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我清理了1228件遗物,发现了12个死亡数字。

当第13个数字指向我失踪多年的母亲时, 那个姓林的警察说:“白鹿晗,

你可能是下一个目标。”---凌晨三点,城市陷入沉睡,

只有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和我的工作室还亮着灯。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旧物的特殊气味——一种混合着尘埃、纸张和未尽人生的味道。

我戴着无菌手套,小心地将刚刚送来的纸箱打开。这是一位独居老人的遗物,

社区工作人员说,他是在家中去世一周后才被发现的。“白小姐,又得麻烦你了。

”工作人员小张站在门口,有些局促。他不习惯这种场景,每次送来东西都站得远远的。

“分内事。”我简短回应,注意力已经集中在箱内物品上。

老人的物品简单得近乎贫乏: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一个搪瓷杯、一摞旧报纸,

还有一本纸张泛黄的相册。我一件件取出,分类,记录。衣服放入“处理箱”,

相册放入“留存箱”,等待进一步查看。当我拿起那本厚重的相册时,

一张薄薄的票据从夹页中飘落。是一张早已停用的老式公交车票,日期模糊,

只有背面用铅笔写着一个清晰的数字——“7”。我的呼吸凝滞了一瞬。

手套指尖轻轻抚过那个数字,一阵强烈的情绪冲击毫无预兆地袭来——深夜的孤灯下,

枯瘦的手握着铅笔,一遍遍描摹这个数字,笔尖里浸透着无尽的忧虑与守护的决心。

…我闭上眼,等那阵晕眩过去。触摸物品感知强烈情绪,这是我从不对外人言说的秘密。

也是我成为遗物整理师和警方顾问的原因。三个月前,第一起案件。***的年轻白领,

从二十层高楼跃下。在她的化妆盒暗格里,我发现了一张写有“1”的纸条。当时只觉奇怪,

并未深想。接着是第二起、第三起…第十二起。

员键盘下压着“3”;车祸丧生的女教师日记本扉页写着“9”;甚至一个意外溺亡的儿童,

在他最宝贝的玻璃弹珠里,藏着一颗刻了“11”的珠子…十二个看似无关的死亡现场。

十二个隐秘的数字。而我手中这张车票,是第十三个。不同的是,这次的数字旁,

还极浅地刻着一个几乎难以辨认的符号——一只极简线条的鹿。和我左手腕内部的纹身,

一模一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晨雾未散。我将证物袋放在林深办公桌上,

里面是那张写着“7”的车票。“第十二个数字,”我的声音平静得自己都意外,

“死者的地址和基本信息在这里。”林深没立即去看物证,

他那双过于锐利的眼睛先落在我脸上,像要剥开一切伪装。今天他穿着深蓝衬衫,肩线熨帖,

但眉宇间有掩不住的疲惫。我们合作过几次,他信任我的专业,但从不完全信任我这个人。

“速度很快,白老师。”他语气听不出褒贬。“职责所在。”他拿起证物袋,

对着光仔细查看:“同一个人的笔迹。同样的纸张和书写工具。十二个现场,十二个数字,

十二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意外或***…”他顿了顿,目光再次锁住我:“除了这些数字。

”办公室安静下来,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我保持沉默。“你怎么看?”他问。

“我只是个整理遗物的,林队。分析线索是你的工作。

”“但你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些死者最后的‘痕迹’。”他身体前倾,

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弥漫开来,“而且,你在我提到这些数字可能关联一桩跨省旧案时,

反应过度了。”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我只是不喜欢和旧案扯上关系,麻烦。”“是吗?

”林深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档案,推到我面前。泛黄的封面写着“编号:XC0715”,

日期是二十年前。我母亲失踪案的原档副本。我的指尖瞬间冰凉。“白岚,著名密码学家,

失踪前疑似卷入一个跨国犯罪组织的密码破译工作。”林深的声音低沉平缓,

却字字砸在我心上,“她失踪后,我们发现她私下在研究一种非常特殊的数字密码。可惜,

线索全断了。”他修长的手指点了点那张车票:“直到这些数字重新出现。”他打开档案,

抽出几张现场照片和一份报告:“第十二位死者,张明远,退休工程师。他临终前,

不是在写数字。”林深将一张放大处理的照片推到我面前。老人蜷缩的地板旁,

灰尘上有几个模糊的划痕。经过技术处理,

那是一个未写完的名字——“白鹿…”我的血液仿佛在瞬间凝固。“白鹿晗。”林深盯着我,

一字一顿,“现在,要么你跟我合作,告诉我你到底知道什么。要么…”他没说完,

但威胁的意味在空气中弥漫。“…我成为第十三个嫌疑人?”我替他说完,

强迫自己迎上他的目光。“或者,”他的声音更沉,“第十三个目标。

”合作以一种微妙且紧张的方式开始了。

我不得不向林深部分坦白——我能通过物品感知强烈情绪,但对数字和母亲的案件,

我声称一无所知。他看起来并不全信,但暂时接受了这个说法。

我们首先从写下“7”的老人——李德贵查起。他的家简陋清贫,但整洁异常。

林深带着技术人员做二次勘查,我则站在客厅中央,感受着这个空间残留的气息。平静,

巨大的、近乎麻木的平静。 还有一种…完成任务的释然。

我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张老照片上。是李德贵和另一个年轻人的合影,

背景是一个挂着“第七研究所”牌子的门口。“第七研究所,”林深注意到我的视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撤销了,资料散佚。研究方向…保密级别很高。”线索似乎又断了。

但当我触摸照片玻璃框下沿时,一丝极微弱的电流般的焦虑感刺入指尖。“相框后面。

”我低声说。林深戴上手套,小心拆开相框背板。一张薄如蝉翼的硫酸纸飘落下来。

上面是一副复杂精密的机械结构草图,一角标注着一个熟悉的符号——“▽Ø”。

母亲失踪前书桌上,草稿纸的角落里,常常出现这个组合符号!“这是什么?”林深问。

“一种密码装置的内部构造,”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干涩,“我母亲笔记里出现过类似的。

她叫它…‘守护者之锁’。”线索开始交织。林深动用权限艰难调取第七研究所的残存信息,

发现李德贵和母亲白岚曾是同事,都参与过早期一项涉及信息加密的国防项目。

而其他十一位数字死者,经过层层挖掘,也大多直接或间接与那个年代、那个领域相关。

十二个人。十二位曾经的“守护者”。他们用死亡,传递出一串密码。“不是在计数死亡,

”深夜的办公室里,林深看着白板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图,眼中血丝更重,

“他们是在用生命…传递一个信息。”一个我们必须破译的信息。

排列:1, 9, 3, 5, 12, 4, 8, 11, 2, 10, 6, 7。

杂乱无章。“不是按时间顺序。”林深递给我一杯浓咖啡,“试试凯撒密码?

或者二进制转换?”我摇头,母亲的身影和她的教导在脑中浮现:“…最复杂的密码,

往往用最简单的钥匙。答案就在眼前…”我的目光落在白板上那些死者的名字上,

忽然一个激灵:“顺序不对!不是按我的发现时间,也不是按他们的死亡时间!

”“那按什么?”“按数字本身!从小到大排列!

编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然后对应上每一位死者隐藏数字时留下的特定物品。

伟弹珠“11”——玻璃弹珠; …… 第十二位李德贵车票“7”——老式车票。

“物品首字拼音排序?”林深猜测。“不,”一个念头闪电般击中我,“是笔画!汉字笔画!

字:3, 9, 13, 5, 8, 4, 10, 12, 2, 11, 7, 6。

依旧无序。“失败了吗?”林深揉着眉心。我盯着那串数字,心脏狂跳:“不…林队,

我们可能找到了。但这组数字需要用一个密钥来解密…”“密钥是什么?”我抬起左手,

露出手腕内侧那个简单的鹿形纹身:“是这个。我母亲失踪前给我纹上的,

她说…无论发生什么,这只小鹿都会保护我。”鹿。Lu。L-U。在字母表序里,

L是第12位,U是第21位。12, 21。我们用12和21作为密钥,

对那串数字进行简单的加减解密…当最终结果呈现屏幕上时,我和林深都沉默了。

那不是坐标,不是名字,不是任何我们猜测的复杂信息。

只有简简单单、却重若千钧的三个字——“保护她”。

冰冷的恐惧和巨大的暖流同时冲击着我。十二位逝者,用生命最后的力气,

传递出一个守护的誓言。而“她”,是我。“他们是你母亲安排的…保护者。

”林深的声音罕见的柔和下来,“那个组织从未停止找你母亲,以及她可能留下的东西。

这些前辈们…一直在暗中守护你长大。”“直到那个组织…发现了他们?”我的声音颤抖。

林深沉重地点头:“灭口。并试图找出你和你母亲可能留下的东西。”就在这时,

林深的手机响起。他接听,脸色骤然一变:“什么时候的事?!…知道了,封锁现场,

我马上到!”他挂断电话,看向我,眼神复杂异常:“看守所昨晚发生了意外。苏晚…死了。

初步断定是***。”苏晚。母亲最好的朋友,我这些年来唯一亲近的长辈,

也是…最初几起数字案件发生后,唯一知道我参与了遗物整理的人。

警方因调查数字案件锁定了她,两天前刚刚将她拘留问话。“***?”我难以置信,

“不可能!她昨天还跟我通过电话,说很快会出来,让我别担心!”“她留下了一份…遗书。

”林深的声音有些艰难,“里面提到,你母亲当年并非被迫,而是主动加入了那个组织。

并且…她留下了某种关于你特殊能力的实验数据。”他调出手机里的照片。

遗书照片上的字迹,经过比对,确认是苏晚的亲笔。“鹿晗,对不起。

你母亲的选择和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注定你们无法平凡。保护好自己,也别相信任何人。

”世界在一瞬间天旋地转。

织的成员;失踪的母亲可能并非受害者;而我自身的能力竟是祸端…林深试图扶住摇晃的我,

我下意识地甩开他的手。“你别碰我!”我盯着他,所有的恐惧和混乱找到了一个宣泄口,

“为什么苏晚刚提供对我不利的证词就‘被***’?

>>> 戳我直接看全本<<<<