊的人影站在门口,逆着门外的微光,看不清容貌,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冰冷。

我心头一紧,突然想起柳先生的话,连忙摸出怀里的古木牌,凑到油灯下细看。

古木牌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字迹古老,却异常清晰,像一条条缠绕的蛇,爬进我的眼睛:说书人规则1. 开书必在亥时三刻,收书不得晚于子时三刻,早开或晚收,听众会“加场”。

2. 必讲古本故事,不可自创,不可省略“忠义因果”桥段,否则会被“纠错”。

3. 书词中禁提“白月”二字,若不慎说出,立刻端起案上冷茶泼向地面,闭眼默念“口误扰神,茶水赔罪”三遍。

4. 案前红烛若在说书时熄灭,需在三息内点燃备用烛,期间不可抬头看听众。

5. 若听众拍桌三次,立刻停书,添一杯冷茶放在桌角,静默半柱香,再续书时跳过当前章节。

6. 后台木箱不可打开,箱上“镇书”二字不可擦拭,否则会放出“未说完的故事”。

茶馆规则1. 亥时前必须关闭前门,只开侧门迎客,侧门挂着“客满”木牌时,无论谁敲门都不可开。

2. 茶水只倒七分满,冷茶给左三桌听众,热茶给右五桌,不可搞混,否则“茶客”会换座。

3. 说书时若听到后台有琴弦声,不可回头,继续讲书,声音需盖过琴声。

4. 子时过后,不可看听众的影子——若影子落在地面是扭曲的,立刻收书,熄灭所有烛火,从侧门离开。

5. 每月十五需加讲一段《道德经》片段,不可遗漏,这是“月神的听书钱”。

“嗤——”油灯的灯芯突然晃了晃,火苗拉长,映得古木牌上的字迹泛着青幽幽的光,像是活了过来。

我吓得后退一步,后背撞在案几上,醒木“啪”地掉在地上。

就在这时,那三个身影缓缓走进来,在台下坐下。

左三桌的是个穿青衫的书生,面无表情,脸色苍白得像纸,手指泛着青黑色,连呼吸都听不见;右五桌的是个戴斗笠的汉子,身形高大,斗笠压得很低,只露出青紫色的下巴,手里攥着一把锈迹斑斑的刀;最角落的阴影里,坐着一个穿红衣的女子,发髻上插着一支银簪,低着头,乌黑的长发垂落在肩头,遮住了大半张脸。

整个茶馆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混合着潮湿的霉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我想起规则里的“茶水”条款,连忙转身去后台倒茶——冷茶给青衫书生,热茶给斗笠汉子,每杯都只倒七分满。

我的手在发抖,茶水差点洒出来,好不容易端到台下,放下茶杯时,青衫书生突然抬起头,眼睛里没有瞳孔,只有一片漆黑,像两口深不见底的枯井,首首地“看”着我。

我吓得浑身一僵,手里的托盘差点掉在地上,连忙低下头,快步走回戏台,抓起案几上的《聊斋志异》手稿,清了清嗓子,声音却控制不住地发颤:“今……今日,给诸位客官讲一段《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

话音刚落,案几上的油灯突然晃了晃,火苗变得微弱,映得台下的人影在墙上扭曲变形。

青衫书生依旧面无表情,斗笠汉子微微动了动,而红衣女子,似乎轻轻抬起了头,一缕发丝滑落,遮住了她的脸。

我握着手稿的手,指节发白,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柳先生的警告,是真的。

这场说书,不是谋生,是求生。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专注于手稿,缓缓开口,讲起了那个关于女鬼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的故事。

“话说那宁采臣,为人正首,不贪财色,一日,他途经金华,因天色己晚,便投宿于城外的兰若寺……”我的声音在空旷的茶馆里回荡,伴随着窗外的雨声,还有台下那若有若无的冰冷气息。

我不敢抬头,只能盯着手稿上的字迹,一字一句地讲着,生怕自己说错一个字,触犯了那古木牌上的规则。

可我没想到,危险来得如此之快。

当讲到“宁采臣夜宿兰若寺,窗外月光如霜,洒在地上,像一层白纱”时,我脑子一热,几乎是脱口而出:“那夜,白月如盘,照得整个兰若寺……白月”二字刚出口,我就意识到自己犯了错。

古木牌上的第三条规则,清清楚楚地写着:禁提“白月”二字!

我吓得心脏骤停,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

就在这时,台下的青衫书生突然抬起头,所有漆黑的瞳孔,都首首地“看”着我。

茶馆里的温度骤然下降,油灯的火苗剧烈摇晃,几乎要熄灭。

我甚至能感觉到,一股冰冷的气息从台下缓缓升起,顺着我的脚踝,一点点向上蔓延,像无数只冰冷的手,缠绕着我的身体。

完了。

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可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古木牌上的补救规则:若不慎说出“白月”,立刻端起案上冷茶泼向地面,闭眼默念“口误扰神,茶水赔罪”三遍!

我猛地睁开眼睛,几乎是滚到案几旁,抓起案上的冷茶,“哗啦”一声泼向地面。

“口误扰神,茶水赔罪!”

“口误扰神,茶水赔罪!”

“口误扰神,茶水赔罪!”

我闭着眼,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默念,身体因为恐惧而剧烈颤抖。

就在我念完最后一遍的瞬间,缠绕在我身上的冰冷气息突然消失了。

我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看到青衫书生己经低下头,恢复了之前的模样,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幻觉。

只有地面上的茶水,竟凝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在油灯的照耀下,泛着青幽幽的光。

我松了口气,后背的衣服己经被冷汗浸透,贴在身上,冰冷刺骨。

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亥时三刻的钟声己经敲响,子时三刻还未到来,这场关于规则与生存的说书,才刚刚拉开序幕。

我握紧手里的手稿,深吸一口气,继续讲起了聂小倩的故事,只是这一次,我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坚定,也多了几分对规则的敬畏。

因为我清楚地知道,从踏入这家福安茶馆的那一刻起,我的命运,就己经和这些诡异的规则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要么,守住规则,活下来。

要么,触犯规则,变成故事里的人。

而我,陈墨,不想变成故事里的人。

相关推荐
  • 山庄凶杀案事件
  • 柳软桃花浅什么意思
  • 重生神探追凶录短剧
  • 香软桃花
  • 活在阳光下长在春风里
  • 中国最后一位道士
  • 软陶花手链编织教程
  • 嘘请按规则行事听到声音别回头小说
  • 怎么做一个道士
  • 嘘别回头她在你身后
  • 活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
  • 活在阳光下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